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

时间:2022-08-11 08:20:19

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

【摘要】伴随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我国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以扩大出口的传统机遇正在弱化,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亟需转变。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又为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供了新的机遇挑战。为此,中国新一轮的开放需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将需求市场规模优势真正转化为对外经济合作的新优势;实施创新驱动的经济发展战略,加快外向型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国内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

【关键词】战略机遇 扩大内需 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一、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面临的战略机遇期新内涵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认为,我们现在面临的战略机遇,是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那么,我们如何理解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呢?

第一,从倒逼我们扩大内需角度来看,战略机遇期的本质内涵就是要充分发挥内需在促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中国目前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从规模上来看,应该拥有着巨大本土市场消费能力,并且消费结构也正朝着高级化阶段发展,理应能够充分发挥产业高级化发展的“本土母市场效应”;而从中国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中、西部存在着显著差异,产业发展水平和结构存在着明显的梯度特征,具有多层次性,理应能够为延长国内价值链提供坚实的国内需求基础。因此,国内国际环境变化倒逼我们扩大内需的新机遇,有利于改变“大进大出”的传统发展方式,在扩大内需的基础上促进对外经济发展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从倒逼我们提高创新能力的角度来看,战略机遇期的本质内涵又体现在充分发挥创新在促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一般说来,决定一国产业发展演进的有两个最基础的因素:一是要素禀赋条件,二是科学技术水平。在前一轮的开放型经济中,我们其实就是将“要素禀赋优势”作用发挥到极致,并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这一阶段的发展红利已经基本耗竭,利用原先的要素禀赋条件跟随模仿的发展空间将会越来越小,接下来科学技术的作用将会变得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技术创新的作用也就越来越突出。而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我们不仅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中全球“白热化”竞争,还面临着短期贸易保护主义等不利影响,这会对我国提高创新能力产生强烈的倒逼作用,从而对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新机遇。

第三,从倒逼我们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角度来看,战略机遇期的本质内涵则体现在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实际上,一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关系十分密切,这不仅表现为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可以影响到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更为重要的是,通常而言,产业是源,贸易是流,国内经济发展方式是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则更多地表现为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映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仍然是摆在理论和实践部门的紧要任务。也正因如此,我国“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而资源、能源、气候等全球性问题凸显,正是倒逼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化和低碳经济发展之路的新机遇,这有利于我们把资源、能源以及环境等压力转化为科技进步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从而为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奠定基础。

二、新机遇如何促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扩内需与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以中间产品贸易和要素流动为主要特征的全球要素分工体系下,扩内需对一国开放型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其作用机制还远不止来自于本土市场效应,即不仅包括传统的规模经济效应、创新效率提升效应以及消费反馈驱动效应,还包括内需市场规模优势对全球先进要素的“虹吸效应”、依托内需市场规模优势而发展逆向外包的要素整合效应,以及“走出去”的双向联动效应等,均是服务于我国创新驱动的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升级重要作用机制。

(二)创新能力的提高与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之中。不言而喻,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发展,抢占全球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培育对外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新优势,离不开科技创新,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新兴战略性产业是全球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潮流,是未来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通过技术引进、自主创新等多方式多途径的结合,能够有效地将新兴产业发展与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结合起来。因此,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然有助于推动我国“创新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有利于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目前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途径主要在于从粗放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从资源消耗型向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方向转变、从技术追随模仿型向技术创新型发展转变、从简单扩大出口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发展方向转变、从倾斜发展向区域均衡发展方向转变,等等。显然,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上述各目标和途径,与加快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所要求的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促进服务贸易和货物贸易的协调发展、提升外资利用质量、促进区域开放型经济的协调发展、以及提高对外经济发展的效益等等,具有高度一致性和吻合度。

三、对策分析

第一,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将我们的需求市场规模优势真正转化为对外经济合作的新优势。未来相当时期内中国的对外开放将是在“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下的对外开放,我们切实把握好扩大内需这一新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需求市场的规模优势在促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实施创新驱动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深度调整期,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我们与发达经济体在发展新兴产业的竞争方面,处于同一起跑线,甚至在一些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领先优势,如光伏产业等。

第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将国内发展和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将会提升我国对外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提升抗拒外部风险的能力。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应注重把扩大开放和国内发展结合起来,加大对外经济发展与我国经济发展的融合度,充分利用并把握十报告强调的“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发展机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我国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上一篇:造纸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 下一篇:微商怎么解决流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