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着痛快,气象深远

时间:2022-08-11 09:00:35

沉着痛快,气象深远

高二适致费在山信札

茧纸纵横真绝伦,锤张骨节二王魂,

日华云朵三春丽,正气浩然北斗尊。

高二适先生的书法,不管是真书、行书、章草或今草,无一字不精美,无一字不精到。狂而不野,守法度、富变化。有神鬼莫测之机变。因此,欣赏高先生的作品,是一种莫大的精神享受。下面,我们来赏析姜堰“高二适纪念馆”所藏的高先生致费在山的一通信札。此信篇幅不大,亦不基长,共80余字,甫一接目,即令人不禁击节赞叹,只觉大气磅薄,犹如乱石潜奔,江流直下。字或大或小,或轻或重,或润或干。点画忽粗忽细,忽长忽短,忽横忽竖,忽斜忽正,忽点忽圈,忽聚忽散,忽方忽圆。只见大大小小、错错落落、粗粗细细、干干湿湿、浓浓淡淡、疏疏密密的一片。浓重者抢先夺园,稍轻者继入眼帘,枯涩而细如游丝者,决皆而叹其神。这种虚实相生,干湿疏密相辉,飞动挺劲,自然流畅的神妙之作,是一幅书法,更像是一幅立体的图画,非惟唐宋以来所不见,即右军、长史亦未必能这。

首行“远志老弟此来”六字,总体笔重量润。其首“远”字大而重,“志”字小而轻,“老弟”二字相连,轻重大小亦几相等。“此”字向二侧开张,略显手扁,未笔带下“来”字,都随形势而生。“远”字上肥下瘦,“志”字上轻下重。“远”字左旁转折翻带,刚柔并见,形如屈铁,书法之妙,开笔已见。“此”字四竖,有高低向背疏密之不同,“来”字三笔相叠,所谓密不透风。整行信手而下,自然错落,变化多端,顿觉神爽。即观“远”之一字,里处见字之点画形质,令人神飞。而观字内所观之大小不同留白,亦只以令人神怡而气清。

二行“各稿凡经三数次”七字,总体瘦而墨枯。“各”字结体,势如龙幡蛇惊,“稿”字简约,左低右高,更妙在字中留白一片,“三数次”之“三”字墨重,又现起伏。此行与首行,精细干湿,大小错落,变化多方,趣味无穷。

高二适致徐纯原信札

第三行“易绝可钞存君”六字,“易”字浓重,结体紧密,“绝”字左重右轻,“可”字小,“钞存”二字大,“君”字小而离“存”字远,手随心转,与第一、第二行又自不同。

四行“从此处学诗入入难”七字,“从此处”三字钩锁连环,笔劲而重,“学诗”二字稍瘦而轻,“学”字上部左松右密,“诗”字右下收笔作圈处墨重,“入”字粗而厚,“难”字与第三行之“君”字,大小互济,此行首尾重中间轻,又是一变。

第五行“守诗法又尼父云”七字,“守诗法”三字连笔直下,“守”字圆转轻灵,“诗”字挺劲,“法”字用古写,极尽繁密。“守”字上下实而中留白,“诗”字左右实而中间空,“法”字虽整体繁密,然左旁笔重,且留一长空白,与右半繁密间的大小留白成对应,以见轻重疏密之变化于一字中,犹如当空皓月与满天星斗。“守诗法”三字,用字法之简与繁,出疏密轻重之变化,何等妙思。“又尼父云”四字,“又”字稍重而字显,“尼”字细而隐。“父云”二字,“父”字如醉僧弄拳,“云”字为君子鼓琴。皆熟中见生。上行之“从此处”三字连而轻重义等,此行之“守诗法”三字,用字法之简繁,以示上疏下密之变,又是一副机杼。

第六行“不学诗无以立斯乎”(后改乃)八字,“不学”二字重而结体紧密,几不容针,特别显眼,以显示与前后上下松紧疏密之变,可谓妙极。此“学”字与前一“学”字,结体迥异,又见变化,“诗无以立”之“立”字,未笔横画,力大沉雄,有扛鼎之势。而“斯乎”二字,连绵而下,轻灵自然,飞动异常。“斯”字首画,轻如蜻蜒点水。此行总体看,是由重而轻,由润而干,由密而疏。下笔由精重而细筋,与前五行更是不同。

第七行“得为人耶风”五字,得字左旁竖画,下笔为斧砍,右边圆能与“为”字之首相连作一横一折而成斜势直下,笔劲而挺,“得为”二字中之留白处,“得”字未之小圈,与“为”字未笔圈中留白更添美观,“耶”字未笔,向右下作一长竖,灵动活泼。“耶”字与下之“风”字,离开较远,中间妙留一片空白,与前行之“不学”二字,形成上下鲜明的轻重对应。“风”字略重,既对应前后二行未字之轻,又使此一片有精细轻重之不同,又见一变也。 高二适 楷书 高二适 狂草 高二适 行草

第八行“笔向长线牵人衣”七字,“笔向长”三字,字字独立,正好与前行之“得为人”三字,字字相连,相映成趣。“笔”字轻,“句”字重,“句”内之口,作相连之两重点,封于左边,使“句”字中留一空白块,黑白分明,倍感醒目提神。“长线”之“长”字,四横画,间距松紧,各不相同,“牵”字首笔,一横突入“线”字下部,两字似连成一字。“牵”字未笔连下“人”字,引笔始至尽。“衣”字另起,笔轻且挺,正好与上下左右相应。试想,如此处之“衣”字墨略重,就会显得和前行之“风”字等同,有失全篇之美观与和谐了。此行首字轻得妙,以使与前二行均不相同。第六行由重而轻,第七行由重而轻再由轻转重,第八行则由轻到重,再回到轻。第六行、第八行字多而显得密,第七行字少而疏,且第七行第二字“为”字,写得特大,“耶”字末笔特长,使此一片,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润有干,有密有疏,变化于随意之间,大见精采,可谓至妙矣。

再看第九行“故得妙造亦我”六字,前四字,字字独立,“妙”字末笔,向左下方斜下,与七行之“耶”字一竖向右下斜走,中隔一行,对应变化,只见妙思。“故得妙”三字,大小轻重有序,亦使前行之句字,更觉浓重突出,“造”字独立,“亦我”二字势成一体,与前行“线牵人”三字连而“衣”字独立,正相不同,真可谓随处见妙构,字字见妙造。

十行“教君之义也某之义深”九字,大小错落,自然而下,“教君”二字与“义也”二字轻重相若,而中间“之”字,笔画少,用笔轻,“教君”二字间距略松,“义也”二字紧靠,显现出大小轻重的自然变化,下一“义”字,上部与下部,笔不连,使中间断,故一字判若两字,与上一“义”字,结字又变。整篇中有时两字相连,若一字然,而此处一字中断、势若两字,变化之妙,令人叫绝。此行字字紧密,“义也”二字紧靠妙字左笔,紧密与疏朗相对。又是一种境界。

十一行“且广矣即问”五字,“且”字之未笔,连下“广”字头上一点,“广”字上一横画及左撇,离而不连。故“且广”二字,初看不易了然,待细审之后,方识其中妙造。这种不连处相连,应连处反断的笔法,其意趣风神,正是草圣妙处。“即问”之问字,门中之口,作二点偏于右下,不作常态,字势新奇。先生结字之妙,实在是无处不在,通篇皆然,真是字字见精奇,行行见变化,神了!

最末一行,也是信札的结尾了。“日祉”是常见的祝颂语,“麻铁道人”是先生以别号署名,最后的日期“八月抄”置于最后两行之间,显得从容不迫。

临池一道,于信札手贴,最能见功,心之所想,手指随动,不事雕琢,随意转变,要字字见精妙,处处耐寻味,何等难事,故凡草圣,有大成就者,非天资聪慧,悟性特高,用动专精数十年乃至毕其一生者,定不能到这一境界。目下动辄闻人言“书法创作”一词,以余拙见,学书是一个由低及高,由浅入深,不断引进,又不断攀登,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如能认真“劳作”、勤奋“习作”,加上“精耕细作”,这创字也就在其中了,由宗一家到兼取百家,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变前人法,自成面目“自得其环而超乎象外”这就是由学到创的过程。请看高二适先生的一通手札,一个便条,谁能说这不是一件书法创作呢,应该说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创作。

上一篇:《历代名画记》评介 下一篇:论中国书法与欧美书法之区别

文档上传者
热门推荐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