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入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时间:2022-08-11 10:44:18

浅析导入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作用

摘要:“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本文从导入教学的定义出发,重点阐述导入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教学

一、引言

导入,导,即“引路”、“引入”,指教师以教学内容为目标,用巧妙的方式引导学生对学习产生渴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方法。入,即“进入”,也是将学生从课间休息、放松的的精神状态进入到课堂学习上来,让学生从导语中了解即将开始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形成学习的内部诱因,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进而积极地接受教师的启发、诱导,从而愉快地进入师生交流状态。

新课的导入,是指课堂教学开始前几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教学活动的总称。导入是一节课的起始,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是为了启发、引导、激励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掌握知识、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消除其他课程或课间活动的延续思维或心理杂念的干扰,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课堂上来,提高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1]语文课堂教学的导语也应如此,要起到扣人心弦、先声夺人的作用,使学生涣散、游离的精神状态在短时间内能集中到课堂教学内容上来。导入语如同桥梁,联系着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指明学生思维的方向,在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

二、导入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作为课堂教学的开端,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引子,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导入”是整个课堂的前奏,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导入教学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巧妙的导入设计,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它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如果每节课的导入都把握不好,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初中语文教学的成功。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上课开始,教师就能迅速把学生带进一个与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理想境界,创造一种和谐、愉快与教学内容一致的课堂氛围。

1.稳定情绪,吸引注意。

初中学生通过课间休息的打闹与嬉戏或因上一节课带来的疲劳等,情绪和注意力还停留在教学内容毫无关系的课外场景上,如果不利用导入教学将学生的情绪稳定下来,可能学生的注意力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还无法集中到课堂,新颖的导入话题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理,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课堂所讲的内容上来,让学生的注意力尽快回归到课堂,使学生的心情迅速平静。“教学过程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心理认识过程,需要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的参与,而注意力是否集中则是这种认识过程能否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2]巧妙地导入教学,可以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作用,使学生一上课就能把兴奋点转移到课堂,集中到对教学的内容的注意。

2.激发兴趣,明确目标。

教学的起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学生的学习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最主要的是受学习动机的支配。“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3]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方面,是激发内在学习动机的主要因素。有效地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的兴趣,能够帮助初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学生带着兴趣主动去学习,可以极大的满足内心对知识的渴求,使学生以迫切的心情渴望新课尽快开始,产生强烈的期待感,学习的过程变成了发掘知识的有趣的过程,在不知不觉中就轻松地获得知识。同时,巧妙地导入教学,可以使学生迅速明白本课的教学目标,对与学习目标有关的知识形成联想,促进学习的持续和迁移。导入可以把学生带入所要学习的知识领域,为学生的学习产生导向的作用,学生能够自觉地以目的为方向来监控、调整自己的学习,整理自己的思维,这样就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3.“辞旧迎新”,启发思维。

首先,导入,不是单纯的导入,导入的目的是“辞旧迎新”、“引人入胜”,就是说为了引导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进入新知识的学习过程,复习旧知识是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对于新知识的学习,如果知识一直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直接提出,会很难激起学生的兴趣。尤其是那些难于理解的知识点,直接呈现会使学生觉得更费解。经情景化或趣味化导入后,便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自然地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导入充当着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桥梁。教师由旧知识入新知识的导人既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与连贯性,又能帮助学生复习旧知,掌握新知,提高学习效率。

其次,课堂导入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开始,富有创意、新颖、巧妙的导入,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促使学生勤于与思考、善于思考,并能培养学生的自觉思维的好习惯。教师有重点地导入新课,能迅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诱使他们积极、主动探究问题,从而牢固掌握新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精彩的导语具有思维的导向性。

参考文献:

[1][清]李渔著,民辉译:《闲情偶寄》岳麓书社,2000年,第140页。

[2]林朝剑:《高中历史课导入教学探索》,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师范大学,2008年,第15页。

[3]陈棋:《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20页。

上一篇:谈如何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下一篇:创设意境,优化政治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