论优势视角

时间:2022-08-12 03:59:42

摘要:优势视角是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种思维模式和实践方式,是以优势为核心,社会工作者在对案主进行帮助时强调将关注点聚焦在案主身上,尽可能的发挥案主自身的能力和优势,并通过案主的这些优势来进行自我帮助和自我发展。

关键词:优势视角;优势;工作原则

一、优势视角的起源及其发展

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领域中的一个基本范畴,是近年来西方社会工作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实践模式。1982年,堪萨斯大学社会工作福利学院Charles Rapp教授和他的团队制定了一项针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处遇方案,为了达到其所设定的方案目标,他们采取一个全新视角,将案主视为一群虽处于困境、具有疾病、部分失能或人格欠缺的人,但案主们仍具有优势,而这些优势往往被他人和案主忽略。为了使案主们成功地融入社区生活,Charles Rapp教授的团队充分运用社区资源,强调任何社区都有丰富的资源。后来,该研究的评估结果显示,这种处遇模式成效卓著,他们设定的22项结果指标中,有19项达到正向的结果。①从此,优势视角作为一种全新的工作视角随着社会工作实践与理论的发展迅速崛起。

二、优势视角的内涵界定

优势视角专注于个人的优势,淡化"问题",但不忽略"问题"。优势视角的核心在于挖掘个人的优势,所谓优势,不仅包括个人的品质和美德,如幽默感、关怀心、创造力、洞察力等,还包括个人的技能,如演奏乐器、讲述故事、家具修理、写作等,甚至包括社区中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正如丹尼斯指出的那样:"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②。我们可以将优势分为个人的优势和环境的优势两大类。

(一)个人的优势

每个人都具有优势,就案主而言,只是暂时被问题掩盖,就好比阳光藏于乌云背后,通过社会工作者这面镜子,寻找其优势,给予赞赏以协助案主重新觉察自己。个人具有三大基本优势:热望、能力和自信(Rapp,1998)。

1、热望,热望即"想做什么"。热望可以启动人的思维,激发个人的行动力量,以达成个人所期望的目标。热望不仅包括个人的主体性得到确认与发挥,具有自觉且能够主动追求与达成目标的意识,还包括个人在社会中获得角色以展现自己,以及与他人维持和谐友好的关系等。

2、能力,能力即"能做什么"。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才能,而且才能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天赋、聪敏、各种技巧、精通某项事务等,这些能力可能已被表现,也可能未被发掘,有些能力是先赋性的,有些则是后天努力得到的。

3、自信,自信即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心程度。当个人制定了目标,并且有能力去实现目标,至于能否付诸行动则要视其自信程度。自信有两个层次,一是相信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目标,二是对个人完成任务或面对挑战的能力的感知程度。处于弱势角色的案主,很可能欠缺自信,如果我们聚焦于他所面临的困难或存在的问题,只会进一步打击其自信心;反之,若能发掘其过去的正向经验,则可增强其自信,为后续行为奠定基础。

(二)环境的优势

人类行为大多取决于个人所拥有的资源,此资源包涵个人自身和环境资源,其中环境资源主要是指社区资源。Rapp教授曾提出一个观点:"我们不是要去'整顿'个人和社区,而是去'扩大'个人和社区的优势③。环境的优势表现在三个方面:资源、社会关系和机会。

1、资源,可分为有形和无形两大类,前者包括住房、花园、交通工具、图书馆等,后者是指自己无法独立完成需要他人代劳之事,如有人提供交通服务、家政服务等。

2、社会关系,个人所拥有的社会关系是一项无形的环境优势,按照生活空间的远近可以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亲密伴侣、熟人网络、社区,他们提供个人的表达性支持和工具性支持。

3、机会,机会代表一种可能性,一个等待填入的空间。社区是机会的主要来源,有待根据个人的才能去发掘、开创和媒合。

三、优势视角的工作原则及其做法

目前,认同优势视角的学者大多数都赞成下列五个基本工作原则。

第一个原则:个人有能力去学习、成长和改变。

人可以学习成长和改变,人的天赋具有无限的潜能,但个人本身是否能认识到这一点关系到你的改变与否。社会工作者应相信案主的能力,能够发现、肯定和称赞案主具有从事某项事情的意愿和能力,接纳案主的辛劳与痛苦,以期减少案主的防卫意识。然后启发和引导案主的改变想望和动力,了解案主抗拒改变的原因,并提供新的正面资讯,以激发案主思考如何改善现状及追求未来较好生活目标的动力。然后增强案主的权能,聚焦于提供不同的目标及策略的抉择,共同讨论达成既定目标的具体任务和行动时间表,以及与其达成目标后的结果和境界。

第二个原则:焦点在于优点而不是问题和病理。

优势视角的工作者是以迂回的方式先关注和开发案主的有点,借以重拾案主的自信心和能力以及相关资源,和增加改变的愿望和动力,可以看到新的想望抉择和追求不同的人生目标,亦即我们常说的"有心摘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社会工作者可以对案主及案主家人的过往正面经验进行回忆,全身心的投入讨论案主的家庭生活环境中的各种静态事物,分享案主以前成功得意或骄傲自豪的事迹经历,甚至还可以透过人生回顾,过去曾有什么梦想,哪些事情可以使自己非常快乐等等。

第三个原则:案主是助人关系中的指导者。

每一个人都想要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如果个人在一生中从未曾被允许去拥有任何欲望和梦想,或亦未曾给予机会去尝试、探索、冒险、挫折,或未曾享受过发现、创造、成功和超越的正向经验,或未曾享受高兴、快乐、得意、兴奋、激动,那么个人如何谈得上做自己生命的主宰。因此案主在矫正过程中,其和社会工作者之间形成的这种助人关系鼻息以案主为指导者,案主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人生想要什么和希望怎么过。

第四个原则:外展是较佳的处遇方式。

社会工作者对案主在其生活世界中的调适功能的探索和了解,不能仅仅依赖个人一时主观的选择性回忆或片面陈述,特别是社工处遇的社会重建场域,必须还原到其现实生活世界中的置身情境,如此的生活教育和机会教育才是真实和有效的方式。由于案主在其生活世界中与他人互动的符号与意义,以及自我在不同情境中的角色抉择与定位,均是相当错综复杂和变动不已,须社工在外展和陪伴的过程中,留意发现和肯定、嘉许案主对某些符合所给予的正向意义,以及积极表现自我角色定位的优点经验。

第五个原则:社区是一个资源的绿洲。

社区毕竟是一个生态环境,其中存在许多生存的机会和生活的资源,作为生命展现主体性和角色定位的舞台。社区资源和外展可以说是个案管理工作的一体两面,外展是方法、手段和途径,社区资源则是目标、目的和结果。在优势视角看来,社区资源无论是有形的或是无形的,正式的或是非正式的,都必须确实产生正面的支持作用,借以达到正向的经验和效果。此外,在资源的运用上,需要进行企划经营和循环投资,使资源不断扩大和累积,如滚雪球般,使案主的个人社会支持网络更加丰富雄厚。

四、结语

在优势视角看来,有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真正的考验在于发现能够应对问题、利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建设性途径。优势视角不是忽略个人的"问题",而是淡化"问题",给予问题较少的关注,将个人的精力聚焦到优势上来,以简单的方式谈论问题,于是问题就不再那么复杂和困难,而且变得较容易处理。

注释:

①宋丽玉,施教裕著,优势观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36-37页。

②张凯,朱晓杰,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行政与法,2010年第8期,第59页。

③宋丽玉,施教裕著,优势观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第41页。

参考文献:

[1]宋丽玉,施教裕著.优势观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版.

[2]Dennis Saleebey.李亚文,杜立婕译.优势视角:一种社会工作实务的新模式[M].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闻英.社会工作中问题视角和优势视角的比较[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4]张凯,朱晓杰.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在社区矫正中的应用[J].行政与法,2010年第8期.

作者简介:刘炳跃(1988-),男,山东济宁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0级犯罪社会学方向研究生。

上一篇:解读互联网时代“沉默的螺旋”理论之变化 下一篇:侵犯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罪探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