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四川苦丁茶资源多功能利用渠道

时间:2022-08-11 04:32:47

拓展四川苦丁茶资源多功能利用渠道

摘 要:四川苦丁茶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文化内涵,是我省民间的一种传统绿色、无污染的饮料。文章评述了四川苦丁茶资源种类与分布、初级产品、观赏茶叶等内容,阐述了挖掘该物种的文化内涵,开拓资源旅游市场,从而发展四川苦丁茶新资源观,并进一步展望其开发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潜能。

关键词:四川苦丁;利用渠道;市场前景

四川苦丁茶是我国民间一类植物代用茶或饮品的统称,常被民间称为“青山绿水”、“绿色黄金”,也被誉为“保健茶”、“美容茶”、“增智茶”和“健康茶”,但四川苦丁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茶,属木犀科、冬青科和小檗科等类的植物,是我国古代传统饮品和药用植物,人们对其利用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

1 四川民间苦丁茶的种类、分布

四川苦丁茶品种主要有木樨科女贞属中的丽叶女贞(Ligustrum Henryi Hemsl)、序梗女贞(Ligustrum pedunculare.Rhed)、粗壮女贞(Ligustrum robustrum (Roxb.) Blume),冬青科的大叶冬青(Llex latifolia thumb)和小檗科的阔叶十大功劳(Mahonie bealar(Fort)carr)等植物种[1]。四川野生苦丁茶资源的主要原产地和驯化种植区域有宜宾、青城、洪雅、峨眉、峨边、马边、雅安石桥村、中里、天全、宝兴等地,原四川省重庆市的巫山、奉节、云阳、忠县、南川等地也有分布,其中,四川宜宾种植面积已经初具规模,成为该类产品和苗木生产的主要供应基地。

2 四川苦丁茶资源多功能利用渠道

2.1 四川苦丁资源初级产品利用现状

四川苦丁茶除了作为原始资源的茶叶饮用外,还在饮料行业进行了深加工开发,制造成“袋包茶”、“罐装茶饮料”、“速溶型茶”、“茶叶味精”和“复合苦丁茶”,丰富了四川苦丁茶的食用方式,增加了原始材料深加工的附加值。四川苦丁茶所产出的代用茶产品有袋包茶,已经在四川、北京、广州、江苏、福建等国内大城市以及东南亚等国得到畅销。四川宜宾醒世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集苦丁茶的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加工销售于一体,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苦丁茶生产加工生产企业,并成为全国最大的苦丁茶基地[2]。

四川苦丁茶属常绿类小乔木树种,对SO2、Cl2、HF等有毒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萌芽能力强,耐修剪,易于扦插和播种繁殖,而且也可采用压条繁殖,可以发展室内观赏茶树,将四川苦丁茶资源作为绿化观赏性小乔木进行园林绿化,不仅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而且可以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将其制成盆景、桩景材料作为观赏茶叶[3-4]。

2.2 探究四川苦丁茶潜在文化内涵

苦丁茶资源既是我国民间的传统饮料,又深厚地积淀着丰富的东方中国文化的内涵。但我国对苦丁茶资源的传统利用是为了生理解渴需要,而对茶饮也是一种高雅别致的文化熏陶和文化修养感知不到或认识肤浅。目前,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改变,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强,苦丁茶文化的迅速发展和盛行十分引人注目。民间已经充分认识到苦丁茶在解渴、药用之外,也是礼仪、休闲、社交、抒感等多方面的需要。因此,当今的苦丁茶茶业不仅体现着实用,更涵盖品位、情操和文化,多者已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因此,挖掘苦丁茶资源的渊源历史,拓展其文化和旅游空间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2.3 敦促四川苦丁茶旅游业的兴起

四川地区可供观赏和休闲的茶园资源十分丰富,并多分布在名山大川、旅游胜地之中,例如青城山的苦丁茶等,这些地区生态良好,林木葱茏,茶园集中成片,分布井然有序,交通、通讯方便,气候宜人,是发展生态苦丁茶园、旅游茶园的最好地方。苦丁茶文化旅游常以深厚的文化底蕴为特色,是一个高品位的旅游活动,旅游者也具有较高素质,有较高层次的需求和文化追求。人们可一边品茗,一边了解茶叶采摘、加工、品质鉴定等生产全过程及当地茶俗、茶趣、茶艺、茶史、茶礼等诸方面知识,给游客带来物质上、精神上和心理上的高级享受,留下难忘的美好印象。因此,要大力发展苦丁茶旅游业,具有很好的开发潜力。

3 发展四川苦丁茶新资源观

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四川苦丁茶要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潜力,充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品牌位和附加值。首先,各地方转变观念,重视四川苦丁茶经营,培植龙头企业,继续苦丁茶资源食用和药用的传统利用方式。其次,改变传统茶业利用方式,实施“名牌精品”战略,走多途径利用的路子,跨越茶叶行业范畴,向园林绿化、盆景制作等多领域、多渠道转变。第三,实现生产和管理的现代化,加强四川苦丁茶茶品和茶文化的大力宣传,以茶文化的发展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地方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建立四川苦丁茶绿色产业观光基地,给农村和社会经济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得社会各界接受苦丁茶资源利用的新资源观,实现四川苦丁茶资源粗放种植向集约规模化栽植的转变,实现民间传统中药向保健类食品等多渠道开发的转变,实现传统原始材料的利用向打造现代化高品位精品的转变。

4 四川苦丁茶多功能利用发展前景分析

首先,四川的苦丁茶具有区位优势。四川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南缘,具有很好的出产优质茶叶的地理条件和气候资源,从贸易、宣传等角度考量,四川的交通相对较发达,尤其是最近几年所开辟的旅游热线,更是贯穿整个省的各个地区,为产品的运出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为四川苦丁茶利用发展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区位条件。其次,四川苦丁茶具有品牌优势。四川已经在宜宾、雅安等地分别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苦丁茶生产基地,并各自创造了自己的品牌产品,基本在国内广泛被人接受,例如,宜宾的“醒世”苦丁茶荣获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金奖,由此可见,四川的苦丁茶品牌战略是很成功的。第三,四川的苦丁茶具有资源优势。四川民间所利用的苦丁茶种类繁多,在全省大多地区均存在野生和人工栽植的苦丁茶,包括笔者在内对苦丁茶所做的无性繁殖技术表明,繁殖系数高,幼苗培育快,能够解决资源破坏所造成的物种面积萎缩所带来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志辉,杨如兴,王通.中国苦丁茶[J].茶叶科学技术,1999(3):15-16.

[2]陈文德,李贤伟,彭培好,等.苦丁茶资源及四川民间苦丁茶[J].福建茶叶,2004(1):9-10.

[3]王丽华,王永清,陈文德.四川苦丁茶资源种子及扦插繁育[J].蚕桑茶叶通讯,2004,118(4):24-25.

[4]陈文德,李贤伟,王丽华.四川苦丁茶扦插育苗技术[J].林业科技,2003,28(2):50-52.

作者简介:李黎(1987-),女,四川平昌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环境评价与景观修复研究。

张麒麟(1988-),男,四川平昌人,在读硕士生,主要从事国土整治方面研究。

通讯作者:陈文德(1974-),男,四川通江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环境评价与景观修复研究。

上一篇:浅谈如何深入推进“防消结合”工作机制的落实 下一篇:航母上的士兵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