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继承》微课反思

时间:2022-08-12 12:11:37

[摘 要]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充。本文以“法定继承”微课教学为例,探讨了本人在实际微课教学中对微课程的理解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法定继承;微课;反思

【中图分类号】 D9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038-1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它以课堂教学视频为主,同时还包括辅教学资源,如相关的课件、教学方案设计、学生反馈、练习测试、教师总结等。在国外,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LeR0v A.MeGrew教授所提出的60秒课程f 60一Second Course1. 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T.P.Kee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OML)。作为一种新兴教学手段,“微课”由于其短平快的特点,决定了它不是课堂教学片段的截取,具有浓缩性。按照学校的要求,我讲解了时长10分钟的微课――《法定继承》,现拟从以下三个方面逐一进行反思。

一、 微课教学的要求

(一)迅速导入知识点。由于微课的教学时间较短,所以导入知识点要迅速,不能拖泥带水,可以用小案例甚至是一个简单的设问、疑问、悬念等,把抽象的理论概念与简单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也可以通过flas或者图片等来引出知识点;也可以通过一个新颖的、引人入胜的画面引出新的知识点,甚至开门见山、平铺直叙。总之,无论怎样导入知识点,最重要的就是导入点新颖、能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

(二)知识点要短小而精悍。微课的知识点,可以是问题探讨、知识理解、重难点讲解等,也可以是练习巩固、课前预习、生活技巧和学习方法等方面的知识点讲解和展示。微课教学由于时间较短,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把握好“多”与“少”的关系,做好内容的取舍。既不能内容繁杂、不着边际,但也不能内容太少,内存不丰厚,显得空洞,导致学生听不懂老师所云。微课教学只要做到知识点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意思表达得清楚就可以了。

(三)授课线索清晰明确。在大堂课的教学中,一般有两条甚至多条线索,而微课教学中,由于一般只有一个知识点,应尽可能只有一条线索,并将这条线索讲深、讲透,尤其要注重讲解和剖析主干知识,或精要讲授,或巧妙启发,或积极引导,力争在有限时间内圆满完成课题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四)“微课”的收尾要快捷。由于微课时长较短,其结尾应该快捷、简短。在收尾时,教师应该概括讲授要点,并进一步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习者理清思路;有时可以引导学生总结梳理知识点。总之,微课小结要表现得干净利落。

二、《法定继承》微课程的设计

(一)教学设计。由于第一次接触微课,如何在10分种左右的时间呈献给大家具有完整性、独立性的内容,是必须要考虑的。怎样导入新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哪?呈现给学习者的知识点应该有哪些?内容怎样取舍?在备课时,我阅读了大量的资料,整理出一些自认为比较有用也比较有趣的素材,穿插整个教学过程,力求增加本课程的趣味性。如在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专业、前期学习基础等特点,注重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接受基础,从一个案例导入,设计了五个部分的教学内容。课程讲解过程比较清晰,侧重实践运用,语言表述较为简洁;内容上能与生活精密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设计了概念、案例、图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并伴有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及课后思考等教学环节。

(二)课堂教学实施。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课堂教学实施,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材为基础,从新课导入、内容讲授、知识拓展、课堂小结、课后习题及文献推荐等环节逐步实施教学计划,完成教学目标。在《法定继承》的微课教学中,我针对学生对概念理解困难的特点,运用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案例导入,并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案例教学,由浅入深、由点及面的讲授了法定继承的概念、法定继承的适用范围、法定继承人的顺序和代位继承等知识点,并结合PPT的特点,引用了形式多样的图表等加以阐述,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教学内容。

三、《法定继承》微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略显臃肿。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我们的教学理念形成了定式思维,认为一趟课给学生讲授的知识越多越好,一堂课上的越充实越好,知识容量越大越好,讲的越精细越好。在这样的教学思想下,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范围过大,过于追求知识的大容量导致讲授时间不够用,影响了授课效果。

(二)教学时间的分配不科学,把控不到位,略显拖沓。因为在微课教学的设计中,过于追求整个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设计的教学环节较多,加之课堂讲授精细化的定势,最终导致整堂课时间把控不理想,略显拖沓。如何处理好课堂内容的组织和教学时间的把控二者的关系,是我们在今后教学过程中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微课教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三)授课中语速过快,影响了教学效果。由于选取的教学内容范围过大,导致时间不够用,而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在授课中语速过快,影响了教学效果。如何合理把握授课语速,这也是我在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作者简介:尉兰琴(1972-),女,汉族,甘肃渭源人,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兰州分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民商法。

上一篇:影响在线消费者忠诚的因素探讨 下一篇:论抽象行政行为的可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