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特征及维护

时间:2022-08-12 03:00:04

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特征及维护

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工业生产中运用到的机械设备越来越多,机械设备也越来越复杂化和大型化。提高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可以大大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减少机械设备故障的出现以及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机械设备在使用中总是会因为一些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些损坏现象。本文就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

关键词:机械设备;损坏;机理;特征;维护保养

伴随着我国现代化经济的发展,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工业生产活动中使用的机械设备也是越来越多,机械设备的损坏和故障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如何通过优质的维护保养来减少故障和损坏的出现呢?如何根据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和特征在促进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对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和特征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设备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的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做好机械设备的维修工作,促进机械设备稳定高效的运转。

1.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分析

机械设备的损坏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损坏的机理有很多,主要是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能量因素。

1.1.人为因素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机械设备中的新技术、新产品越来越多,这就要求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不断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正确认识机械设备,不断适应新设备的要求,提高机械设备的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保证机械设备的高效稳定运转。但是我国机械设备的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还有待提高,很多时候会因为他们操作不当或维护不当而造成机械设备的故障或安全生产事故。而现在的机械设备造价越来越高,企业要从长远的角度考虑,不断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减少操作失误现象的出现,努力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

1.2.能量因素

现代机械设备的运转一般是通过电能的方式实现的,设备的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内部能量,会使得机械设备的内部各个零件之间产生振动、热量、磁场等能量。长期使用过程中,这些内部能量就会逐渐对机械设备的零部件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造成零部件的损坏,从而使得整个机械设备发生损坏、甚至失效的问题。能量因素是机械设备损坏的一个重要机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被机械设备的管理人员所忽视,进而导致机械设备的磨损、变形等损坏现象,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功率降低。

1.3.环境因素

很多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都非常恶劣,如:煤矿机械设备。而机械设备的工作环境会对机械设备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环境因素主要体现在温度和湿度两方面。机械设备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能,当其长期处于不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就会造成机械设备的损坏,如出现生锈、腐蚀的现象等。机械设备长期存放在空旷或封闭场所中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要求,一旦超过极限值就会导致一定的损坏。我国机械设备出现故障大概有三分之一是因为工作环境不适宜造成的,因此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中要注意好对工作环境的管理。

2.机械设备损坏的特征

同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一样,机械设备损坏的特征也是多样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潜在性、渐进性、模糊性和损耗性。

2.1.潜在性

从前文的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分析中就可以看出,机械设备在运转的过程中会因为一些人为因素、环境因素和能量因素造成设备的损坏,机械设备不可能永远保持着高效稳定的运转,它总是会因为一些因素而出现故障。所以说,机械设备损坏是有潜在性的,也就是说,机械设备在运转过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各个零部件受到的影响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超过零部件的耐损程度,进而造成机械设备结构和性能的损坏,导致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转。比如说:机械设备的某些零部件出现裂痕、断裂现象,这是经过长时间的影响而形成的,因此,机械设备的损坏具有潜在性。

2.2.渐进性

渐进性和潜在性是相通的,它说明机械设备的损坏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不断发展的过程,例如:某些零部件的磨损,它不是迅速就会磨损的,应该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说,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是有限的,而且使用年限越长,出现损坏的几率也会越高,这充分体现出了机械设备损坏的渐进性。

2.3.模糊性

模糊性主要体现在机械设备损坏的环境因素上,环境因素对机械设备的损坏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是对机械设备各个零部件产生一定的锈蚀、腐蚀作用,进而导致机械设备的损坏。但是在机械设备的维护中无法迅速的发现这些问题,环境因素带来的损坏往往具有不确定性和分散性,这样就使得机械设备的损坏又具有了模糊性,如果没有相当专业、全面的维护管理,那么是很难发现这些损坏的。

2.4.损耗性

损耗性是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它是指机械设备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逐渐老化和磨损,机能会逐渐减退。如果在机械设备的使用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维护和保养的话,那么就会使得机械设备迅速的磨损和老化,使得机械设备无法使用,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大大降低。一旦出现了非常严重的损坏之后,维护保养也会起不到多大的作用了,这就说明了机械设备的损耗性具有不可避免性。

3.机械设备的维护

为了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促进机械设备高效稳定的运转,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工作非常必要。

3.1.健全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维护保养和计划检修并重”的原则,健全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度,促使每个工作人员都能在制度规范内进行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都能严格遵守制度要求,做好机械设备的预防性检修,对不同机械设备的预防性检修采用不同的方案,保证检修的质量,减少机械设备故障出现的频率。对机械设备出现各种大小故障建档备案,进而对故障进行分析,寻找机械设备出现故障的规律,促进机械设备维护保养工作的顺利开展。企业要看到机械设备维护保养的作用,对当前维护保养制度中存在重大问题进行修改,努力提高制度的合理性,减少维修费用,提高维修质量。

3.2.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机械设备的工作人员包括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现代机械设备的造价都非常高,要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就必须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让他们接触新技术新知识,努力提高他们对机械设备的认识度,尽量减少机械设备运作过程中操作失误带来的损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促进维护工作的顺畅进行,提高维护质量,为机械设备的维护制定合适的检修计划,保证检修的质量,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3.3.建立维护保养的责任体制

我国机械设备的维护中很少有责任制度,这导致维护人员在维护中掉以轻心,总是会忽视一些问题,而这些忽视的问题在长期的作用下就有可能爆发极大的影响,导致机械设备的损坏或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因此,企业要建立完善的维护保养责任体制,将维护工作具体分配到每一个人身上。当机械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之后,投入使用一段时间就发生了某些故障,那么就根据维护保养的档案资料追究个人责任,以此来督促管理人员认真做好维护保养工作。

3.4.加强对机械设备使用环境的控制

机械设备的使用中很多时候是在室外进行的,室外恶劣的环境会给机械设备带来一定的损坏,而环境的因素有些部分是可控制的,如:空气中的粉尘、天气状况对机械设备的性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在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环境对设备的不良影响,保证机械设备性能的稳定。

3.5.加强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

机械设备的日常检查工作是尽量避免安全生产事故的重要措施,也是机械设备维护工作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对机械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及时发现机械设备中一些安全隐患,分析机械设备中的故障发生的规律,促进机械设备故障处理水平的提高,保证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转。

3.6.维护保养要及时、适时

机械设备损坏的渐进性和模糊性要求维护保养要及时、适时。因此,要对机械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测,及时发现机械设备的安全隐患,发现机械设备的先天性缺陷,从而不断优化机械设备的结构,提高机械设备的性能,促进机械设备工作效率的提高。维护保养的及时、适时可以有效减少机械设备的维护费用,减少开支,使每一笔开支都用到实处。

结束语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也要跟上发展步伐,要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开展严谨有序的维护工作,促进机械设备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的提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赵东超,刘帅.机械设备维修与保养[J].科技与企业,2013(6).

[2]陈占峰.浅述机械设备使用滚动轴承的要求[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

[3]王蕴辉.械设备故障诊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J].知识经济,2009(8).

[4]李晓君.机械设备损坏的机理、特征及维护探究[J].机电信息,2012(6).

作者简介:杨健(1987-07),性别:男,籍贯:吉林省辽源市,工作单位:东北特钢集团北满特钢,学历:本科,职称: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机械

上一篇:探析压力容器制造过程中的常遇问题 下一篇:湿法磷酸生产中循环水泵的机封改造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