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经济区背景下的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探究

时间:2022-08-11 08:04:08

沈阳经济区背景下的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探究

摘 要: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理工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这里的“创业”不是指成功创办经济实体,而是广义的创业。

关键词: 沈阳经济区 理工科大学生 创业能力

高等教育是培养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人才的核心。作为检验高等教育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国家和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在诸多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创业能力一直是重点,是实现社会和学生双赢的助推器。现今在辽宁省,沈阳经济区战略布局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一核、五带、十群”产业链条逐步形成。在此过程中,如何将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与沈阳经济区建设更好结合,实现人尽其用的和谐跃升式发展,强调政府、高校和大学生在创业能力培养上形成合力,是本文的研究背景。

本文旨在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前理工类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需要指出的是,文中的“创业”概念,指的是广义的创业,即“某个人发现某种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某种技术,利用或借用相应的平台或载体,将其发现的信息、资源、机会或掌握的技术,以一定的方式,转化、创造成更多的财富、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标的过程”。而非狭义的创业,即成功创办经济实体(自主创业)。

在本文的研究体系中,创业主体是理工科大学生,客体(客观环境)是沈阳经济区产业链条中的各企业。为了整体和客观地把握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研究主体与客体进行了对比性调查研究:在沈阳市选取东北大学、沈阳理工大学、沈阳建筑大学等5所高校的500名不同年龄、性别与学历的理工科学生。同时在沈阳、鞍山、抚顺、本溪四城市选取5所企业,性质涵盖央企、国有大型企业和民营,行业包括钢铁冶炼、装备制造、材料加工等理工科领域,从中抽取500名不同年龄、性别、岗位与职务的员工,由此开展调研,并得出如下结论。

一、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在价值导向方面,缺乏政策认知和客观评估。

在500名受访的企业员工中,有约41%的人有创业计划或创业准备,其中超过90%的熟悉或基本了解国家与行业中的大型开发和建设项目,并知晓相关有利政策和由此带来的发展空间。在全体受访者中,约36%的人认为创业的重要因素是实际待遇,30%的人认为要靠好的国家政策与行业发展环境。而大学生中有创业计划和准备的不足3%,全体受访者中不足20%的人熟悉或基本了解诸如西部开发、沈阳经济区开发、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等相关政策,仅有5%的学生选择愿意响应国家号召进行相关创业。

此外,企业员工中的创业者认为最主要的动力是待遇问题,本文有针对性地调查后发现,所有客观条件(学历、经验、技术职称等)均相同的岗位,民营和国家政策支持项目待遇要比一般企业平均高出约25%至30%。对于这一点,90%的企业员工表示知晓,但仅有不超过17%的在校学生知晓。

以上调研结论可以说明,大学生在价值导向上对于政策认知和由此带来的职业发展预测缺乏客观和清晰的评估。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对于创业相关政策并不知情,同时也对行业基本问题(如薪资待遇)缺乏正确了解。

2.在职业规划方面,缺乏职业定位和职场能力。

根据调查,仅有9%的企业员工认为职场发展与自身领导能力有密切关联,另有不超过26%的员工正在(或计划)追求行政职务上的提升。而在受访的大学生中,超过37%的认为职业发展依靠领导能力,超过66%的认为进入企业工作后应该追求升职空间。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超过70%的大学生对于“工干比”、“岗位津贴”、“绩效”等职场基本名词表示“基本不清楚”。

而对于职业发展中所用到的能力,企业员工认为主要体现在执行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三个方面,分别占36%、25%和17%;而胜任目前岗位所需的最重要能力前三项为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和思辨能力,分别占27%、25%和19%。这说明企业对于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并能有所发展所需能力的看法是:创新与执行能力并重。

与之相对应,79.5%的企业员工认为身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在工作中并不重视执行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眼高手低”现象;对大学生进行调查,重视执行能力的仅占不超过20%。可见大学生创新、思辨能力与执行能力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脱节,而大多数企业员工认为这阻碍了现在或未来的职业发展。

综上所述,大学生在职业规划上过于重视领导力培养,对职业定位缺乏客观认识,并且在创新能力与执行能力之间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脱钩。

3.在实际应用方面,缺乏适应能力和创业技巧。

在大学生创业能力的调研中,企业员工认为最重要的前三项是“分析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沟通协作拓展人脉的能力”及“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态度”,分别占37%、24%、24%。而同样的问题,理工科大学生的比例占17%、9%和12%,他们更看重的是专业技能和创业硬件条件(人力、物力等),分别占39%和23%。

而对于“高校亟待培养大学生哪些创业能力”的调查中,企业员工最为重视的前三项分别是“学习新知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沟通协作拓展人脉的能力”及“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态度”,分别占31%、28%和26%,需要指出的是,大多数企业员工并不认为高校能够培养学生分析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因此选择这一项的仅占9%。同样的问题,大学生选择的前三项则是“分析和把握机遇的能力”、“沟通协作拓展人脉的能力”和“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态度”,分别占37%、29%和20%,对于新知识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则最不受重视。

以上结果表明,企业员工和大学生看待创业能力的分歧焦点集中在新知识和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上,前者认为这是高校教育和大学生创业能力中的短板,而后者则并不认同。同时,在实际创业能力中,企业员工重视的基本创业技巧与大学生的认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脱钩。

二、解决理工科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的对策

通过以上分析总结,本文有针对性地从三个方面提出解决对策。

1.强化政策宣传,培养理性认识。

要想解决大学生创业的价值导向问题,政府、高校与企业三方面要强化政策宣传、培养学生理性认识。

从政府角度来说,单以沈阳经济区为例,目前缺乏对口专业和就业重点高校的专属宣传计划和政策解读行动。沈阳经济区的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和集团式规模发展,需要以就业为抓手,进行重点宣传与引导。这些可以通过宣讲会、大众传媒、专家课堂等形式进行有效的传播普及,解决国家有好政策而在校学生知之甚少的尴尬现状。

从高校角度来说,应该积极与社会及政府部门配合,做好人才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纽带,实行“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一方面将政策专家、创业典型和企业人力资源一线人员引进高校就业指导课堂,另一方面要通过学生社会实践、调查研究、科普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走出校园走进企业,二者相互配合,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理性认识。

从企业角度来说,应该积极响应政府部署,推动与高校的人才合作。同时打破内部壁垒,实现就业、创业信息透明化,避免出现老员工跳槽创业,而老厂区成为新手训练营的现象。

2.立足个人发展,科学规划职业。

要想更好地解决大学生职业发展规划问题,高校是最重要的主体,其在对学生的培养上应该立足个人发展,科学规划职业。

首先,高校在学生培养上有分流,从低年级到高年级,逐步将科研、实践、自主创业等潜质和愿望的学生进行有效鉴定和针对性的培养,这可以通过尖子生班(培养科研人才)、工程师训练计划(培养研发和实践人才)、校企附属企业兼职(培养自主创业)等多种项目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学生有明确的定位,是进行创业判断和制订创业计划的前提。

其次,对于素质拓展能力的培养,要根据学生自身的潜能和意愿进行针对性训练,避免单一模式和规模化培训,也要注意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还要使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执行能力等职业能力有机结合,不能脱节或顾此失彼。要想达到上述目的,可以通过鼓励学生科学发明孵化、科技下乡(厂)、自主选定创新性实验等教育教学项目来实现。

最后,高校在就业指导课中,要主动配合政府计划进行及时的引导和宣传,并对与就业创业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情况进行详细讲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客观理性地做出未来职业定位。

3.重视适应能力,强化创业技巧。

要在实际应用层面解决大学生适应能力和创业技巧缺失问题,高校是主要环节,但不能完全依赖高校,这是因为它在承担教育任务的同时,也承担科技研发与技术孵化的重要工作,其有限的人力物力和理论务虚的性质都将导致与企业第一线存在脱节。为此,要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关键作用。

从政府角度来讲,仍以沈阳经济区为例,要构建沈阳经济区的战略布局,人才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人才储备更是重中之重。为此,高校的大量毕业生都应该纳入到人才储备的范畴内,这更与国家倡导的以大学生就业为抓手的高等教育战略相互配合。为此,应该在沈阳经济区工业园、产业园建设的同时,大力建设实验园,将大学生储备人才的实践、实习、岗前培训、创业能力培养等多种业务纳入到该范畴中,并给予政策、财力和人员方面的支持,使大学生拥有更多切实提升适应能力和创业经验的基地。在这一点上,东北大学软件园就是一个值得学习和推广的优秀案例。沈阳经济区要想更好地建设发展,依托高校的“钢冶院”、“高新材料园”、“建筑园”、“生态实验园”等基地是必不可少的。

从企业角度来讲,一是要有意识地将沈阳经济区建设发展项目的人才引进向高校做出倾斜和重点宣传,既可以保证项目所需人才的充足引进,又可以保证企业新老有序交替。二是要树立重点高校毕业生引进战略,在专业对口、声誉良好的高校建立稳定的毕业生招聘站,实现校企双赢。三是要给予参加创业项目的大学生更多实际指导和帮扶,找准短期利益和长远投资的平衡点,为企业发展和区域人才环境良性循环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威.辽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SWOT分析[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2.

[2]王越.沈阳经济区建设的途径与建议[J].经济研究导刊,2011.13.

[3]董晓红.高校创业教育管理模式与质量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9.

[4]王林媛.知识经济中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5]洪映君,廖传景.大学生创业心理调查与对策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2.04.

(东北大学李子申、王炜鹏对本文亦有贡献)

上一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科研定位探析 下一篇:论中国当代残疾人文学的发展与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