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环境研究

时间:2022-08-11 04:42:27

【前言】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环境研究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2009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跟踪调查选取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商务、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护理、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航空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0个专业毕业生作为样本,这10个专业依次是当年毕业生人数最...

基于毕业生跟踪调查的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环境研究

摘 要 以2009年上海市部分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样本调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毕业生职业发展能力不强,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毕业生薪酬水平不高,造成学生就业不稳定,部分企业没有为毕业生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社会仍然对中职毕业生存在歧视。针对如上问题,政府应在技能人才待遇、职业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制度建设;用人单位和社会应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认识;中职学校自身应加强学生的职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 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才培养环境;就业质量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2)01-0039-05

本文基于2009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跟踪调查的实际数据,以培养知识型、发展型中职人才的根本目标为出发点,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对当前中职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进行了深入剖析。

一、调查对象及过程

2009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职业生涯发展跟踪调查选取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的国际商务、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护理、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航空服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与管理等10个专业毕业生作为样本,这10个专业依次是当年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专业。调查对象是这10个专业中直接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自主创业、自谋出路和待业的毕业生,共计14758人,占当年中职毕业生总数的29.24%。调查内容是这些毕业生的专业对口、薪酬福利、就业稳定、职业流动、职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情况。

跟踪调查的时间为2009年11月21日至2010年9月30日。截至2010年11月19日,在总样本为14758人的调查中,有1676人没有作出回应,因此调查的实际人数是13082人,回收率为88.64%。

另外,在实际参与调查的毕业生中又随机抽取216名学生进行书面问卷调查,并邀请本市30家用人单位召开了两次用人单位座谈会,进一步了解毕业生实际工作情况。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专业对口情况

调查显示,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毕业生中,认为目前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占38.65%,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护理、航空服务和汽车运用与维修;认为目前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的占25.39%,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和会计;认为目前从事的岗位与所学专业“不对口”的占35.96%,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国际商务、现代物流和会计。

有51%的毕业生并不在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他们更看重的是“发展机会”;只有4%的学生比较看重专业是否对口。用人单位中的制造类企业有超过70%的单位比较关注学生所学的专业,服务业、零售业等企业中25%的单位比较看重专业对口。

(二)薪酬福利情况

调查显示,以“进入企、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薪资作比较分析,刚就业时毕业生的薪资主要集中在1001~1500元段,一年后集中在1501~2500元段。调查表明,一年后,薪资在1500元以上的毕业生比例超过了八成。其中,2500元以上的毕业生比例超过了20%,8.84%的毕业生薪资超过了3000元,这些人员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合资、独资企业”,见表1。

表1 进入企、事业单位毕业生薪资变化分布(单位:%)

注:该表薪资计算以“进企、事业单位”的毕业生为选取范围,调查前的有效样本为12661人,调查后的有效样本为10486人。

从10个专业毕业生(包括“进入企、事业单位”、“自主创业”和“自谋出路”的毕业生)的薪资分布情况来看,调查后有8.70%的毕业生薪资超过了3000元,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航空服务、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10.81%的毕业生薪资在2501~3000元之间,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航空服务、护理、数控技术应用;24.83%的毕业生薪资在2001~2500元之间,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航空服务、护理、数控技术应用;34.04%的毕业生薪资在1501~2000元间,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国际商务、现代物流、旅游服务与管理;18.36%的毕业生薪资在1001~1500元间,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旅游服务与管理;3.26%毕业生的薪资在1000元以下,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计算机及应用、现代物流、数控技术应用。

不同专业毕业生的薪资在1500以上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航空服务、护理、数控技术应用、国际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现代物流、会计、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计算机及应用。

(三)职业流动情况

调查显示,一年内“没有变更”单位的毕业生占57.96%,变更“一次”单位的毕业生占31.09%,变更“一次以上”单位的毕业生占10.95%。其中护理、航空服务、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的毕业生单位稳定性较强,而会计、计算机及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单位稳定性较弱。

一年内“没有变动”岗位的毕业生占57.98%,岗位变动“一次”的毕业生占34.61%,岗位变动“一次以上”的毕业生占7.41%。其中机电技术应用、护理、现代物流等专业的毕业生岗位稳定性较强,而会计、国际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的毕业生岗位稳定性较弱,具体见表2。

表2 毕业生就业单位变更与(当前单位)就业岗位变动情况(单位:%)

(四)就业稳定情况

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2009年10个专业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3.58%,到调查统计截止日,毕业生的实际就业率为91.43%,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专业依次为护理、航空服务、国际商务;排名最后的专业是计算机及应用。待业人数为1121人,待业率为8.57%,其中待业率排名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计算机及应用、机电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待业人数最多的前三位专业是国际商务(231人)、数控技术应用(189人)、计算机及应用(142人)。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一年的时间里,原先已经直接就业的毕业生中有5.98%最终还是选择了升学,升学比例排列前三位的专业依次为计算机及应用、会计、旅游服务与管理,排名最后的专业是护理,见表3。

表3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变化分布(单位:%)

“自主创业”毕业生由原先的17人上升到调查时的42人,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国际商务专业,具体为12人。

(五)职业发展情况

调查显示,一年内只有17.42%的毕业生职位和技能得到晋升。其中1.53%获得了“高级”技能等级,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的毕业生;4.57%获得了“中级”技能等级,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数控技术应用、旅游服务与管理、汽车运用与维修等专业的毕业生;7.53%获得了“初级”技能等级,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护理、国际商务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3.79%晋升为管理岗位,其中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国际商务、会计与现代物流专业的毕业生。

(六)社会保障情况

调查显示,到本次调查统计截止日,2009年毕业生劳动合同签订率为91.57%,其中与单位签订“一年及以上”合同的毕业生比例为81.18%,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护理、航空服务、机电技术应用;与单位签订“一年以下”合同的毕业生比例为10.39%,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现代物流、会计、国际商务;“没有签订合同”的毕业生比例为8.43%,排在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计算机及应用、现代物流、旅游服务与管理。

在就业毕业生中,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率也只有76.44%。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四金”的人员比例为59.59%,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护理、航空服务、国际商务,比例最低的专业是计算机及应用;缴纳“三金”的比例为9.25%,排名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会计、国际商务、旅游服务与管理;尚有23.56%的就业毕业生没有缴纳社会保障金。在10个被调查专业中,有6个专业的毕业生没有缴纳社会保障金的比例超过了23.56%,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专业依次是计算机及应用、现代物流、旅游服务与管理。

针对此次跟踪调查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从用人单位座谈会上获得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可知,2009年毕业生就业质量较前几年有了明显提高,毕业生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基本对口,毕业生实际收入呈增长态势,毕业生职业流动性相对稳定,毕业生实际就业稳定率情况尚可。

三、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能力尚待提高

调查表明,中职毕业生在毕业后一年中有较好发展的比例还较少,对学生职业发展潜力的开发有待提高。如调查发现,一些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与自觉性以及自学能力较弱,缺少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品质,没有对自身的发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没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本领,没有较强的就业意愿和发展意愿,可以说这些是影响毕业生职业发展的主观因素。一些用人单位反映,部分中职学生在就业前没有取得必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又缺乏工作主动性、吃苦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存在角色转换的问题,就业稳定性较差。

用人单位列举了旅游服务行业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旅游服务行业属于人才紧缺专业,岗位需求量大,各用人单位希望招收本土工作人员,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过硬,应变能力强,特别受欢迎。因此,用人单位和学校紧密合作的愿望强烈,希望采用订单式共同参与培养,实习期间就开始想方设法留用学生,但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不愿到专业对口单位工作。原因是工作太辛苦,待遇太低,特别是繁忙季节工作强度高,连续工作时间长,休息和下班时间不能保证。

再如,目前社会上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大,用人单位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欢迎度较前两年有所提高。学生在校期间得到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技能水平过关,专业知识结构较完整,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但由于用人单位提供的岗位工作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经常加班加点,超负荷劳动,工作环境不容乐观,加之路线较远、交通不便等原因,个别学生不能承受工作压力而选择其他行业。

(二)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用人标准尚存在一定的错位

调查表明,“学校在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要求”的对接方面尚存在一定脱节,“供”方和“需”方对人才的规格要求有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一是专业对口率呈下降态势。虽然这次对企、事业单位就业毕业生调查的数据表明,有64%的毕业生就业与专业对口或基本对口,但这一比例比初次就业时的总体对口率下降了近9个百分点,仍有36%的毕业生专业不对口。二是学校的培养定位、一些学生的职业去向与企业的要求存在明显差异,这是一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升学,以及自谋职业和待业人数有不同程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许多企业反映,目前中职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强,怕吃苦受累,责任意识比较淡薄,技能水平达不到岗位要求,导致中职学生的淘汰率比较高。还有企业明确表示,他们希望招收的学生能够安心本职工作,不希望招收一心想要“专升本”的学生。学校在专业设置上要深入调研,不仅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要发展其专业深度和广度,才能培养出有发展潜力的学生,教学方面不仅要重视技能培养,更要关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三是学校注重传授知识与用人单位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差异。一些企业更看重的是学生的品德和发展潜能。

(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上仍存在一些问题

与社会、市场对接不紧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只停留在表面或个别专业,没有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实质性的成效;一些职业学校缺乏整体规划,培养目标不明确,盲目设置热门专业,其结果是一些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而另一些专业的毕业生却供过于求,且人才培养质量难以保证,造成人才浪费;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不完善、不到位,职业指导课程停留于形式,不注重实际效果;一些学校只关注就业率,对毕业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习实训、职业指导等工作不够扎实,不能为学生毕业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忽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长远需要,这直接影响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四)中职毕业生收入低

目前国家和各地对技术工人的福利待遇没有制订最低标准,这给一些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等)留下很大的支配薪酬余地,导致不同性质就业单位间的收入和福利水平很不均衡。调查表明,在私营企业供职的中职毕业生中,企业为其缴纳四金的比例不到一半。从总体上看,目前技术工人的收入水平和社会地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善。2011年,上海最低月工资标准已超过1200元,而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大部分毕业生一年后的工资仍徘徊在2000元左右,只略高于最低月工资标准①。护理、航空服务和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薪资较高,这些专业毕业生单位稳定性相对也就较强,而会计、计算机及应用专业毕业生的薪资较低,这些专业毕业生单位稳定性相对也就较弱。

(五)社会对中职毕业生的认可度亟需提高

近几年,由于整个社会的就业形势比较严峻,而中职学生属于人才链的底端,其就业问题更容易被忽视。以此次调查为例,共有1121名待业学生,比初次就业时增加了174人,占实际调查人员的8.6%。在这部分人中,有就业愿望的占一半以上,如果加上因伤病和需提高技能的人员,其比例接近待业人数的2/3。这部分人员中除少数属于个人原因外,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在人才市场上属于弱势群体,因此,中职学生的就业也需要得到社会各方的关注和支持。

(六)部分企业没有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就企业来说,一些企业没有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通道,没有关注和重视毕业生职业发展的主观愿望和精神需要,这是影响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这也造成有些企业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调查表明,有51%的毕业生并不在乎所从事的工作岗位与所学专业是否对口,他们更看重的是“发展机会”。

四、对策及建议

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整体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家长、学生等各方的共同努力和互相配合。

(一)宏观层面

一是制定各行各业统一的技能型人才工资和福利待遇最低标准,逐步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和就业竞争力,加大对用人单位缴纳“四金”情况的监督力度。二是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加大劳动用工执法监察,规范企业用人制度,把职业能力作为人才使用和管理的重要依据。三是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加强对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专业设置等的总体规划和预测。建立并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公告制度、就业跟踪和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增强毕业生就业的透明度,以保证和切实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四是采取多种举措,改变目前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考试和培养模式,建立并逐步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技术链”通道。改变目前中等教育招生“先普后职”录取政策,建立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制度,以职业教育需求与特色为基础,进一步扩大推优生免试入学比例。四是以经济社会技术发展需求为基点,按照不同岗位的技术要求和发展需求,推行灵活的学制管理,保障人才需求的适应性和时效性。五是实施弹性学制,允许用较长的周期和非连续学程完成学业,以保障多元人群的职业教育需求,满足特殊需求。

(二)中观层面

用人单位要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环境,关注和重视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愿望与内在需要。制定完善的用人标准,优先录用取得职业学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

家长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科学的职业观,加强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和适当关怀。

社会应当加强对学生和家长职业观念的教育,正确引导家长和学生对企业工作性质及工作岗位的认识。大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政府部门、用人单位、中等职业学校、家长、学生间的信息沟通,建立有效的用人需求机制。

(三)微观层面

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完善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对学生进行就业观念、择业、面试等方面的引导,让学生了解对口行业企业的情况。积极推进职业学校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实习实训、职业指导等环节的工作。

学校要通过体验式教育真正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和责任意识,使学生养成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与能力,不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毕业生不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同时也具有较高的应变和协调能力,成为一个各方面全面发展,不断适应环境和新挑战的技术人才。

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科学的职业观,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职业定位,并帮助学生制订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注:本文的数据收集得到了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的支持)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职业教育处,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上海中等职业教育(201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2009年、2010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与分析[Z].

Study on the Talents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Based on Tracking Investigation on Their Graduates

CHEN So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Vocational and Adult Education, Shanghai Educational Science Academy, Shanghai 200062, China)

Abstract The survey taking parts of Shanghai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graduates in 2009 as the sample found that,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graduates in general has been improved greatly, but still has many problems, such as their weaker career development capability can’t reach the enterprises’ standard, their lower salary level result in unstable employment, lack of goo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in parts of enterprises, there still exist discrimination to them in society. To solve the above problems, the government shoul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 in the treatment of skilled talents,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the employment unit and society should further recogniz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should enhance vocational guidance for students and cultivate students’ abiliti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graduates; talent cultivation environment; employment quality

上一篇:论校本课程开发与特色学校创建 下一篇:香港终身学习政策发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