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pran的E1承载方案的讨论

时间:2022-08-11 09:01:02

基于ipran的E1承载方案的讨论

【摘 要】随着IPRAN设备的大规模入网,各种专线业务已经在网络中大规模运营已经提到运营商的议事日程,IPRAN网络的组网应该如何实现是目前讨论的一个热点。本文就IPRAN网络E1承载方案进行讨论,总结了几种IPRAN网络E1承载的方法。

【关键词】IPRAN;E1承载;承载网

近些年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告诉发展,对移动基站的承载有了新的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设备终端、业务应用、带宽流量。终端销售方面,2010年底~2015年,智能手机年复合增长(CAGR)23%,平板电脑年复合增长65%,产业链方面逐渐成熟。应用方面,移动用户的消费模式向固定向固定互联网趋同,大量数据业务出现。为了适应人们对移动互联网的消费需求,无线技术不断创新。目前,3G网络已经开始大规模部署,下载速率从2.8Mbps~40Mbps不等;LTE网络开始试商用,4G网络标准在加速进展中。无线带宽的增加、LTE网络的部署都会带来新的承载需求:无线带宽成倍增长,LTE阶段更加注重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1.现有的移动基站承载技术及发展要求

1.1现有的移动基站承载技术

目前移动基站的承载主用采用MSTP/SDH技术,该技术本质上是纯物理层时隙交换技术,没有统计复用功能,不能适应大带宽的数据洪水冲击。具体表现在:

1)统计复用效率低:MSTP刚性管道,没有统计复用共享功能,汇聚核心层业务流量压力大。

2)网络调整困难:基站插花式扩容或归属调整,每个节点都要调整,涉及大量割接工作。

3)无法应对LTE阶段:X2接口需要mesh连接和本地交换,LTE大带宽冲击MSTP网络。

4)E1组网效率低:基站出大量的E1,需要BSC预留相应的E1容量。

5)不利于网络扁平化:三层环状网络浪费网络带宽,不利于扁平化组网。

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下一代移动回程网提出了诸多需求,包括:带宽容量、安全可靠、多业务承载、服务质量、时钟同步、操作维护等。

1.2新一代承载技术的要求

为适应大带宽数据流量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核心网部分逐渐向分组化10GE/40GE迁移。新建3G基站多以FE/GE接口为主,便于向LTE阶段演进。 基站分组化,核心网分组化后,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满足移动数据业务的发展,从目前现状看,无线回程网形成了制约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关键瓶颈。长远来看,回程网带宽容量将向GE/10G/40G甚至100G发展。

LTE时生了很大的变化,RNC主要功能下移到eNB,将RNC和NodeB合并为eNB,核心网则演进到EPC,eNB直接连接到EPC。核心网演进到单节点体系框架,除HSS(Home Subscriber Server)外所有功能均演进到统一的EPC,原PS 域节点GGSN、SGSN 以及CS域节点MSC、MSC server被EPC中的MME和S-GW取代。采用新的IMS核心网络架构,同时通过MME节点也能够与原有UMTS PS域实现业务互通。LTE采用Flat AII-IP网络架构,大大降低用户面和控制面的延迟,减少系统中的协议转换。

LTE的扁平化形成了更强的业务连接灵活性,以实现网络资源充分共享,这就要求承载网在原有基础上支持三层转发功能,并减小对现有网络和业务的冲击。

2.IPRAN与PTN技术概述

IPRAN技术为多业务统一承载,实现整体网络的扁平化。传统的电信运营商通常采用两种不同的网络来承载不同的业务,也就是说一种业务一张网。比如通过专门的TDM网络来承载话音业务或移动业务,专用的数据网络来承载家庭宽带,大客户VPN等数据业务。

统一承载网络结构把多种业务统一承载到一张网络上来,一方面使得网络更加趋于扁平化,提升了网络的可扩展性,利于长期演进;另一方面,降低了网络设计的复杂性,提高了网络运行和管理的效率,大大减少了运营商的建设和维护成本而且有效地降低了整网TCO,适应未来业务发展的要求。

传统的IP化网络,使用命令行配置界面,故障定位困难。未来的移动回程网使用IP技术,必须避免这些问题。可参考MSTP网络的管理手段,使用图形化界面、端到端向导式配置方式、完善的性能统计等,降低运维难度。同时面对大量终端,为了减少运维工作量,终端必须支持即插即用功能。

移动回程网承载技术多种多样,当前主流标准有两种,分别是IETF定义的IP/MPLS和IETF联合ITU-T共同定义的MPLS-TP。相应的,设备形态表现为路由器形态和PTN形态。传统上,两种设备形态各有优势,都有自己典型的应用场景

PTN和IPRAN的融合趋势:PTN如果增强L3功能,传统路由器如果在可靠性、时钟、网管OAM上得到增强,两者将殊途同归,具备统一形态。

PTN作为一种分组传送技术,对于承载3G/LTE业务具有良好的适配性。可提供大容量带宽、高可靠性、完善的QOS机制、精确时钟同步等。由于PTN采用L2管道承载业务,在L3功能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不过该问题已得到设备厂商的重视,PTN的L3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IPRAN网络相对于城域网,处于业务接入层的位置,但IPRAN本身也分成了接入、汇聚、核心的层次。其中接入设备位于基站侧,汇聚设备位于基站和城域网之间,核心设备位于城域网边缘,通常由城域SR担任。IPRAN网络主要用来承载基站业务,同时也可以兼顾专线、VOIP等其他高价值业务。全网采用IP/MPLS技术承载,可选择从核心设备注入时钟信号。如果光纤资源紧张或传输距离较远,可考虑使用OTN作为传输介质。

3.IPRAN承载网络规划方案

第一种E1业务承载方式:端到端伪线防止。本方案类似于PTN方案,需要全网支持PWE3功能。实现端到端业务承载和保护。(如图一)

E1基站第二种承载方案:PW Overlay,适用于城域网不支持PWE3的场景。承载基站业务的PWE3作为城域网的“客户”业务,城域网上开启L2VPN,透传PWE3报文。城域网L2VPN可采用vll,配置2条隧道,同时承载主备PWE3,2条隧道可选择不同路由,防止单点故障。(如图二)

E1基站的第三种承载方案:TDM和以太异构,对接入设备要求比较高,需要支持异构功能。E1基站业务送至接入设备后,直接提取出payload,然后在外层封装以太MAC帧,从上行链路送出。汇聚或核心设备到BSC-CE之间可开启L3VPN功能,通过VRF承载基站业务。

X2业务可在AGG或SR进L3VPN进行转发。接入方式灵活,最大化满足X2业务的快速本地交换。

方案充分考虑对现有网络利旧,现有的2G/3G业务配置方式不受影响。

端到端层次化保护机制,保证50ms电信级可靠性。(如图三)

4.结束语

本文主要介绍了IPRAN承载移动回传业务E1业务的承载,重点说明了它的新应用场景。对各种E1业务的应用进行了说明和讨论。随着全网IP化业务的发展,IPRAN必将成为未来承载技术的核心。

作者简介:

才岩峰(1982-),男,黑龙江绥化人,讲师/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通信理论与技术。

上一篇:电力营销管理在降低农村低压供电线损方面的运... 下一篇: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