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生殖细胞瘤35例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1 01:00:27

颅内生殖细胞瘤35例临床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并比较颅内生殖细胞瘤各种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35例颅内生殖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手术切除32例,其中死亡3例,手术活检6例;术后行放疗26例,其中4例接受化疗。随访15例,包括肿瘤活检后行放疗4例,均恢复正常生活;肿瘤切除术后未行放疗或化疗2例,症状改善;肿瘤切除术后行放疗或化疗9例,3例恢复正常生活,3例症状改善,1例症状加重,2例肿瘤复发而死亡。 结论 对于颅内GCT的治疗,放疗是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案。

[关键词] 生殖细胞瘤;放射治疗;神经外科手术;CT;MRI

[中图分类号] R739.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01-03

颅内生殖细胞瘤(germ cell tumor,GCT),属残留胚胎细胞发生的肿瘤,起源于原始的胚胎生殖细胞,按WHO分类标准分为五种亚类:胚生殖瘤、畸胎瘤、内胚窦瘤、绒毛膜癌、胚胎癌,通常把畸胎瘤、内胚窦瘤、绒毛膜癌、胚胎癌的分类合称为非生殖性生殖细胞瘤[1,2]。颅内GCT多发生于松果体区、鞍上区,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死亡率也高[3]。近年来,通过对颅内GCT的生物学起源与组织学发生特性的认识逐步深入,临床上综合运用放疗结合手术及化疗,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死亡率[4]。本研究通过对我院2000年~2013年35例得到病理确诊的颅内GCT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讨论颅内GCT优先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35例患者年龄3~35岁,平均13.5岁,均经过病理确诊为不同类型的颅内GCT,其中男23例,女12例。10~17岁占74.3%(26/35)。病程6个月~6年,平均1.5年,其中1.5年以下占65.7%(23/35)。

肿瘤的部位与大小:肿瘤位于鞍区部位12例(34.28%),三脑室部位5例(14.28%),额顶叶和下丘脑部位共3例(8.57%),基底节部位8例(22.86%),松果体区部位4例(11.43%),胼胝体、四叠体、侧脑室部位各1例(2.86%)。病灶最大径为2.1~10.3 cm,平均4.2 cm,其中鞍区2~4 cm(平均3.1 cm),基底节3~7 cm(平均4.7 cm),松果体区2~5 cm(平均4.0 cm)。最大的1例病灶位于右侧脑室,达(10×8×8)cm3。病灶多为单发,2例多发,1例为胚胎癌,左额顶有2处病灶,1例为畸胎瘤,三脑室有2处病灶。

1.2临床表现

头痛、呕吐22例(62.86%),视力障碍20例(57.14%),多饮多尿19例(54.29%),偏瘫10例(28.57%),视野障碍8例(22.86%),其中双颞侧偏盲4例,对侧同向偏盲、右颞侧偏盲、双鼻侧偏盲和管状视野各1例;复视7例(20.00%),小脑性共济失调5例(14.28%),内分泌系统症状(性早熟或性征发育不良、发育迟缓、月经紊乱等)5例(14.28%),偏身感觉障碍3例(8.57%),双眼上视不能3例(8.57%),其他还有Argyll-Robertson瞳孔2例,不自主运动、嗜睡和昏迷各1例。

1.3影像学检查

35例患者中行CT平扫26例,病灶呈低密度7例,等密度7例,高密度5例,混杂密度7例,其中伴有钙化者10例,囊变者4例。行CT增强扫描10例,均匀强化4例,不均匀强化6例。行MRI检查27例,T1w低信号10例,等信号6例,混杂信号11例,T2w等信号2例,高信号17例,混杂信号8例。行MRI增强检查12例,均匀强化6例,不均匀强化6例。35例患者中仅行CT扫描11例,其中5例提示为GCT,而其余6例则分别怀疑为颅咽管瘤(3例)、垂w瘤(1例)、脑膜瘤(1例)和脉络丛状瘤(1例)。仅行MRI检查12例,其中4例提示为GCT,而其余8例则分别怀疑为胶质瘤(5例)、颅咽管瘤(2例)和垂体瘤(1例)。既行CT扫描又行MRI检查15例,其中10例提示为GCT,而其余5例则分别怀疑为颅咽管瘤(3例)和胶质瘤(2例)。

1.4 病理学检查

手术或活检后病理示胚生殖瘤28例,其中恶性3例,畸胎瘤5例;其中恶性包括胚胎癌1例、内胚窦瘤1例。本研究对象未见绒癌。另外,有胚生殖瘤和胚胎癌各1例患者同时确诊有颅咽管瘤。

1.5 治疗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包括肿瘤开颅切除术或活检术,12例鞍区肿瘤,采用额部冠状切口9例,经蝶入路1例,立体定向和经蝶活检各1例。基底节区肿瘤8例,采用颞叶入路3例,翼点2例,额叶1例,立体定向活检2例。三脑室肿瘤5例,采用额部冠状切口3例,翼点1例,顶枕1例。松果体区肿瘤4例,采用枕下入路3例,枕叶1例。下丘脑肿瘤3例,采用额部冠状切口、翼点和立体定向活检各1例。额顶叶肿瘤3例,采用额顶、翼点和立体定向活检各1例。侧脑室肿瘤1例,行翼点入路;四叠体肿瘤1例,行枕下入路;胼胝体肿瘤1例,行额部冠状切口。6例患者因为脑积水先行侧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后再行肿瘤切除或活检术。

2结果

35例患者中,8例患者肿瘤达到全切除,2例达到次全切除,11例达到大部分切除,11例仅部分切除,6例单纯为活检。术后3例死亡,1例三脑室畸胎瘤,术后第1天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经脱水降颅内压治疗后神志转清,术后第5天突发呼吸困难,再次昏迷,呼吸心跳骤停,抢救无效而死亡;1例右基底节胚生殖瘤,术后偏身感觉障碍、偏瘫、偏盲症状加重,出现尿崩,术后第2天CT检查提示术野出血施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第3天出现脑疝,呼吸心跳衰竭而死亡;1例鞍区生殖细胞瘤,术后1个月出现脑积水伴颅内感染而死亡。

本研究中26例(其中6例为肿瘤活检者)术后接受放射治疗,其中22例用60钴治疗机、直线加速器放疗,局部照射平均剂量40 Gy,分32次照射,其中3例还进行脊髓照射,平均剂量30 Gy,分16次照射。4例患者行伽玛刀治疗,其中1例在术前2次伽玛刀治疗,术后又接受直线加速器放疗,1例在伽玛刀治疗后4个月再接受直线加速器放疗。

上一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出血分析及防治 下一篇:SBAR沟通模型在急诊科护生带教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