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商店”悄然出现

时间:2022-08-11 11:29:09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用品更新速度的加快,一些家庭“搁之不用、扔之可惜”的闲置物品也开始多了起来,而“交换商店”的悄然出现无疑给闲置物品处理指明了方向。

“交换商店”走进百姓生活

“出门旅游买回的纪念品、过生日别人送的小礼物、搁置已久的书籍、不再玩了的羽毛球拍……几乎每个家庭都有这样的闲置物品,如果不知往哪儿扔,就往这里搁。”

这是位于北京五道营胡同拐角处的“CHANGE交换商店”墙上张贴的宣传广告。这家店门上没有大招牌,只有一个白底蓝字写着店名的小灯箱。走进店内,从地面到墙上,密集而井然有序地放着各种玩意儿,大到桌椅、藤箱,小到夹子、耳坠、皮带……每样物品基本上只有一件,但依然给人以琳琅满目的感觉。

在上海,同样在一些居民密集区出现了“调一调交换商店”。店名取自周立波的海派脱口秀,给人以亲切感。这些“交换商店”的共同特点是:小店招牌色彩鲜艳,隔着橱窗就可看到店内琳琅满目的物品。一到晴天,小店店主会把各种二手书籍、“古董”家居用品等统统搬到店外“晒太阳”。更有意思的是,一些熟悉此行的“老客人”在店里一呆就是一两个小时,流连忘返。

除了实体“交换”店外,近来在网上“易物”平台也不断出现,并且还“供需两旺”。

不少家庭有交换物品的需求

从经营模式上看,“交换商店”虽然与传统的调剂商店十分相像,但也有不同,就是“交换商店”提供了另一种付款方式,那就是“你要扔的东西在这里都可当钱花”。

居民把家中闲置的物品拿到“交换商店”,先与店主协商一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所值金额,然后据此来交换店里的等价物品。如果顾客想要的物品价格高于所值金额,则可用现金补差;如果交换物品后还有剩余,或者暂时还不想交换东西,商店会给他开一个账户记账,然后他就可以随时来此消费。如果碰上喜欢的物品但又没有闲置物品拿来交换,店主也接受现金购买。

据位于上海虹口足球场附近的一家“交换商店”店主介绍:小店生意不错,每天接货、整理、卖货,忙得不亦乐乎。尤其下班后是客流的高峰时段,小店更是人满为患。刚开业时,店主先从家里拿来闲置玩偶和亲戚朋友不用的物品来“撑场面”,但附近居民发现这家“交换商店”后,便陆续拿来了家里的闲置物品,几个货架很快就不够用了,店主为此还专门淘来旧写字台以摆放货物。后来,有网友拍下小店照片传到网上,一传十、十传百,就有更多的人慕名前来。

在问起“交换商店”生意兴隆的原因时,店主只是简单实在地说了一句:“实际上不少家庭都有交换物品的需求。”

在这家“交换商店”,笔者听一对前来交换物品的新婚夫妇说:“朋友们送的结婚摆设,许多都用不上,就是希望有个渠道卖给需要的人,或是用来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家庭主妇赵阿姨说得更直接:“我家有3个没用过的平底锅和2套刀具,用它来换取高压锅和果盘,不用再花钱了。”

前景可期但须规范

交换商品不仅节约生活成本,还可物尽其用。有需求就能存在,“交换商店”的前景美好。但问题是,一种好的经营模式如果没有一定的规范与游戏规则,肯定做不长。而时下的“交换商店”具有自发性与松散性的特点,任其自由发展,必然埋下隐患。

事实上,类似的“交换商店”20年前就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出现,最初的商业模式是采取“周末集市”的做法,也就是在社区中搭建一个为居民提供“物物交换”的平台,同时设定摆摊者的资格与认证门槛,并约定交易规则,从而使居民能够在比较规范、安全的情况下进行物品交换。

随着“周末集市”的成功,商业模式也开始发生变化,并逐渐演变成常态化的“交换商店”。而在这演变过程中,规范始终是前提与基础。

因此,要使“交换商店”这种新型的商业模式在中国迅速发展,必须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在成型之初就对其进行有效的规范,使其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健康、有序地成长。

上一篇:高钙粉煤灰地聚合物固化/稳定重金属的试验研究 下一篇:2气凝胶'> 硅藻土制备介孔SiO2气凝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