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基本概念研究

时间:2022-08-11 03:10:09

如何培养初中生化学基本概念研究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在中学的化学课程中占有很大比重,对于刚接触化学学科的学生来说抽象难懂,但死记硬背只会阻碍学生对化学未来的学习。因此,良好的掌握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同时,为推理化学公式和定论提供保障。

初中化学 基本概念 教学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初三学生认为化学概念多,难记忆,不好理解,因此将化学概念从抽象中剥离出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公式、定论的推理过程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从实验中引出概念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最大的阻碍就是觉得抽象,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将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正确推理,从而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白磷燃烧和稀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时的质量变化得出,参加反应的化学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例如,物理变化是玻璃破碎,小麦磨成面粉,石蜡融化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关键是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中获得抽象的概念思维。实验结果并不会自动生成化学概念,这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化学实验的事实、现象中进行逻辑推理,通过思想加工,实现化学实验从抽象思维到感性认知的升华。

二、从问题中引出概念

例如,在讲解化合价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化合物形成的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并用板书书写形成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得失情况,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并提出为什么要一个氯原子与钠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让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最外层必须为稳定结构的理论,导出化合物形成的道理。观察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所带的电荷数,分析得失电子情况,指出化合价有正价、负价、零价之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问题中理解化合价的概念。

三、突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准确把握概念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是以定义的形式存在的,定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教师在讲述概念时应该注意关键词的准确、严谨,纠正对于用词不当对概念造成的误解,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时,一定要突出纯净物这个词。因为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要是纯净物,即组成它们的物质是单一的,再根据组成它们的元素多少划分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很容易将带有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混淆成单质。

又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概念时,概念中明确讲述:在电解质被电离的阳离子中全部都是氢离子的,称为酸。这个概念中的关键字是全部,然而有些物质,如硫酸氢钠被电离时产生H+和Na+离子,并没有全部生成H+离子,所以不算酸性物质。所以,在讲述酸和碱的化学概念时,都要重点突出“全部”两个字,用来区分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四、通过概念的比较,进行教学

中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记忆模糊,容易造成对概念混淆,做题出现差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对比几组实验,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从而加深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元素”和“原子”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在两者的概念教学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概念基础,明确元素是宏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没有约束,只对个数有要求;原子是微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和个数都有要求,然而他们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即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五、加强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教师在讲述完概念之后,通过对概念的反复运用让学生巩固概念,坚决不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记住概念。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概念,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多设立习题,通过学生反复实践,增强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点拨,纠正。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

六、亲自动手归纳和总结概念

初三学生普遍感觉初中化学概念多、乱、杂,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太多,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习的概念经常整理归类,化学概念体系的建立可以从物质的不同种类和物质的微观结构上划分,找出各概念之间存在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整理出一套符合自己学习方式的概念体系,从而实现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化学问题的目的。所以让化学概念系统化,是学生学好概念的重要工作。

七、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不能止步于对概念的表面理解和给概念下批注上,而是应该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来。增强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用化学概念解决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更深刻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奠定基础。

总之,在素质化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学意识是提高概念化教学的关键。在培养初中生化学概念的研究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验举例中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感知认识出发,理解化学抽象概念,并且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荣.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17(02).

\[2\]胡亚巧.关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B版,2010,(04).

\[3\]张小兰.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教研版),2011,(01).

\[4\]吴长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J\].科技天地,2010,(05).

上一篇:小学科学探究活动的优化呈现策略 下一篇:思品高效课堂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