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窝中外用骨通贴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时间:2022-08-12 01:09:29

N窝中外用骨通贴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使用骨通贴膏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近半年来门诊就诊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试验组(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2粒/次,3次/d,口服。治疗组于N窝中外用骨通贴膏配合功能锻炼,N窝中使用骨通贴膏8 h/次,7 d为1个疗程。功能锻炼10min/次,2次/d。结果 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0.05%,优于对照组69.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N窝;骨通贴膏;功能锻炼;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骨质增生、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的关节疾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为常见,可能与年龄、肥胖、炎症、创伤及遗传等因素有关,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或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滑膜增生、关节囊挛缩、韧带松弛或挛缩、肌肉萎缩无力等。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局部疼痛、沉重,活动后有所减轻,局部肿胀,伸屈关节有弹响声[1]。属中医学"骨痹""膝痹"范畴,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2]。2015年1月~6月,我们应用骨通贴膏外敷N窝中配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6例,并与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36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全部72例均为我院骨伤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0~65岁,平均(46.5±1.0)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18.3±2.7)个月。对照组36例,男16例,女20例;年龄41~62岁,平均(45.5±1.7)岁;病程3个月~4.5年,平均(17.8±2.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骨伤科中医诊疗方案》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3]: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②X线片(站位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

1.2.2纳入标准 通过中医四诊合参后辨证为风寒湿痹型,表现为:风寒湿邪为主的致病特点,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滑或紧者,且自愿接受药物贴敷及功能锻炼者。

1.2.3排除标准 治疗前2 w内使用玻璃酸钠、抗炎镇痛药、糖皮质激素者;过敏体质、患处皮肤破溃者及孕妇。

1.3方法

1.3.1治疗组 N窝外用骨通贴膏(桂林华润天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0980134)配合功能锻炼。骨通贴膏成份:丁公藤、麻黄、当归、干姜、白芷、海风藤、乳香、三七、姜黄、辣椒、樟脑、肉桂油、金不换、薄荷脑。辅料为聚异丁烯、液体石蜡、月桂氮卓酮。规格:11 cm×14 cm(聚异丁烯型)。用法用量:外用,贴于N窝处。贴用前,将患处皮肤洗净;贴8 h/次,7 d为1个疗程。功能锻炼:具体练习方法:动作要领:背靠墙,双足分开,与肩同宽,逐渐向前伸,和身体重心之间形成一定距离,大概40~50 cm,小腿长轴与地面垂直。大腿和小腿之间的夹角不要

1.3.2对照组 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1316)2粒,3次/d,口服。

1.3.3疗程两组均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变化,比较两组疗效。

1.5疗效标准痊愈 疼痛消失,无关节肿胀、僵硬,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显效:VAS评分降至治疗前1/2以下,疼痛基本消失,肿胀、僵硬明显减轻,功能基本恢复,遇劳复发;有效:VAS评分降至治疗前2/3以下,疼痛缓解,肿胀、僵硬减轻,遇劳复发;无效:VAS评分降至治疗前2/3以上,原有症状、体征无改善[3]。

1.6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变化比较,见表1。

由表1可见,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2.2两组疗效比较,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

3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的典型症状为膝关节疼痛、肿胀、僵硬和关节活动障碍,归属于中医"骨痹""膝痹"的范畴。如《素问・长刺节论》"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骨痹",其所描述的症状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高度吻合[4]。《诸病源候论》中“痹者,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有人体虚,腠理开,顾受风邪也”,“此由体虚,腠理开,风邪在于筋故也。"强调了体虚是痹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风寒之客肌肤,初始为痹,后伤阳经,随其虚处而停滞,与血相搏,血气行则迟缓,使机关驰纵,故风痹而复手足不随也"。指出邪气入侵,首先伤肌肤,造成气机不利,后伤阳经,最后瘀血使经络痹阻而为病。骨痹病的病因病机小结:正气虚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局部经脉痹阻,气滞血瘀。由上所述,祛风寒,活血通络,补虚之法为治疗关节病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一般认为[5]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年龄关系密切,人年老之后出现肝肾亏虚,脾胃不足,气血不足如有跌倒、外伤或久行久立、工作劳损,都可导致气血亏损,可见膝关节局部的筋骨皮肤肌肉失其去濡养,局部腠理空虚导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各种致病因素综合引起局部气血运行受阻、经络瘀滞、津液运行不畅,形成了恶性循环,最终气血、津液停滞,形成痰湿集聚于膝关节加重关节濡养障碍[6]。这是一个不断恶性循环的过程,在既往的典籍中论述很多,例如《景岳全书》曰:"盖痹者,闭也,以气血为邪所闭,不得通行而病也",在《重订严氏济生方・诸痹门》指出:"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目前对于本病的病因病机比较明确,多数认为本病的外因是风寒湿,而内因为体虚,证属本虚标实[7]。故本研究所进行的治疗:以温经散寒、除湿补虚、强健肌肉等治疗为原则,选取贴膏药的部位及锻炼的方式。本研究中观察组使用中药骨通贴膏贴敷N窝和功能锻炼结合,其中骨通贴膏中采用丁公藤、麻黄、当归、干姜、白芷、海风藤、乳香、三七、姜黄、辣椒、樟脑、肉桂油、金不换、薄荷脑。辅料为聚异丁烯、液体石蜡、月桂氮卓酮。上述药物的综合使用起到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及消肿止痛的效果,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治本为主,谓为良方;而外敷于N窝中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因N窝中之重穴-委中穴,委中:委,堆积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该穴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水湿之气在此处聚集之状而为名。本穴因在N窝横纹处中点,故名委中。其又为郄中郄,孔隙也。中,指穴内气血所在,为天人地三部的中部也。郄中名意指膀胱经气血在此聚集,出入缓慢。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膝下部各穴上行的水湿之气,在本穴为聚集之状,气血的输出输入皆较缓慢,如从孔隙中出入一般,故名郄中。故膝部受风寒湿邪时更易加重膝部局部的气血运行。因此将骨通贴膏外敷于膝关节N窝中时能够更加直接改善膝部的气血运行,更能将药物的作用更加有效地发挥,此为"治标之法"。为更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本研究中在外用药物期间配合功能锻炼加强肌肉力量已达到治虚的目的,也视其为"治本之法"。通过功能锻炼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力量,以提高对膝关节的保护能力,并起到补其虚的目的。药物与功能锻炼的合用在本研究中显示,治疗组临床有效率80.05%,优于对照组69.7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王涛,张立颖,胡文杰,等.骨痹汤熏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50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5,37(2):205-20.

[2]邱艺斌,何坚,苏水珠,等.舒筋活血止痛水外擦拍打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组织MMP-1表达的影响[J].亚太传统医药,2015,11(3):8-10.

[3]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2个专业95个病种中医诊疗方案[M].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2010,130-142.

[4]彭美芳.温针灸结合中药汤剂内服外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26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2,18(7):68-69.

[5]张海燕,彭大庆.温针灸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1例疗效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8,14(11):58.

[6]王鹏.温针灸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疗效观察[C].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2:636.

[7]吕彩虹,彭墩,杨中,等.温针灸配合中药封包治疗膝骨性关节炎76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3,22(4):34-35.编辑/罗茗柯

上一篇: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预防... 下一篇:使用对讲机对提升优质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