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小企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时间:2022-08-11 06:25:58

对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小企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随着欠发达地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小企业已成为其经济结构中最具活力的群体,成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源泉。然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仍十分普遍。关注欠发达地区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合理引导商业银行创新信贷管理机制,为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是当前银行业监管机构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欠发达地区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表现

融资渠道狭窄,过于依赖银行贷款。当前,由于欠发达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局限性,小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基金、资本市场等融资方式筹集资金;民间融资渠道资金成本高,融资风险大;企业内部筹资虽比较普遍,但是一般带有强制性,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在直接融资难以满足资金需求的情况下,小企业不得不转向银行寻求间接融资,导致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过高,风险过于集中。

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企业的有效贷款不足。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之后,经营战略向大城镇、大客户转移,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由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提供,而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由于规模小、资金实力有限,加之单户贷款比例的限制,使小企业得到的贷款十分有限。

小企业信贷风险突出。欠发达地区部分小企业经营者诚信度不高,贷款违约率高,导致小企业贷款风险突出。银行对小企业贷款愈发谨慎。

信用担保机构担保能力不足。目前,只有少数县、市设立了信用担保机构,但规模较小,资金来源渠道单一,担保比重很低,难以满足小企业的贷款担保需求。

小企业贷款监管制度仍未建立。小企业贷款分类、贷款拨备和核销制度还没有建立;用大中型企业的不良资产考核办法和问责制度监管小企业贷款,不利于银行对小企业贷款实施风险定价。

欠发达地区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成因

小企业综合素质不高,贷款竞争能力不足。从行业分布看,欠发达地区小企业主要集中在建材、化工、矿产、医药、印刷、旅游、餐饮等竞争激烈的传统行业,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产品可替代性较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小企业在经营上存在随意性和投机性,信用意识薄弱。大部分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银行无法掌握企业真实的生产经营和资金运用状况,有“恐贷”心理,影响了对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小企业融资的交易成本过高。长期以来,欠发达地区政府比较重视大企业的发展,与之相比,小企业在技改项目立项、财政性补贴等方面少有优惠政策。而且,由于政府职能部门缺乏对小企业投资方向和投资结构的引导,导致小企业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与银行信贷政策相违背。同时,企业融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一是缺乏权威的社会信用监测评价机制。二是政府评估登记手续烦琐,收费过高,导致部分企业因费用问题无力申请银行贷款。三是银行对小企业的贷款抵押率较低,使小企业贷款的担保成本远高于大型企业。

银行“惜贷”是小企业贷款难的重要原因。欠发达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大轻小的思想观念比较普遍,认为小企业贷款风险大、管理难、成本高,对发放小企业贷款心有恐惧。国有商业银行设定的小企业贷款准入门槛过高,贷款授信仅限集中于省级行,也制约了对小企业的贷款。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不分企业规模大小,按照统一标准评定企业信用等级,只有信用等级在A级或AA级以上的客户才能获得新增贷款。欠发达地区符合贷款信用等级的小企业寥寥无几。加之各商业银行普遍实行“贷款风险终身责任制”,有的甚至提出新发放贷款“零”风险要求,导致信贷人员产生“多贷多风险”、“少贷少风险”、“不贷无风险”的心理。

解决欠发达地区小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对策

小企业自身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增强融资能力。一是树立科学发展意识,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获得银行信贷支持创造条件。二是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树立良好的信用形象。三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现多渠道融资,避免对银行贷款过度依赖。四是加快产品技术革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从根本上解决由于产业结构不合理而导致的融资困难。

改善外部融资环境,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构建科学、合理、高效、安全的社会诚信体系,增强全社会的诚信意识。二是建立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小企业融资提供保障。三是建立政、银、企互动协调机制,实现合作共赢。四是出台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为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创造条件。五是拓展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尽可能减少民间融资带来的负面影响和风险隐患。

提升金融服务功能,加大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一是各国有商业银行应根据小企业经营特点,相应完善授权授信制度,合理确定各级贷款审批权,增加基层行的贷款自和积极性。二是改进和完善信贷准入制度,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差异,适当降低对欠发达地区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和条件,实行分类指导、区别对待。三是牢固树立资金营销的观念,坚持以营利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调动分支机构信贷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加快业务创新步伐,设计符合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的信贷产品,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五是培养一支具备冷静观察、准确判断、科学预测、善于把握时机、识别风险的高素质的小企业信贷人员队伍。六是探索灵活的抵押担保方式。七是规范统一小企业标准,满足真正的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

加强渗透,调整方略,找准支点,谋求小企业与金融的共同发展。一是创新理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银行信贷战略模式。二是监管部门要找准切入点,坚持监督与服务并举,推动小企业贷款的发展。1.加强风险提示和窗口指导,督促中小金融机构加强风险防范,优化贷款投向,制定符合小企业特点的发展战略和经营模式。2.继续加强小企业贷款的风险监管和合规监管,资本监管和“大户监管”。3.建立小企业授信贷款专项统计监测分析制度。4.建立小企业贷款的违约惩戒机制,最大限度地防范小企业贷款违约风险。5.密切关注、切实防范贷款扩张过程中的流动性风险,以及票据业务快速扩张中的信贷风险。三是构建为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支持体系。1.银行业监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农村信用社、地方性商业银行逐步转型为小企业服务银行。2.商业银行可成立专门为小企业服务的经营服务中心或信贷部门,为小企业提供市场动态、行业发展、政策法规等信息咨询。3.进一步支持政策性银行拓展小企业信贷业务。4.建立欠发达地区地方财政出资的小企业政策性银行,此外,还可以发展合作或股份制小企业投资公司等小企业股权融资机构。5.大力开发证券融资和保险补偿的综合功能,努力拓展金融支持小企业发展的空间。(作者单位:青海银监局)

上一篇:不必担心食品价格上涨 下一篇: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