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

时间:2022-08-11 04:26:34

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和对策

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人类经济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是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未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覆盖面越来越广泛,应用越来越普及,社会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如何抓住这个机遇培养市场需要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是中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何培养是培养模式的关键。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技能培养没有侧重点。计算机网络技术涉及到的行业和领域比较广,如网络产品的生产管理与销售、网络工程实施与监管、网络组建、信息化平台的搭建与管理、网络通讯设备的安装调试、网站开发与维护、网络安全的管理等,每一个领域都可以作为一个方向开设相应的课程,甚至可以深入到行业内部再进行细化。由于中职学生在校时间比较短,如果行业领域无法确定,专业定位过于宽泛,课程体系过大,技能培养就会没有侧重点,学生所学的知识也犹如蜻蜒点水、面面俱到。学生在找工作时因为学无所专,出现什么都知道一点,对不会的东西畏惧,没有自信、茫然没有目标。

网络专业设置脱离实际,缺乏特色。脱离实际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学校办学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体现在脱离市场变化,学习内容和技术的滞后。由于中职院校生源竞争的压力与日俱增,各学校都不断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专业建设改革。有很多学校不顾自身实力,盲目开办一些热门专业,结果由于师资和实训条件跟不上,不但影响了教学效果,还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

实训条件跟不上,不重视实践课程。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主要培养技工和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条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和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的实现。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如果没有大量软硬件的投入,改革和发展将是纸上谈兵。中职学校如果不能专注于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实战经验的积累,中职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无任何特长和优势可言。

现阶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

确立具有中职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才培养首先要适应市场需求,以市场行业的需求为导向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学校人才培养是否能满足社会需求,可以通过学生在对口行业及相关领域的就业情况来衡量。中职教育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工程设计型人才不同,这类人才与区域的市场、产业有更直接、更紧密的联系,其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和针对性。所以在人才培养上各学校不能照搬照抄,盲目跟风。中职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越来越依赖于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的发展,结合学校所在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创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是发展的长远之计。

建立科学完善的实践实训课程体系。中等职业教育要求学生的动手能力强。要想实现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竞争力,必须加强计算机网络专业实训环境的建设。

学校与企业合作建立计算机网络实训基地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途径。与企业合作在基地的建设、运作模式和经费方面的发挥重要作用。中职院校的学生最终都将进入企业,因此学校与企业合作是必须的。从教材编写、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到师资培养,从企业文化学习到学生实习乃至最终的学生就业,学校都离不开企业。

让学生改变择业观念,注重提高综合素质。在中职院校^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中,我们可能更多会关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而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毕业生就业单位调查的信息表明,许多毕业生不屑于从基础工作做起、对专业技术工作无法胜任、缺乏与同事合作的团队精神,这些现状正是学生综合素质欠缺的体现。因此我们要注重对学生以下两个方面能力的培养:

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现在网络通讯技术升级换代频繁,中职学生仅仅依靠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在这个领域工作,始终要保持一种开放学习的心态。在学校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能力需要在学习中一点一滴的启发和培养。掌握学习的方法能让学生终生受用。

要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找到有能力的人很重要,找到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更为重要。对工作认真负责、诚实、吃苦耐劳、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是用人单位选择的主要标准。职业技能的欠缺可以在短时间内培养提高,而一个人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提高需要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贯穿。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一个传统学科,随着网络通讯技术的进步,专业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如何科学定位,如何创办出自己的特色是改革的关键。始终坚持以岗位需求为导向,适应市场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在注重学生技能、动手能力的锻炼的同时,注重社会适应能力、良好心理素质和沟通合作能力的培养,才能使学生在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上一篇:视频监控系统在黑河输水渠道重点区域的应用 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外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