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基于学科建设的科学研究

时间:2022-08-11 05:07:11

论基于学科建设的科学研究

摘要: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之根本。随着科教事业的发展,学科的含义也在不断丰富,但学科的知识属性、学术属性和研究属性却一点没有改变。一个大学的学科水平、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科研水平,学科特色主要是科研特色。影响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最核心要素是学科团队或学术团队。促进学科发展的主要措施是:凝练研究方向,支持学科发展;组织团队联合攻关,力争出高水平标志性成果;打造高水平具有竞争力的学科研究团队;进行制度、机制创新,将更多的教师纳入学科研究梯队。

Abstract: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the foundation of university developmen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the meaning of disciplines are continuously enriched, while the knowledge attribute and the academic attribute of disciplinary has hardly changed a bit. A university's discipline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its graduate education mainly depend on the level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subject characteristics are research features. The core el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the disciplines team or the academic team. Th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ject are: concising research directions, supporting subject development, organising teams to work together to strive to iconic achievements of high levels, building competitive research teams of high levels, making system and mechanism innovations and attracting more teachers into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echelon.

关键词: 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团队建设

Key word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scientific research;team building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7-0264-03

0 引言

学科建设是大学发展之根本,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发展的基础、实力和水平,是一所大学在国内外地位的主要标志。高水平的大学一定拥有高水平的学科,一流的大学一定拥有一流的学科。本文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实际,就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关系、科研工作思路等问题进行探讨。

1 学科及学科建设与科学研究的关系

美国学者伯顿·R·克拉克认为:“学科明显是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组织方式。即通过知识领域实现专门化”。[1]在我国,《辞海》把学科看作是“学术的分类,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2]著名学者丁雅娴认为,“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3]。因此,学科是指对知识进行划分的一种单位。由于对知识划分的目的和标准不同,划分的结果也不一样。同一个知识单位,在不同的划分体系中可能处于不同的层级,即属于不同级别的学科。但不论哪一种学科划分体系,它都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起目录性的指导作用,规定了探索的范围和领域,成为人们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对象;二是起范型的作用,指导着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因为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学科组织、制度、传统和文化。从人们使用学科这个名词的场合与范畴来看,首先,学科这个名词术语本身的属性是知识的属性、学术的属性,是在知识与学术这个特定领域使用的名词;其次,根据对知识的作用不同,学科这个名词或术语主要在研究知识和应用知识这两个意义上使用,传授知识包括在应用知识之中。经管随着科教事业的发展,学科的含义也在不断丰富,但学科的知识属性、学术属性以及由此引发的研究属性却一点没有改变。

在实际工作中,申报博士点、硕士点,还是进行学科评估,在组织材料时,有几项核心内容就是填写学科点承担的科研项目、出版著作和学术论文等科研成果。国家主要从学术队伍、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术声誉等四个方面进行学科评估。学术队伍、科学研究、学术声誉直接与科研有关,人才培养也直接或间接与科研有关。即使我们平时的研究生培养,除课程学习外,培养工作主要是在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中进行,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的过程,就是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一个大学的学科水平、研究生培养质量主要取决于科研水平,学科特色主要是科研特色。

但是,科学研究又不等同于学科及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偏重于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和新理论、新思想、新创意的发现及其生产应用。我们可以依据其距离市场的远近,将它们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或叫技术发明、技术创新和技术扩散。学科及学科建设的科研工作偏重于通过科学研究的过程与实践对人才的培养,并能按照所研究的知识体系满足可靠地、规范地培养人才,因此,必须有一定的时间积累,形成规范、系统和成熟的研究规律和研究成果。单纯的科学研究方向起初时都比较分散,不可能形成规范、系统和成熟的研究规律和研究成果,无法满足系统培养人才的需要,形成不了我们今天讲的学科。所以,学科建设工作中三件事即“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平台”的第一件事就是凝练学科方向,凝练科学研究起初时比较分散研究方向。同时,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队伍、构建学科平台也有利于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出更多的的科研成果。

理论上的探讨过于抽象。在实践中,只要我们选好一个方向,有一定的科研积累,有一个优秀的团队就可以申报一个学科或建设学科。2003年,作者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分管学科建设,当时有2个博士点,即农业经济管理和林业经济管理,其中农业经济管理是国家重点学科。在申报新的博士点时,大家在想通过什么的方式改变传统农业管理方式,或提高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建设水平呢?经过充分讨论,提出将项目管理的思路引入农业经济管理学科,改变传统的农业经济管理模式,就以此就报了“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博士点,并获国家批准招生。当时国家学科目录上还没有这个名称,目前全国已有8、9所大学以“农业技术经济与项目管理“同样名称培养博士生。因此,学科建设、博士点申报也不神秘,只要我们选好一个方向,有一定的科研积累,有一个优秀的团队,经合适的策划,申报博士点就有希望。

2 科学研究支撑了学科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

近五年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科学研究保持持续快速发展,学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了部级科技奖励4项和省部级科技奖励30余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取得专利10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近5000篇。科学研究的成果和科研经费总量排在北京市属高校的前列,某些单项指标甚至超过北京市属“211工程”大学。科学研究工作有力地支撑了学科建设的建设与发展,也标志着优势特色学科的科研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科的科研能力有了较大的增强,学科发展的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我们取得成绩与发展的同时,同样也遇到一些挑战与机遇。

①作为北京市属大学,对照北京确定的以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文化创意产业、金融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等,现有学科是否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②对照学校师资力量、科学研究现状,新的学科增长点是什么?

③随着学校四个部级大奖可用期限的临近,下一步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又在哪里?

④结合北京创新工程、2011计划和美丽中国、美丽首都和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机遇,学校的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将做些什么?

⑤在5家处于同一起跑线的竞争对手取得准博士点的背景下,学校将采取什么对策、措施迎头赶上呢?

3 基于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科学研究思路

影响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的最核心要素是学科团队或学术团队。本质上是人的问题,是团队问题。这个团队成员必须具有相同或相近学术或学科领域,具有持续稳定的研究方向,优秀团队还需要有一个优秀的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不仅能把握学科发展方向,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符合科研规律和教育规律,而且还能在团队内部建立制度、机制,调动团队积极性,对外能争取外部环境的支持。实际上,包括优秀团队在内的任何团队都是有生命周期的,有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不同的时期其发展动力及矛盾是不一样的。及时的发现、调节不同时期的矛盾,有利于学科团队延长有效生命,或及时更新换代,持续出更多的科研成果。学校制定一切政策、制度、办法和建立的机制等都应该围绕为研究团队提供良好的环境来设计。具体来讲应包括以下几点:

3.1 凝练研究方向,主持学科发展 应该建设和发展与首都新兴战略性产业紧密相关的学科及研究方向,促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建设和发展与首都现代服务业紧密相关的经管类学科;重视理学在理工科院校学科专业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发展人文、社科类学科发展以适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扶植和促进交叉、边缘、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对于有一定基础、并取得一定成果的学科特色研究方向也应该留有发展空间,必要时给予培育与扶持。

研究方向的凝练是动态的,要在学院、研究团队的层面不断地探索、调整、优化,也需要不断的统一认识、形成共知。一定时期,学科发展的环境虽然是一样的,但人们对同样环境的认识与判断却会不一样,有时候差距还会很大,若这种判断带有决策性质,或许会抓住机遇或丧失机遇。由于一个学校学科众多,在学科选择上容易犯“盲人摸象”的错误。集思广益、头脑风暴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学科选择、方向凝练应通过 “在竞争中引导,在引导中竞争”的方式来进行。

3.2 组织团队联合攻关,力争出高水平标志性成果 要组织研究团队集中学术资源联合攻关。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组织协调,推动各个学科尤其是优势特色学科和学科研究方向大力开展科学研究,特别是要积极地多争取大项目,多出大成果、多出高水平标志性成果。[4]这里的组织团队既有跨学校、跨区域的,也有跨学科,跨研究方向。高水平标志性成果可以是国家奖、省部级奖,也可以是高水平论文、著作等。在评价科研成果时,即重视科研的申报项目级别、经费数量,又要注重科学研究的终极成果,逐步将科研的终极成果、投入产出指标等最为绩效考评的主要指标。

3.3 打造高水平具有竞争力的学科研究团队 在科学研究方面,虽然我们的团队意识在增强,但由于各种原因,具有竞争优势的团队并不多。没有团队,没有协同创新,在目前情况很难出大的成果。科技处应该引导、协调、促进学科研究团队建设。

要根据学科开展科学研究的需要,配备和强化学科团队,引进和培养相结合,努力形成年龄结构、学历职称结构、学缘结构合理,有持续发展后劲的学科梯队。学科研究团队要与重点实验室、研究基地建设等紧密结合。[5]

3.4 进行制度、机制创新,将更多的教师纳入学科研究梯队 学校将实施新的科研奖励方法,这也我们在进行制度、机制方面的探索。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科建设、科研工作,就要关注他们的核心利益,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消除他们进入学科研究梯队的障碍因素。目前,学校各类专项基金较多,我们应继续探索如何通过制度、机制创新,科学合理地制定包括项目申报、过程管理、绩效考评等方法,依据资金性质进行分类管理,既要保证重点,也要避免重复与浪费,将更多的团队、教师纳入学科研究梯队,出更多的科研成果,使科研成果的层级结构、类型结构、数量结构更合理、更丰富,为后续的科学研究、学科发展打下更为牢靠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夏征农.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3]丁雅娴.中国学科分类体系研究[J].中国软科学,1993(3):32~34.

[4]王崇桃等.高校教师科研状况的调查分析与管理措施研究[J].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2):130~132.

[5]李蓉.高校理科教师在科技创新中的优势和作用探讨[J].科研管理,2008(10):58~62.

上一篇:美国外宣媒体的变革与启示 下一篇:学习雷锋活动常态化的价值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