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常态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22-08-11 07:47:24

如何用常态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中教师如何浓墨重彩地在疑难处引领、在思路方法上引领,我认为需要在以下几点下工夫:

一、教师要充分钻研教材

做到“平”中有“味”、“简”中融“智”、“真”中有“情”、“实”中见“效”。

1.“平”中有“味”

“平”就是“平时”和“心平气和”。面对一个文本要求教师静下心来,沉下去充分理解文本的内容,体会作者是怎么写的,课堂中要充分体现语文味。对语文的人文性不要深挖“洞”,注重语文的工具性要广积“粮”。

2.“简”中融“智”

利郎广告说得很精辟——简约而不简单。教学总是朝着简单的方向发展,简单才能真正有效。因此,我们要摒弃课堂上花里胡哨的东西,简简单单地教学生通过读读写写、写写读读,少做题,多读书,读整书……从而使教师的角色得以转变,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展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智”主要是指课堂的动态生成。在认真钻研文本的基础上,需要教师有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灵感,拒绝平庸的问题创设,升华学生的语文情怀,生成思想。

3.“真”中有“情”

“真”是语文之本,是教学之根,可以理解为真心、真诚、真挚。俗话说“真教育就有真情在”。我们可以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我们的真感情,让师生感受语文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

4.“实”中见“效”

“实”就是要立足母语交际、语文文体、学生认知起点、认知规律的实际,追求“真实、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不要追求形式,不要作秀,用一支粉笔、一腔真情对字、词、句、篇认真教,听、说、读、写认真练,让所有学生在真实的学习过程中见到实效。

二、抓住重点,删繁就简

1.教师展示的段落不要面面俱到

在我们的阅读教学中,有的老师做到了从头到尾,刻意追求花样繁多,课上的确热闹,课下却无实效。有的老师善于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用诱导的语言提示孩子:“文章的哪部分使你最受感动,或者印象最深呢?”这样的提问孩子们一下子就可以抓住文章的重点,老师再重拳出击重点中的重点段,体会作者的感情,这样以点带面,以点激活全篇,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

2.教学中有机地贯穿听、说、读、写

教师的设计要一环扣一环,环环紧扣,教师的过渡语言要清新、自然。例如,有老师说:“词语会认了,读课文就轻松多了,孩子们,快速地读课文吧。”这样的过渡就自然流畅,就有了行云流水的效果。

3.注重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有位老师说:“在阅读中要求学生突出重点词时,把其他的读轻一点,否则都重,再强调重点词就太累了。”将这简单而又朴实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又有谁听不懂,做不到呢?这样,通过突出重点词、读的速度的对比等方法的指导,通过抽生读、男女读、生生比赛、师生比赛等形式的读,加上教师富有感染力的真心、真诚的评价,正所谓真生活激发真感情,有真自有情。

总之,真正的课堂是基于学生的课堂,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本本分分为学生,穿插听、说、写的练习,真正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扎扎实实学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体会学无止境的快乐!

(作者单位 重庆市巫溪县城厢小学)

上一篇:默读回归——让课堂充满浓浓的语文味 下一篇:论体育活动对幼儿心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