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中国电影的时间不多了

时间:2022-08-11 03:46:12

留给中国电影的时间不多了

世界影坛从未像现在这样需要中国,但不是需要中国电影。没错,它们需要的只是中国的庞大电影市场。不论是好莱坞,还是法国、日本、韩国,都觊觎着这块即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但是,相比每年增长30%的市场来说,中国电影的制作水平和创意能力却一直停滞不前,一年年看不到任何进步。随着国内市场越来越对外国电影开放(这是带有某种强制性的),用一句人们常用来揶揄中国足球的话来说:留给中国电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中国电影水准之裹足不前,从刚刚结束的第67届戛纳电影节也可以窥出端倪。曾几何时,华语电影是这座海滨小城的常客,张艺谋、陈凯歌、姜文都曾走上闭幕式的颁奖台。那时候华语电影的创作力和世界是同步的。反观近几年,华语电影已经越来越难入围戛纳电影节的竞赛单元。是中国电影人对电影节拿奖已经感到不屑了吗?这种论调实在是太自欺欺人。其实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当前中国电影的艺术水准已经沦落到二三流的位置。

虽然在竞赛单元交了白卷,但张艺谋的《归来》在特别展映单元放映,王超的《幻想曲》也入围了“一种关注”单元,好像看上去也不差?但一部部看过才不得不承认一个难堪的事实,这两部影片在戛纳的芸芸众片中几乎是垫底的水准。

《归来》之前高调宣布入选戛纳电影节竞赛单元,后来名单公布后竟然发现没有它。出品方的解释是戛纳方面要求影片作世界首映,但为了先让国内观众看到,片方放弃了竞赛单元。这是敷衍国内观众不了解国际电影节规则的借口,事实正如电影节艺术总监福茂所说:“我们认为,展映单元就是最适合这部影片的位置。”

《归来》在戛纳放映多场,从现场观众(主要构成是媒体人和电影工作者)的反应来看,的确有一些人被影片感动得掉下眼泪,但也有较高比例的观众提前退场。在国内对《归来》有一种普遍的意见是,不论张艺谋拍得如何,他在电影中表现了的悲剧,这就是成功。对此我不能同意。首先,对电影的评价仍然要回归到电影本身,若因为电影以外的政治因素给影片打鼓励分,似乎并不利于电影创作水准的进步。其次,此片对的表现――当然我们不得不将审查的因素考虑进去――也是避重就轻,尤其在责任追究的问题上,即使无法质问真正的始作俑者,那又何必让受害人来主动揽责呢?这正是影片所持的滑稽立场。对于不了解的人来说,这难道不是非常严重的误导吗?再联想到张艺谋同样关于的前作《山楂树之恋》,该片感怀了残酷时代背景下的清纯,同样让我对张艺谋的创作动机产生疑虑,到底这种球有什么意义呢?反思不可能存在,控诉不会被批准,这,我们姑且都算到审查尺度的头上好了,但没有反思和控诉的电影对同是受害人张艺谋来说,拍出来究竟有什么意义呢?

张艺谋在世界影坛扬名立万,是靠他独树一帜的造型感和色彩运用,来透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这个创作方向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已经终止了,之后的张艺谋尝试各种类型实验,大多谈不上成功,反倒暴露了不少审美缺陷,如《满城尽带黄金甲》、《三枪拍案惊奇》之类。近来张的兴趣集中在通俗情节剧上,《山楂树之恋》、《金陵十三钗》和《归来》都是这种类型。

通俗情节剧总是寄希望于用夸张的情节和人物性格来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从情感调动上来说,《归来》一片中个别场景是有效的,观众的眼泪验证了这一点。这也许得益于巩俐和陈道明的卖力表演,而剧作给他们提供的空间并不够。比如说,陈道明扮演的陆焉识一直无法用真实身份回到妻子的身边,他装作一个“念信的”,反而有机会常伴她左右。这时陆焉识便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装下去呢,还是坚持用真实身份去说服妻子?但对像这样的关键转折点,影片却轻轻放过了。我们看到陆焉识的确作出了选择,可是却不知道他的内心经历了什么挣扎。影片就这么耗完后的一个多小时片长――片中唯一的激烈冲突来自开场后不久的火车站抓捕,之后观众的心理就始终处于松弛状态,最后令人产生“电影竟然就这么结束了”的感觉。

如果说《归来》还只是平庸的话,另一部中国电影《幻想曲》就堪称拙劣了。首映之后,听到两个中国记者说他们的感受,一个说难看得差点哭了,另一个说整个过程如坐针毡,为华语电影感到羞愧。我深表认同。这部影片就像一部订制的“艺术电影”,它用到很多标准化的艺术电影风格策略,比如静止长镜头、在戏剧冲突的高潮时突然打断、多组线索碎片式平行剪辑、用电视画面作为反讽……但是,每一种策略都像是不属于导演自己,而是从一家名为“艺术电影元素大全”的超市货架上直接取下来再拼装成的。影片令我们相信,导演一定是位艺术电影的爱好者,他囫囵吞枣地看过很多大师杰作,然后从每个人那里“学”了一招,凑成他自己。

片中有的场景处理显然没什么目的,或者说是在剥削噱头。比如,影片借人物的口和电视画面多次提到中国在奥运会上的突出表现,对照现实中走投无路的平民,这种对比手段实在太过刻意且老套,不知道已在多少“地下电影”中用过,导演津津乐道于这种表现手段只能说明他没有动脑筋。

就在《幻想曲》放映的前一天,达内兄弟的《两天一夜》上映,两部影片在部分情节上存在巧合,都是关于一个困境中的女人四处求告,但达内兄弟的处理不知高明多少倍,女主角每次见到不同的人影片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没有一点生搬硬套的感觉。

在第二天的《法国电影》场刊上,《幻想曲》只获得两位影评人的打分,给的都是非常中庸的两星(我认为这是非常保守和客气的做法),也就是说,在戛纳,影评人几乎不关注这部电影。

但中国电影在戛纳缺少关注度吗?并不是。

在电影宫的正对面,悬挂着天津北方电影集团的《兔侠传奇2》巨幅海报,每个进出电影宫的人都会看到它,尽管他们不知道这部动画片为什么看上去很像《功夫熊猫》。中国方面承包了电影市场(Marche du Film)的开幕式,并把它办成了俗称“中国之夜”的大派对,它是戛纳这些天唯一获得准许大放烟火的活动,无数老外拥挤在入口希望获得一张邀请函。《西游记2》、《路人甲》、《太平轮》、《一步之遥》纷纷豪掷数万欧元,登上各大场刊的封面,姜文在电影宫的天台上开起预告片会,欧莱雅帮助李宇春走上红毯――这还不算,她甚至站到了阿巴斯・基亚洛斯塔米身边为最佳短片颁奖。所有这些,背后自然都是资本的力量,的确,在这方面没人敢小觑中国电影了。

但是,以上种种,都只证明了中国电影单方面的成功――有越来越多的片商希望和中国人做生意,把他们的影片卖到中国,而衡量中国电影真正竞争力的标准,应该是有多少片商想把中国电影买到自己国家发行,那么,光有用钱买来的热闹至少还不够吧。

上一篇:[美图秀]秀简单即美 下一篇:浅谈房屋建筑中防震应用措施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