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案例当如何应对

时间:2022-08-12 01:46:44

这样的案例当如何应对

摘 要: 小学生经常不做作业且屡教不改等案例比比皆是、不足为奇。如何有效改变是永恒的课题,文章就一案例试分析对策。

关键词: 作业真诚 走进童心 惩戒与鼓励

有一位老师讲了这样的案例:班里新来了一个男生,我对他格外关注,要求同学们能与他友好相处。可是他不注意听讲,书本放在腿上,也不抬头。次日检查作业,他说忘做了。我未深责,只让他补做。但后来的一周,他完成得都不好,问责时,要么说以为写完了,要么就是忘了。与家长沟通,希望能协助督促,仍无起色;再沟通,并让他抄回作业单,让家长看着学,却是写一半落一半;我由动情晓理,升级为厉声训斥,而他就是低头无语。同伴渐渐排斥、欺负他,严厉批评教育同伴……我去蛟河培训一周,他竟说练习册要写的内容全被同学撕掉了,我怒火中烧,让所有男生到讲台前站着,并警告,谁再撕,将受到严厉惩罚。又到周一检查,双休日留的总复习作业又全被撕掉。我失望、愤怒到了极点,再一次锁定并狠狠批评了那帮男生,但是,没有谁承认。一个女生提出:会不会是他自己撕的,因为这样就不用做了,还可以报复其他男生,大家也随声附和。我惊异也茫然,既怀疑张某,又怀疑他人,因为有两个男生平素总找张某的茬。后来,我找他们谈话,采取怀柔政策:只要重新做起,就既往不咎。但直到现在,张某的作业完成情况及和与其他男生关系依旧不好……

这位老师问,怎么能知道是谁撕的作业?怎样应对这种情形?

这样的案例其实司空见惯,但确实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应对的。撕作业的确令人气愤,然而我们毕竟不是福尔摩斯,不太容易也没有必要搞个水落石出。可以宣称:是谁撕的,老师心里有数,只是不想让谁太难堪,影响情绪、影响学习――本来不团结,缺少友情就已经干扰了学习,害人害己,是极其愚蠢的。重要的是从现在做起,勇于改过。如果有谁主动向老师承认错误,做诚实有勇气认错的好学生,老师当然欢迎,也有信心期待。如果不愿意公开,那么我就会保密而守口如瓶,不管你以前有多大的错,也会因此感到自豪和高兴。作业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与监督下补做,而且必须完成――这既有人文关怀,又有原则性。

我们据经验整理了几条应对策略。

一、真诚“助学”,培养志趣

1.学会了,会学了,乐学了,才是真谛。

学生不爱做作业,除了懒惰外,也可能确实有困难,作业对于他来说可能是很重的负担,就如人不堪重负一样,也会苦不堪言。我们应体谅他们,小小年纪,整天背着几乎压弯脊背的书包,毫无快乐地走上漫漫人生长路,何时是尽头。如牛初上套,拉不动,怎堪还有道道鞭影伴随呵斥声声。还不如干脆趴下,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反正就是受罪。我们首要的是热诚地帮助孩子,解决学习困难。课上给予关注,课后热心辅导,教学习方法,学会了,会学了,才能乐学,完成作业便有了可靠保证。

2.树理想,培养志趣,生成动力。

只是低头拉车,没觉得有奔头,哪来的劲头?树理想,才是培养志趣、生成动力的重要手段。要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树立近期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如讲故事,奖励读书……生成憧憬,树立信心,形成永久志趣,生成可持续的永恒的学习动力。

二、走进童心,动情晓理

影响学习的因素固然多,但心理因素是起决定作用的。我们要悉心关怀,关注学生的喜怒哀惧爱恶欲等各种情绪,走进童心,帮助排难解纷,千方百计地进行心理疏导,驱走不良情绪,找回自尊、自信,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与心理。学生性格走向自卑、孤僻、自闭而不合群,是影响学习的主要因素。我们应给予引领,循循诱导、动情晓理,如讲道理,讲故事――进行诚信、友情方面的教育,鼓励读书等,使其知友情,融入集体。

三、惩戒鼓励,严宽相济

1.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要积累荣誉。

在给予真诚耐心帮助的同时,还需满腔热忱地鼓励。孩子哪怕有一点点进步,哪怕有一个字写得好,表扬他,就会驱走消极情绪。孩子的成长理应是快乐的、阳光的。激励,使孩子心中趋向鼓舞,孩子才会有主动的行动。好学生也是夸出来的,不断积累荣誉,积累正能量,就可以使之高挂云帆、乘风破浪。

2.有批评的表扬才有效,使知耻进取。

习惯使人走向成功。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鼓励,而且要靠必要的行为规范。尤其对上例中的孩子,倘说单单温情的感化就能奏效,不大可能。鼓励是提振信心的手段,无疑是对学生的一种爱;批评与必要的惩戒同样是一种爱,意在唤醒,使学生向学而知耻进取。

因此,以小学生行为规范为“法理”依据,可以糖果加戒尺,惩戒加鼓励,严宽相济。尤其对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毫不含糊,绝不迁就回避。

四、丰富教育生活,使学生快乐成长

学生不是笼中鸟,学校不是教育的藩篱。“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小鸟渴望林中的自由快乐,学生也向往校园里的愉悦生活,教育教学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可是现在,尤其在乡村,素质教育几乎是空谈,有些村小由于种种原因,课程尚且开不全,铺天盖地的作业、无边无际的题海,无止无休,学生不得喘息,哪有快乐可言?

我们应当一方面大力开展愉快的课堂教学,丰富学习内容与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丰富课外生活,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声有色、异彩纷呈,发展其全面素质的同时,注意个性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伴着快乐成长,那么,孩子必然如春之柔条发舒,沐浴和煦阳光。

上一篇:没有兴趣就没有记忆 下一篇:旋律的“平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