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支援也要创新帮扶思路

时间:2022-08-11 11:27:06

对口支援也要创新帮扶思路

摘 要 城乡医院对口支援也要创新思路:①采取挂职锻炼的模式,引入好动的“鲇鱼”,激发内部潜能。②利用支援单位“长板”优势,找出并补齐制约卫生院发展的“短板”。③借助于项目管理技术,有效地利用资源,以实现帮扶的目标。

关键词 对口支援 创新思路 帮扶

挂职锻炼与“鲇鱼效应”

一个单位或部门,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彼此太熟悉就容易产生惰性,削弱组织的活力。如果有意识地引入一些“好动”的“鲇鱼”,以此打破昔日的平衡,使原来的管理团队产生危机感,不仅可以激活整个团队,还能有效地解决卫生院原有职工能力不足的缺陷,这就是“鲇鱼效应”[1]。借用这一现代管理理念,我们尝试以挂职锻炼为主要形式的对口支援工作,从我院选派优秀的业务骨干到对口支援的乡镇卫生院挂职院长助理或业务副院长,直接参与卫生院的管理。

具体做法:①建立激励机制,把“挂职锻炼”与培养后备干部联系起来。②采取自荐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人员素质上给予保证。③通过县(区)卫生局下文任命的方式,从组织上给予保证。挂职锻炼人员每批2~3人,每半年轮换1次,中间不撤空。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经验是对挂职锻炼人员除了要有精神、物质奖励外,还要采取行政推动的办法,也就是运用行政手段,加强挂职锻炼的力度和刚性,这是挂职锻炼成败的关键所在。

通过改变做法,使受援单位管理逐步规范化,运行效率有所提高,职工的个人素质和整体形象有了根本性的变化,卫生院面貌焕然一新。

取长补短与“木桶原理”

在第二周期的对口支援中,我们曾有过失败的教训,即帮扶过程中卫生院运转正常,但当人员撤离后,由于卫生院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没有实质上的提升而导致卫生院服务水平下滑。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作了认真的反思,在思维方式上再次创新。

“木桶理论”[3]提示我们,支援单位应当努力找出构成乡镇卫生院这一“木桶”的最短的那块“木板”。因为这块最短的“木板”决定了卫生院的发展前途和未来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因此,怎么确定那一块是最短的“木板”,怎样才能使那块最短的“木板”变高,己经是摆在我们面前不容回避的问题。长期以来,医疗卫生技术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是严重制约农村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如果不补齐这块“短板”,农村地区的医疗卫生事业不可能有根本性的改观。

在具体做法上,我们除开展医护人员“三基”培训和考核,举办学术讲座和业务培训班,推广适宜技术和下乡义诊外,还重点抓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①挂职锻炼人员作为具有标杆作用的“长板”人才,与卫生院“短板”职工组成“一帮一”或“一帮二”学习对子,带动卫生院的“短板”职工进行提升。②帮助卫生院院长转变观念,学会放弃眼前的一些利益,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仍有计划地安排人员到我院进修学习。③根据“木桶原理”,职工培训的对象应全员化。我们着重抓了卫生院院长管理知识方面的培训,使他们学到了处理和解决管理问题的方法。

在第三周期的对口支援中,由于我们抓住了关键环节,使帮扶的乔贤镇中心卫生院的医疗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服务和技术水平也有了较快的提高。

只有建设一支“不走的医疗队”[2],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基本医疗需求的问题,这也是衡量对口支援有效与否的最重要标志。

项目管理与系统思考

要使对口支援项目获得成功,其关键的因素和做法是:①计划对于成功的项目管理是必要的:在对口支援开始以前,支援单位的领导要带领团队到对口帮扶的乡镇卫生院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在双方充分讨论协商的基础上,签订协议书,实事求是地规定任务和要求,并明确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②一个项目必须有一个明确界定的目标――一个期望的结果,此目标必须在支援单位与受援单位之间达成一致,并且目标的实现受工作范围、成本、进度计划以及受援单位满意等因素的制约。如在第三周期的对口支援中,我们与帮扶的乡镇卫生院就达成了在2年内争创一级医院标准的目标。③把受援单位作为一个合作伙伴,通过受援单位在项目整个过程中的积极参与来获得成功。④要使受援单位满意,就要同受援单位随时沟通,使受援单位知晓项目进度情况,以便决定是否需要改变期望。⑤项目一旦开始,就要监控项目进程,以确保一切活动都按计划进行。⑥在实际项目进程中需要一直关注的其实都是细节。所谓项目管理,就是如何管理好项目进程中大量琐碎细节问题。⑦项目结束以后,应该从受援单位那儿获取反馈,以查明受援单位的满意度;同样,也应从支援单位那儿获取反馈,以便得到未来项目绩效改善方面的建议。

结 语

对口支援的实践告诉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复杂的项目工程,必须建立创新机制,树立创新意识,拓宽创新思路,提高创新效果。采取挂职锻炼的模式,引入好动的“鲇鱼”,一方面可以调动原有机构人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专业技术;利用支援单位的卫生资源优势,加强农村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找出并补齐制约卫生院发展的“短板”,这是对口支援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借助于项目管理技术,就能有效地利用资源,在规定的时间内实现我们的帮扶目标,从而真正做到“派出一支队伍,带起一所医院,培训一批人才,造福一方百姓”。

参考文献

1 (美)劳伦斯・彼得,等,著.金科玉律.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207-216.

2 程广德.送医下乡的激活与久恒.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1,17:120.

3 (美)劳伦斯・彼得,等,著.金科玉律.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1-54.

上一篇:未婚先孕1047例状况调查分析 下一篇:抚触在新生儿健康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