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时间:2022-08-11 06:53:06

如何让数学课堂更精彩

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是一节好数学课的主要标准。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如果只限于课前设定的三五条目标,课堂难免变得压抑、沉闷。

近年来,教师的备课本已改换了一种格式,使用多年的“教学目标”一栏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教学设想”。这一小小的改动看似不经意,实际上意义重大,说明教学观念的转变已落实到了细小之处。这一改动给我们数学教师带来的是更大的发挥空间。空间大了,教师去打破课堂的沉闷和压抑也容易多了。而让学生对课堂乐此不疲,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创造意外、突变,让学生惊喜,让课堂妙趣横生,这就是课堂的亮点,是对“目标”的超越、升华。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更精彩呢?

一、要正确看待学生,要有开放的思想

过去的数学课堂是封闭式的,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沉沉,成为了知识被动的接受者。同时,再加上教师专治的思想和话语霸权,使课堂像一块封闭的领地,教师不仅剥夺了学生对课堂知识进行独特理解、追问、质疑和批判权利,而且把学生求异的火花和质疑精神的萌芽看做“捣蛋”“节外生枝”,总是冷落、呵斥和回避,以免打乱课堂。其实,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需要,给学生以自由支配的时间,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学生是知识的载体,在新知识领会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教师须善待学生的“错”,因为有些“错”反映了学生认识的阶段性和递进性,尽管明显有错,但“正确”正是在对许多“错”的分析、选择中逐渐形成的。而教师如果能巧妙利用起学生的“错”,亦可让课堂精彩起来。

二、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氛围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热爱学生,以情动人,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

要真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探索学习并获得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营造一种自由的轻松的开放的探索氛围,促进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做到多让学生去做。例如新知识让学生主动探索;课本让学生自学,难点和疑点让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思考,结论让学生概括,规律让学生发现,知识结构让学生构建。在引导学生探索时,教师要注意树立学生的信心,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会数学;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质疑问难,发表不同的意见;要让学生尝试操作,先做先为,自己决定探索方向。同时,在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扬民主,始终以学生组织者的身份出现,为学生提供自我探索、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空间。

三、要有教学机智,能够随机应变

“机智”源自拉丁语,意为触摸,产生效果,词典解释为“脑筋灵活,能够随机应变”。也有人说机智“是全身心投入的敏感的实践”。这是强调三点:(1)“全身心投入”,教师必须以丰厚的积累、充沛的精力、昂奋的精神状态走进教室,并达成忘我境界,机智才能应运而生。(2)“敏感”,机智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瞬间的直接感受。(3)“实践”,教学机智是在长期的实践中反复尝试、反复琢磨产生的“顿悟”。

曾看过一个故事:一个人几年苦读后,觉得自己已经学成,他就向老师辞行,老师没说什么,只拿了一个碗装了一碗石子,问他:“这碗装满了吗?”那人说满了。老师又拿了一把沙子,放进了那个碗中,又问:“满了吧?”那人又说满了。老师又向碗里倒了一杯水,那人看了之后,顿时悟到了“学习是无止境的”,于是又留了下来,潜心学习,终有了大成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教育中的机智往往会使教育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如何体现教学机智呢?下面,本人粗略谈几点。首先,教学中可故意制造语误。一个教师在教学中每句必细心揣摩,必金口玉言,反而不是一件好事,爱看别人出丑这是人之常态,教师偶尔的失误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是巧借情景临场发挥。在教学“时、分、秒的认识”时,正当师生讨论激烈时,突然一个学生举手说:“我要小便。”全班哄堂大笑!“你去!”教师无奈地说。说完后,教师想了想,却有了主意:“小朋友,我们一起在心里默默地数,看这位小朋友去了几分几秒?”该学生回来后,其余学生纷纷将自己感受的时间与别人交流。这样的插嘴通过教师别具匠心的过滤,转化成了一支美妙的插曲。

再次是适当拔高学生,压低自己。教师及时真诚地给学生夸奖,可以让学生心神愉悦。学生回答正确时,学生上课认真时,学生讨论积极时……当学生有了任何一丝好的表现的时候,教师应及时给予最真诚的肯定与鼓励,让学生产生心灵的愉悦。当然,在适当的时候,教师也可以偶尔显示出自己的不足之处,让学生的小“尾巴”翘起来,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

有句话说得好:“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要上出一节精彩纷呈的课,还得在课外多下苦功,多下狠功。

(广丰县河北中心小学)

上一篇:从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谈提高高职语法教... 下一篇:IBM创新IT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