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捕捞证明制度详解

时间:2022-08-11 05:51:46

合法捕捞证明制度详解

对进入我国关境的部分水产品自7月1日起,需向海关提交《合法捕捞通关证明》。

2010年6月,农业部、海关总署联合第1389号公告,决定自2010年7月1日起,对进口冻大眼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剑鱼和南极犬牙鱼等部分水产品实施合法捕捞证明管理制度。

为什么实施?

我国于1996年、1998年和2007年分别加入了养护大西洋金枪鱼国际委员会(ICCAT)、印度洋金枪鱼委员会(IOTC)和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

为遏止非法捕鱼活动和有效养护有关渔业资源,ICCAT、IOTC和CCAMLR等政府间渔业组织从1994年开始对冷冻大眼金枪鱼、蓝鳍金枪鱼、剑鱼以及南极犬牙鱼实施合法捕捞证明制度。各成员国有义务在进口上述产品时查验由船旗国政府主管机构签署的合法捕捞证明,并每半年向有关国际组织通报进口的种类、数量和来源,具体核查各方遵守捕捞配额的情况。没有合法捕捞证明文件的上述4类水产品被视为非法捕捞产品,各成员国不得进口。

在我国,进口金枪鱼和类金枪鱼的总量已从2004年的不足1000吨增加到2008年的4000多吨。农业部渔业局已采取了为部分企业出口或加工复出口的上述产品出具合法捕捞证明或再出口证明等管理方式,部分履行了实施合法捕捞证明的国际义务。在第1389号公告前,我国尚未对上述鱼产品通关证明建立海关进出境管理制度。而相比之下,美国、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60多个国家和我国台湾省均已实施了合法捕捞证明制度。

为掩盖一些产品非法捕捞,境外一些不法分子采取了将上述产品销售到我国或加工后再出口的方式逃避合法捕捞证明管理。继2009年1月美国将我国列为非法捕鱼国后,欧盟和日本也相继通过条例或在相关国际会议上明确,若我国不建立这一查验制度就考虑禁止进口我国企业加工的金枪鱼产品乃至所有海洋捕捞产品。

为保证将非法捕捞产品堵在国门之外,保证我国渔产品加工业健康发展,以及每年近40亿美元对日本、欧盟和美国市场的渔产品出口,农业部、海关总署联合第1389号公告,决定对进口金枪鱼等部分水产品启用《合法捕捞产品通关证明》。

涉及哪些商品?

《实施合法捕捞证明的水产品清单》共涉及四种水产品,涵盖13个10位海关商品编号,具体如下:

冻大眼金枪鱼

海关商品编号0303440000的冻大眼金枪鱼(鱼肝和鱼卵除外)。

剑鱼

海关商品编号为0302670000鲜或冷剑鱼(鱼肝和鱼卵除外)、0304110000鲜或冷的剑鱼鱼片及鱼肉(不论是否绞碎)、0303610000冻剑鱼(鱼肝和鱼卵除外)、0304210000冻剑鱼片(不论是否绞碎)和0304910000其他冻剑鱼肉(不论是否绞碎)。

蓝鳍金枪鱼

海关商品编号0302350000鲜或冷蓝鳍金枪鱼(鱼肝和鱼卵除外)和0303450000冻蓝鳍金枪鱼(鱼肝和鱼卵除外)。

南极犬牙鱼

海关商品编号0302680000鲜或冷南极犬牙鱼(鱼肝和鱼卵除外)、0304120000鲜或冷的南极犬牙鱼鱼片及鱼肉(不论是否绞碎)、0303620000冻南极犬牙鱼(鱼肝和鱼卵除外)、0304220000冻南极犬牙鱼片(不论是否绞碎)和0304920000其他冻南极犬牙鱼肉(不论是否绞碎)。

提交哪些证件?

有关单位向农业部申请通关证明时,应提交由船旗国政府主管机构签发的合法捕捞产品证明原件。

在船旗国以外国家或地区加工清单所列的水产品进入我国时,申请单位应提交由船旗国政府主管机构签发的合法捕捞产品证明副本和加工国或者地区授权机构签发的再出口证明原件。

农业部渔业局将重点审核有关单位提交的合法捕捞产品证明所列渔船是否在有关国际组织登记注册,签发人和签发单位是否在国际组织注册等。必要时,还会审核产品转运的声明。

对符合条件的有关单位,由农业部渔业局签发通关证明(详见公告附件2)交申请单位,由申请单位办理通关手续。

怎么通关?

海关规定

有关单位进口纳入清单管理的水产品(包括进境样品、暂时进口、加工贸易进口)时,海关在验核农业部签发的通关证明及相关通关单证无误后,办理通关手续。

此外,上述水产品如果从境外进入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的,海关验核通关证明。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保税场所之间进出的,以及从上述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和场所运往境内,无需验核通关证明。

对我国远洋捕捞船只自捕以及养殖的上述水产品,海关亦须验核通关证明后办理相关手续。

通关证明实行“一批一证”管理,一份通关证明仅供一次报关使用。

申报要求

报关单经营单位、收货单位、商品名称、海关商品编号、报关口岸应与通关证明相应栏目一致;

报关单数量不得超过通关证明进口数量栏所核准的数量;

报关单申报日期不得超过通关证明有效截止日期;

报关单随附单据栏填报通关证明证件代码“U”及其编号。

上一篇:报检门槛下降 下一篇:巧计拒付 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