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酸甜甜的人生

时间:2022-08-11 08:53:31

他的经历是一个奇迹。

十年前,从土里土气的猕猴桃种植“大王”,到十年后以农产品加工为主业的拥有固定资产上千万、年销售收入近百万元,集信息流通、蜂产品加工、酿酒为一体的跨行业的集团公司董事长。短短十年间,他完成了破茧化蝶由酸到甜的嬗变,实现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飞越。他,就是河南省西峡县逢春农产品加工销售公司董事长叶逢春。

落榜生务农,“猕猴桃大王”诞生

家住西峡县桑坪镇岭岗村的叶逢春,是个地地道道的山里汉子。1992年他从县林业技术高中毕业后,怀着对未来的迷茫回乡务农。在田里,他起早贪黑,埋头苦干,可仍摆脱不了穷日子。有思路,才有出路。望着满山遍野毛茸茸的野生猕猴桃,叶逢春这个天生“不安分”的汉子,开始思忖着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发财梦”……

一次偶然的机会,叶逢春从收音机中得知北京某食品公司急需野生猕猴桃做饮料,他灵机一动,家乡的野生猕猴桃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与北京联系后,他就组织村民上山采摘,以每斤5分钱的价格大量收购。这一次,他净赚了3000元。可是等到第二年秋天再与对方联系时,人家以野生猕猴桃酸度大为理由拒绝收购,刚开始的发财梦就这样匆匆被搅黄了。在1993年一个充满激情的盛夏,叶逢春不顾父母的再三反对,背着行囊走上了离乡的路。他来到陕西周至县,学习猕猴桃野生嫁接技术。他四处拜访、八方询问,凭借山里汉子的淳朴憨厚和耿直打动了当地猕猴桃专家。专家与他心贴心地交流,手把手地传授,不仅教会他生产的技能,还打开了他科技致富的心窗。猕猴桃是珍稀果树,果实营养丰富,被誉为VC之冠,经济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在专家的精心辅导下,从林业技术高中毕业的他很快就掌握了猕猴桃的育苗、嫁接、生产、管理等一整套技术。

叶逢春回来后一头扎进大山里,一年四季都在忙碌着采种、育苗、实验、嫁接,像野人一样往返于山上和田间。可最终结出的果实却良莠不齐,味道酸涩。酸也好,涩也好,毕竟是自己亲手嫁接出来的果实,叶逢春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成就感,这更激发了他成功实验的热情。经过反复琢磨,他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品种不适应。通过检测土壤成分、分析气候条件、进行林间观察等手段,来寻求解决品种之道,经过两年多的潜心研究,他终于培育出了腋芽饱满、抗逆性强、结果枝率和座果率高、既丰产又有很强适应性的“西桑1号”品种,与此前培育出来的“秦美1号”比,其适应能力更强、口感更符合大众口味。当时,适逢全县大力发展猕猴桃产业,逢春承包了全镇50亩猕猴桃基地,到1997年已全面挂果,年收入超10万元。随即,他注册成立了桑坪镇猕猴桃开发公司,成为全县首家乡镇级的民营猕猴桃开发公司。叶逢春成功了,他成了当地有名的“猕猴桃大王”!

猕猴桃销售,一段酸楚的记忆

在叶逢春的示范带动下,桑坪镇农民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纷纷在自家承包地上整片整片地栽起了猕猴桃树。截至2000年,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就迅速发展到5000余亩,成为支撑全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大规模的种植又带来了猕猴桃销售难问题:每到收获季节,大量的猕猴桃如小山似的的堆积在地头,可怜巴巴的果农们却不得不看着外地果贩子的脸色行事,求爷爷告奶奶似地追着他们讨个好价钱,结果还是被他们的压级压价,增产不增收。这一切,叶逢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不让果贱伤农,必须在猕猴桃销售上杀开一条血路!

2001年10月,叶逢春带上几万斤新摘的猕猴桃,向南进发到武汉,目的地是通过武汉打开市场,再攻占广州和深圳市场。初到武汉,人生地不熟,为了迅速打开销路,叶逢春打开几箱果子,任顾客免费品尝。刚开始每箱卖30元,很少有人问津。一天过去了,一周过去了……大批量的猕猴桃开始腐烂变质!在这紧要关头,他果断决定:分类存放,分级出售。将变软变质的2000多斤猕猴桃连夜拉到长江码头,含泪倒进了滚滚的江水中。

面对即将血本无归的“南闯”销售活动,叶逢春没有气馁,粗中有细的他发现,当地市民对水果品质要求很高,认为价格低的水果品质也一定低。于是他把剩余的果子价格提到每箱60元,一名客商品尝后,竟然以50元一箱将剩余的2万斤猕猴桃全部收购!叶逢春惊呆了:他倒要看看,这位客商是如何将猕猴桃销出去的?借口要谈业务,叶逢春来到客商厂里悄悄考察,发现该客商将收购的猕猴桃去毛、打蜡,附上自己的商标,经过重新包装后,运往深圳、上海市场高价卖出。这时他才恍然大悟:猕猴桃不仅需要“美容”,还需要有一个响亮的品牌。此后,他连夜赶回西峡,拿出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购买了选果机、打蜡机和包装机,成立了农产品加工销售有限公司,注册了“逢春牌”猕猴桃等系列农产品。他还聘请了四川一家企业技术人员作指导,指导帮助当地农民按照无公害水果技术规范种植猕猴桃,嫁接改造老品种,并生产出了纯天然无公害的“逢春牌”猕猴桃,仅这一招就使猕猴桃亩均效益翻一番!全镇3000多农户直接受益。

蜂产品加工,一项甜蜜的事业

在商界摸爬滚打一阵后,叶逢春敏锐地发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对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情有独钟,特别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青睐蜂产品。这又引起了他对蜜蜂产业的兴趣。蜜蜂能为人类提供营养丰富、保健性能强、纯天然的蜂产品,蜂产品又是营养最全面的食疗佳品。他认为,作为农业的一项特色行业,发展养蜂业不占耕地、无污染、投资小,见效快,是帮助广大农民致富的一个好项目。

曾经有过养蜂经历的叶逢春深知,养蜂业虽然被称为甜蜜的事业,然而,从事甜蜜事业的蜂农却十分辛苦。更为严峻的是,由于受环境、气候、技术、市场等条件的制约,蜂农所付出的艰辛劳动常常得不到回报。为此,他在充分考察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西峡县逢春野蜂蜜养殖加工中心,团结带动周边300多户蜂农,以股份合作形式组建蜂业联合社。此外,还在西峡县城郊区组建了两个野蜂蜜养殖专业示范场,制订了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免费向蜂农提供优质蜂种,并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叶逢春经过潜心钻研,掌握了“超离心力收割蜂蜜法”,由于现割现卖、纯度高、营养成分保存完好,得到了消费者的一直好评。逢春野蜂蜜养殖加工中心实行松散型生产,蜂农根据各自能力放养蜂群,产品由中心统一收购、加工、销售。由于野蜂蜜营养价值高,包装精致考究,宣传力度大,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并远销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带动了当地1200多人致富。

为了迎合全县开发旅游产业,挖掘重阳文化需要,叶逢春利用传统发酵工艺,结合现代制作技术,适时开发出了野生蜂蜜酒,填补了重阳文化“登高、饮酒、食重阳糕”中“重阳酒”的空白,蜂蜜酒一投放市场就得到了老年朋友的青睐。以其滋补营养、绵甜爽口得到了各个阶层消费者的赞誉,订单源源不断涌来。看到蜂农的产品好卖了,自己的“中心”收入增加了,叶逢春从内心发出了甜蜜的微笑。蜂蜜产业成了名符其实的甜蜜事业。

跨行业经营,人生春天的到来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叶逢春从自己走南闯北的风雨经历中,充分认识到了信息在发展农村经济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作用。可以说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生产力。因为信息的闭塞,农产品卖不上好价钱;因为信息闭塞,丧失了赚钱机会,为此他在扼腕兴叹之余,下定决心要引导农民们利用信息致富。

2003年,他率先在桑坪镇办起了手机通讯器材专卖店,让利出售给当地农民。之后又在西峡县城创办了两家手机销售连锁店,带动了100多名下岗职工再就业。由于他经营灵活、服务到位,生意火爆。在其手机经营店的辐射带动下,桑坪镇10多位农村青年走进县城,从事手机等通讯信息经营业务,基本垄断了西峡手机通讯市场。同时,桑坪镇岭岗村也成了名符其实的“手机专业村”,当地农民人均一部手机。信息通,百业兴。手机的普及应用使当地的农副土特产品销路大开,每到秋收季节,农民们在田间地头用手机与远方的客商谈价钱、定合同已经成为山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叶逢春的付出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认可。2001年,被共青团南阳市委评为“南阳市首届优秀青年农民”;被西峡县委、县政府评为“乡镇企业先进工作者”和“西峡县流通行业十佳营销员”;2002年,被任命为桑坪镇猕猴桃产业协会会长;2003年至今,连续两届当选为西峡县政协委员;2006年,被评为“优秀政协委员”;2008年,被聘为“西峡县特约工商监督员”……

从种植猕猴桃到创办猕猴桃开发公司,从养殖蜜蜂到蜂蜜产业系列加工,从单一的农产品加工流通到跨行业多种经营,每走一步都有一段酸甜相伴的故事。叶逢春成功了,在充满挑战的曲折经历中迎来了他人生中最灿烂的春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谈及未来打算,叶逢春踌躇满志:用三年时间,把猕猴桃深加工产业做强,形成果干、果脯、果酒等猕猴桃系列产品,带动5000农户走猕猴桃深度开发的产业化之路;把蜂蜜产业做大,重点用“重阳文化”、“养生文化”赋予蜂蜜酒文化内涵,开发野蜂蜜保健系列酒,带动周边5000农户发展蜂蜜产业奔小康;把信息通讯销售业务做活,在垄断西峡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周边市场,力争再建起10家经营门店,带动当地500名下岗职工再就业。

(作者单位:河南省西峡县委办公室第二秘书科)

上一篇:让农民成为令人艳羡的职业 下一篇:搞好新形势下电子文件的归档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