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程师之路

时间:2022-08-11 11:45:25

我的工程师之路

最近我看了许多关于电子工程师职业生涯规划的文章,还有许多电子毕业生对工作的感言,报着一点点感怀和帮助学弟学妹的目的,觉的有必要把自己电子学习和工作历程回顾一下。

回首我的电子学习历程,从WALKE MAN到收音机,从二、三极管到集成电路,从7447到51,从光耦隔离到磁耦隔离,也有将近十年的历程了。小时候家里和村里都很穷,好多孩子都去了深圳、东莞闯荡,而且大多进了电子厂,一个月能有1000多的工资。于是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进电子厂当工人(此梦想由于父母的干涉没实现)。读完初中后,我成了我们那一届里唯一一个上高中的,并有了上大学的目标。在高中时,接触到的唯一电子产品就是WALKEMAN,好的买不起,只能买50块一个的。当时班里有一男生会修WALKEMAN,他就是我眼里的工程师。而且,他会用烙铁,我对他的崇拜之情就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于是天天跟着他,替他值日,为他打水,跟他学东西。直到后来,我也可以修WALKE MAN了,于是回家把我妈结婚陪嫁的那个大录音机给拆了,不过到目前为止也没装上。就这样过完了自己的高中,最后整理物品时才发现,我心爱的课本都不知所踪,那些没修完的WALKE MAN和磁带却整整装了两个箱子,当然这也成了我老妈骂我的最好证据。

其实现在想想,自己能得个电子系科班出身,真的是凭着我对电子的热爱。所以各位如果真的想做好这一行,就一定要先让自己爱上“她”。

高中毕业后,我去了一个大学读电子信息专业。大一的高数、电路分析等课程让我觉得只有脑子进水的人才会说大学的学习很轻松。为了考试过关,我没黑没白地看书;为了跟室友们有话聊,我也没黑没白的CS。我还见社团就加入,最终进了电子协会,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IC。

大一的时候就是根据电路图焊点小电路,像电源、温度控制等等。记得当时做的第一个电路是输入12V、输出5V的稳压电源。我整整焊了一天,失败了很多次,最后发现7805搞反了,换了之后就好了,心里高兴坏了,不过才发现一天没吃饭了。后来学了模数电之后才开始明白一些电路设计、一些器件的作用及相关器件的选择使用。常用的Ic就是在那时记的,现在已经记了两个大本子了,不过自从能看明白datasheet之后我也就不再记了,因为IC是永远也记不完的。

真正的提高是在大二,学了模电、数电、单片机等相关的基础课程后。这时我已经接触过7447、74244、7404、40il、40106等常用芯片,而且焊接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电子市场里也没有什么感光板之类的东西买,我也不想去飞线,所以做东西就比较慢。记得当时学校有做好了各种PCB板子可以买,但我还是一点一点的自己焊,这样那些电路就印在了脑子里,所以现在画起来还是很快。

后来就是我大学里的转折点了,学校让电子协会的人参加省电子大赛。因为是大二嘛,所以只是一些简单的模数电设计,当时一起的战友们都去忙那个去了,而我和我老乡两个人却退出了电子协会,去参加一个单片机的学习班。好多人都笑我们俩,老师也想让我们参加电子大赛,但我们俩还是去了那个学习班,也就是在那个班里我认识了我的启蒙老师一一老鲍,一个到现在我都很感激的人。记得刚去的时候也没有概念,只是以前有学长告诉我,那是一个一定要学好的课程。可一进去发现自己的优势没了,成了差班生,程序就是看不懂,不会写,有些硬件也不明白。没办法,我就把老师讲的程序全都背了下来。有一次,老鲍让写一个显示子程序,就是上周刚讲的,全班就我一个人立刻到黑板上写了出来,老鲍好好地夸了我一把。所以从那以后,我就用最笨的方法去画电路图背程序。记得当时有一个键盘扫描程序,我整整想了一个月,那一个月真是吃饭都不知道什么滋味。后来一天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我一下子明白了,大叫一声“啊!”。

从这以后我真的发现我什么都明白了,明白了单片机的内部ROM与RAM是什么区别,单片机从上电到开始工作是个什么过程,内部一些部件的作用。我觉得学习单片机最好从51入手,资料很多,也很成熟,容易入门,好提高积极性。还有学的时候最好能结合实际,认识了管脚之后,再配合几条简单的指令,做个流水灯实验。另外,开始最好用汇编语言,可以更好地掌握单片机的内部结构。这要感谢老鲍,他的授课方法确实不错,让人很容易接受。

记得那年五一,我老师接了个项目,我很荣幸地被选了进去。开始就是测板,一次次的跑前跑后,每天从上午8:00忙到晚上11:00,就这样过了七天,虽然很累而且也没接触实际的研发,但我明白了一个项目的大体流程,为以后的自学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大二就这样过去了,我也开始计划自己大三的生活了。由于当时退出了电子协会,所以再想参加电子大赛也不现实了。我和老七(我老乡)就准备自己开发些小项目,掌握PROTLE和C51。我们合伙做的第一个产品是基于DSl8820的温度采集电路,不过当时只做了一路的,而且硬件电路也非常之简单。实验难就难在写程序上,Datasheet简直是天书(当时还没过四级呢),上网也不方便,宿舍的电脑都用来给室友们游戏了,而且那也不是学习的地方,实验室又不是随便进的,我和老七就在外面一个网吧旁边租了个房子。两个人一个负责查资料,一个制负责测试程序,就这样过了一个多月才把DS18820搞明白。那时还没有市场的概念,而且产品也根本不能在工业上应用,所以安慰自己说,那叫项目,哈哈。但这段时间内,我们真的提高了好多能力,尤其是看Datasheet的能力。

做了这个之后,我们又向无线收发进军了。刚开始用红外,后来用的是RF-01、RF-02模块,南昌没的卖,特地请人在深圳带的,害得我们俩那几个月都吃面条。从这之后我们还用了232、485等通信接口协议。到此,我的大学电子历程就基本结束了,只有老七还一个人一直在坚持。

结束了电子历程之后,我开始学英语,当时学的是“李阳疯狂英语”,所以自己现在无论大事小事都上得了台面,还真的得益于CRAZY ENGLISH。英语的学习与本人的工程师之路没太多的关系,唯一的益处就是学会了“厚脸皮”。一开口说“洋话”的时候,外国人会问我,“Have you been abroad”。我会说,“No,I am learning crazy English”。

后来的一次经历又使我的电子技能得到了升华。2006年的暑假,一天我正在上课,同班同学告诉我老鲍找我,他说暑假学校要再搞一次单片机的学习班,这次主讲PROTEL和C51。这是多好的机会啊,可800元的学费太高了。没想老鲍要让我们做辅导老师,这可乐坏 了我,立即和我妈打电话说这个暑假又不回家了,要跟老师做项目。老妈给打了600块生活费,于是开始了暑假集训生活!

南昌的夏天热的要死,每天都有40℃以上,我们在一个小教室里,还好有空调。但睡觉就不那么好了,在一个大房间里,20来人都睡地板。有时老鲍也会来这里睡,所以我们都很佩服他。当时我负责晚上的小班授课,老七负责IC设计和项目的管理,记得我们做了精确到0.01s的“基于AT89C2051的秒表设计”,还做了“基于AT89S51的步进电机控制”、“基于AT89C51的MP3设计”等。那时我们真的很累,天天都工作到凌晨1点多,但正是这段时间里,自己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特别是专业能力都得到了一次升华。

记得培训别人时我讲过,如果能在大学里做好三件事,并在走出校门时能回答三个问题你就可以毕业了,三件事是:学精一门课程,认识一个导师,找到一位知已。三个问题是:我想做什么样的工作?我能做什么样的工作?我应该怎么去找工作?可是到毕业时,本人只做好了两件事,回答了两个问题,所以有些遗憾。

开始找工作了,我们的定位是研发类的工作,理想职业就是工程师。现实的做法是先找个工程师研发助理去做,这符合我们的实际情况。于是整理了自己做过的东西,每样都写个报告,照个照片,自己比较得意的产品,狠下心用PCB做了出来。终于机会来了,深圳有一家做银行叫号系统的公司,要招软件工程师,而且要求平台是C51,工作经验一年以上。还好,有老鲍的介绍,那边的总工程师过来面试我们俩。面试很顺利,于是我们就去了那个小时候就梦想的城市。

到了深圳之后,我被分到了安防事业部,暂时负责产品的售后技术支持。可以说这个工作,与我想象是不一样的,说得好听是售后技术支持,说的不好听点,就一修板工。不过老师曾经告诉过我,只有踏踏实实地去做好每一件事才可以有大的成就,如果去大的工厂,就从基层做起,要是进公司的话,也一定要从头开始,所以天天很开心地修板子。在面对那几十页的电路图时,我才知道自己以前做的东西真是小儿科,原来考虑的事情太简单了,根本就没考虑过产品是要流通到市场上去的,消费者的认可是检验产品的唯一途径。修板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在学校时无法学到的知识,比如零欧姆电阻的巧妙用法,各种元件的测试方法,还有更多元件的巧妙用法。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修主控板的时候,发现信号在信号发生源时产生,而到单片机时却没有了,经过排查发现是线路断路了,于是我就用飞线连了起来,这样子一批板很快就修好了。然后写了份报告上去,说是那一批PCB板线路有问题,应与供应商联系。本来以为这事完了,可后来这一批板全部被打了回来,还导致一大批客户的不满,这一切的就是因为那一根飞线。没办法就一个个的查,查到断点后用刀把线割开,覆上一层锡,最后盖一层漆。经过这之后,我才明白了产品的概念,像这样的经验在工作中学到得太多了,在这里不做一一表述。

在深圳工作了大约一年多,有一天突然看到了一篇关于电子工程师职业规划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深思。如果这样发展下去,三五年之后我只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是去华为、中兴或爱立信、摩托罗拉等大企业发展;第二是自己做产品,开公司单挑;第三是出国深造。可这三条路都不适合我,因为我是一个并不怎么踏实的人,IQ也确实不高。于是我告别了深圳,来到北京谋求IC销售工程师的职位。到北京的第十天,我接到了晶圆智通的面试通知,面试结果非常好,第三天就通知去上班了。这次我面对的产品是ADI的磁耦数字隔离器,说实在的,面对过那么多的电子器件,没有一个可以引起我的兴趣,但这个系列却做到了。因为它的高性价比,在中国市场的前景也非常好。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我的老板,年仅26岁,19岁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我终于可以与传说中的天才一起工作了,这对于我这个IQ不高的人来说确实是一种诱惑。

经过几年的学习工作,我终于明确了一个目标,就是成为一名专业的电子市场营销人员。我不能保证这条路对所有电子工程师朋友们都适合,但做个职业规划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本人IQ不高,但有一颗谦虚、好学的心,希望与各位朋友们多多交流,共同进步!

上一篇:普通MCU简化高效的电动机控制 下一篇:针对无线宽带相位噪声的测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