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的现状及研制基础

时间:2022-08-11 01:17:57

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的现状及研制基础

【摘 要】本文分析了国内外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的现状,阐述了研制标准的基础,即研制受到社会现实、语言政策、语言学理论的影响,研制的标准是为一个国家的利益服务的。

【关键词】外语语用能力标准 现状 研制基础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4-0087-01

国外对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研制的重视由来已久,我国受国外影响,也对此研制工作给予了持续关注,时至今日已出台了一些有待完善的、可称为标准的文件。外语语用能力标准有其特定的研制基础,而对此类标准的研制归根结底是为了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诸方面维护相关国家或地区的利益,研制受到了语言学理论,如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

国外研制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的工作已颇有成效,发展得也比较成熟,迄今为止已有五十多年的研制历史。这类研制主要集中在北美、澳大利亚、欧洲等地,国外比较有影响的语言能力标准有《美国跨部门语言圆桌标准》(ILR)、《美国外语教学委员会语言能力标准》(ACTFL)、《澳大利亚国际第二语言水平标准》(ISLPR)、《欧洲语言测试者协会语言能力标准》《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学习、教学与评测》和《加拿大语言能力标准》等。

随着我国外语教育的发展,或多或少受到国外影响,也不断地开展对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的研究。当今,我国关于此类标准的文件,大陆地区主要有《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下文简称《课程标准》)、《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下文简称《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下文简称《教学要求》)及有关考试大纲,台湾地区有《通用英语能力标准》,它是2005年学习美加相关标准而构建的。在我国的这些标准里,主要的语言能力描述指标是语言知识和语用技能,不少笔墨用在了跨文化策略上。论及表述形式,标准的前后一致性较强,用词较为准确,语言也比较言简意赅,但在内容的衔接性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课程标准》的内容完整性较好,但其他标准的完整性明显还有缺陷。在研制方法上,是否科学和有效还未可知,需要进一步验证。现实情况是,我国英语教学中评估学生英语能力水平时,仅有几个相互不匹配的英语测试标准可供参考,缺乏统一规范的标准。

一般来说,语言政策或教育政策催生了外语语用能力标准;而语言政策和教育政策又不可脱离社会现实,必须与之相适应,换句话说,社会政策决定语言政策或教育政策,而后者从属于前者。此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外语教育政策历来与其外交政策、经贸往来和科技发展密切关联。外语语用能力标准常常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实力状况,尤其在异常看重科技和知识的当今世界,研制外语语用能力标准变得日益重要,原因是这种标准是语言政策在外语上具体实施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同时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利益要在国际上得到保障,没有通畅的语言渠道将很难实现这个目的。因此,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的研制受制于很多因素,但说到底,旨在维护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利益。

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上半叶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并成了ILR和ACTFL标准和ISLPR的理论基础。ILR规定外语口语能力时注重的是语音、理解力、流利度、语法和词汇等语言知识因素,并不仅描述口语能力,还描述听、说、读、写、译能力。尽管ACTFL适用于教育领域,ILR用于评估外事工作者的外语语用能力,但它们都只是针对语言知识而言的。而ISLPR借鉴以前标准和外语教学经验教训,在描述语言知识时明显聚焦于听、说、读、写技能。我国指导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虽然它们一定程度上描述了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的英语能力,但严格来讲,还算不上是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由于它们没有坚实的语言学理论基础,也没有系统的描述指标,有的描述只是沿用了早些时候传统的语言能力表述模式,但我国的标准类文件都较好地重视了跨文化能力和策略。

综上所述,外语语用能力标准的现状是,国外的比较成熟,我国的还有待完善。研制的标准是服务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利益。研制受到社会现实、语言政策、语言学理论等的影响,这些都构成了研制标准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宝成、常海潮.中外外语能力标准对比研究[J].中国外语,2011(4):39~46、54

[2]胡文仲.我国外语教育规划的得与失[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4):245~251

上一篇:英汉语造字层面存在的偏见与歧视性研究 下一篇:利用Access、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