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时间:2022-08-11 03:38:05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31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对本院结核性脑膜炎专科病区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31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的护理观察。结果:31例患者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致病情加重或发生院内感染。结论: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护理得当,能确保患者安全及疗效,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结核性脑膜炎;脑脊液置换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59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7526(2012)12-0284-01

结核性脑膜炎属于神经系统结核病,是病情严重的肺外结核病,是结核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对常规抗结核治疗及椎管注药治疗疗效不佳的重症患者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可以生理盐水置换炎性脑脊液渗出物,在短时间内降低脑脊液的细胞数和蛋白含量,从而阻止病情进展,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好转率。我科对2008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31例重症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常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配合脑脊液置换术和椎管注药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护理工作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2008年12月到2011年12月本科行脑脊液置换术31例。31例患者经颅脑CT及脑脊液化验均确诊为结核性脑膜炎,均有颅内高压且脑膜刺激症是呈阳性,颅脑核磁共振提示强化灶多。其中,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在18岁到42岁之间。20例患者神志清楚,9例患者浅昏迷,2例患者深昏迷。

1.2 手术方法:常规消毒皮肤,局麻下行腰椎穿刺术。穿刺成功后,先放出脑脊液5ml,后注入生理盐水5ml,再放出脑脊液5ml,再注入生理盐水5ml,如此操作重复2-3次,然后以异烟肼注射液50-100mg加上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行椎管内给药。每周置换2-3次。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评估与指导:评估患者存在和潜在的健康问题,从而确定观察重点,如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检查穿刺部位皮肤近期有无感染病灶。了解病人及家属心理状态。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指导,耐心地解释病情,详细说明治疗的意义、手术操作的方法及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何配合,使患者做好充分准备,配合治疗。对神志不清者,应向家属说明,以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

2.1.2 环境准备:进行脑脊液置换术,会增加继发颅内感染机率。因此,术前做好手术环境的消毒处理也是尤为重要的。治疗时,应置于单间病房,且提前予以紫外线灯30分钟空气消毒。

2.1.3 术前准备:备好用物及药品。高颅压者,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进行脱水治疗。对意识不清者,若躁动不安影响操作,可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如地西泮等。

2.2 术中配合

2.2.1 :协助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一人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术中固定患者,避免移动,以防穿刺针头折断。

2.2.2 观察要点:密切观察患者的面色、意识、瞳孔、脉搏、呼吸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停止操作并协助抢救。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2.2.3 心理支持:安慰患者,做进一步的解释和说明,鼓励其配合治疗。

2.3 术后护理

2.3.1 常规护理:术后协患者去枕平卧,嘱患者及家属4-6小时后垫枕,防止引起低压性头痛。严密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穿刺点敷料情况。做好生活护理,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防止穿刺局部感染。神志不清者,加用床栏,做好安全护理。

2.3.2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①头痛:可在术后24小时内出现,常位于枕颈部,少数位于前额。与改变有明显的关系,静注低渗溶液可减轻症状。②腰背痛:因穿刺针损伤而引起,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自行缓解。剧烈疼痛时,应立即报告医生给予处理。对于多次腰椎穿刺的患者,可因反复的穿刺损伤到软组织、骨膜、韧带而出现疼痛,多在术后1-3天自行好转。如疼痛明显不能忍受时,可行局部普鲁卡因温敷、按摩和理疗,均可逐渐恢复[2]。③脑疝:穿刺后会引起脑脊液动力学的改变,可引起沟回疝或枕骨大孔疝。护士要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颅内高压,防治脑疝形成。④继发感染: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处拔针后以碘伏消毒,覆盖无菌敷料并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术后如出现头痛、体温升高,应严密观察有无继发颅内感染。观察穿刺皮肤,如有发红、触痛等感染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治疗。

3 结果

本组31例患者在常规抗结核的基础上,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无1例因护理不当而致病情加重或发生院内感染。治疗2周后,有28例患者颅内高压症状缓解,3例患者无明显缓解。1年后来院复查,20例患者临床治愈,9例患者好转,2例患者放弃治疗后死亡。

4 小结

广泛的炎症渗出与粘连为结核性脑膜炎的基本病变。因此,治疗的重点除抗结核外还在于减少渗出,使大量渗出物排出,纠正并发症[3]。采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结核性脑膜炎既能减少炎性渗出,又能排出纤维性渗出,减少蛛网膜下腔的粘连,减少和减轻脑膜炎引起的后遗症。护理人员在术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和心理,进行有效的术前心理疏导,做好术前环境等准备工作;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适时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取得患者信任与配合;术后做好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能确保患者安全及疗效,对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治疗起到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严碧涯,端木宏谨主编.结核病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8

[2] 戴国兰,黄敏,易容,张文艳.脑脊液置换及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核性脑膜炎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03.28(02):182-183

[3] 黄友崎.神经系统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64

上一篇:产科护理常见安全隐患及防范 下一篇:重症小儿手足口病的早期识别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