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说新课程物理实验的求“变”求“新”

时间:2022-08-11 01:47:41

例说新课程物理实验的求“变”求“新”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是新课程物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本文拟就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求“变”求“新”,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变部分“教学实验”为“家庭实验”

物理学是属于生活的、属于大自然的、属于科学探究的。我们不能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使他们脱离丰富的、作为物理科学滋生的生活空间。须知教室之外更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的广阔天地。新课程物理实验教学应突破教室这个空间,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物理。变“教学实验”为“家庭实验”。这样,就可以拉近物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生动性和丰富性,体味到科学的魅力。另一方面,由于很多来自生活的物品本来的用途并不是进行物理实验,所以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种创新。如下面的两个小实验,所有器材都是家中随手可得的。

家庭小实验1:会吃鸡蛋的瓶子。

材料:熟鸡蛋、细口瓶、纸片、火柴。

步骤:熟蛋剥去蛋壳,将纸片撕成长条状,点燃后放到瓶子中,等到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放在瓶口。

现象:鸡蛋被吸进瓶子里面。

原理:瓶子内的温度逐渐降低,瓶内的压强变小,瓶子外的压强大,大气压就会把鸡蛋挤压进瓶子内。

家庭小实验2:冲不走的乒乓球。

材料:乒乓球、脸盆。

步骤:拿一个大洗脸盆,放在自来水龙头底下,打开水龙头,先放进半盆水。然后取一个乒乓球放在水流落点处,只见乒乓球被牢牢“吸”在水流里,无论你把水开得多大,都不会把它“赶出来”。

原理:贴近乒乓球的水流速度大,压强小;外层的水流速小,压强大,所以它只能在水里不断翻滚,却永远无法逃脱。

用身边的日常生活用品做实验是初中实验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应鼓励学生多做些家庭小实验,真正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含义。很多物理知识本身就是从生活中发现的,把知识还原于生活,让学生回到生活中体验获取知识的乐趣,会对学生的物理学习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二、变某些“日常生活用品”为“教学用具”

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但只靠教材中介绍的实验,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特别是在某些教学的重点、难点上,如果不引入辅助实验,只靠教师在课堂上反复讲解,往往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此时,教师可以利用身边随手可得的材料去设计一些简单实验,寓教于乐,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下面的例子中有的是上课时使用过的小实验。

小实验1:简易的“潜水艇”。

用料:大可乐瓶、口服液瓶。

步骤:先往大可乐瓶装满水,再往口服液瓶里加一定量的水(注意口服液瓶里水的多少),轻轻把口服液瓶倒放入大可乐瓶中,旋紧瓶盖。这样就做成了一个简易的“潜水艇”。用力压可乐瓶,“潜水艇”下沉,放爪,“潜水艇”上升。

原理:当用力压塑料瓶时,压力使更多的水进入口服液瓶,使其重力增大,当重力大于浮力,瓶子下沉。控制手的压力,可以使口服液瓶停留在任何深度。在课堂上实验时,可以请学生帮忙压塑料瓶,增加课堂活跃气氛。

小实验2:演示“浮沉条件”。

材料:玻璃杯、雪碧、葡萄干。

步骤:往玻璃杯中倒入大半杯雪碧,把几粒葡萄干放进杯中,观察葡萄干的状态。现象:葡萄干先下沉再慢慢上升,过了一会儿又下沉,如此不断反复。原理:葡萄干的密度大于雪碧的密度,所以会下沉,而溶在雪碧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附着在葡萄干上增大了体积,排开水的体积也增大了,所以浮力也增加,使葡萄干上浮。当葡萄干接近水面,气泡破裂后,支持葡萄干上升的浮力逐渐变小,葡萄干又会往下沉。如此反复,直到雪碧中气体过少。

这些实验的材料都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可见,在生产、生活中有许多工具、玩具都与物理知识有关,把日常生活用品拿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来,学生感到非常亲切自然,也由此感到物理知识就在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必需品”。这些演示器材,来源于生活,制作成本低,又能较好地说明物理现象和规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在教学中,应当给学生一个自己设计实验的机会,当学生实验设计遇到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保护学生实验设计的积极性。但引导要巧妙,要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切不可把现成的答案告诉学生,使引导变成包办。设计实验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内的学生实验或演示实验,可以是范围更广的内容,只要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都可由学生动手、动脑去设计实验。

例如:给你一支铅笔,请用它设计两个物理小实验。分析:该实验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容易完成,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解答:实验l:两手指压铅笔两端,可验证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实验2:手压铅笔,手指感到疼痛,可验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实验3:在光的照射下出现影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这些简单而重要的小实验,学生通过自己设计进一步活跃了思维,强化动手能力,是一次再学习再深化的过程。这种教学方式能让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的教学方式十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既体验到科学实验的艰巨性、复杂性,又能够体验到发现真理的欣喜和掌握规律的乐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上一篇:网络红人Hazza:唱中文歌的澳洲90后 下一篇:李欣频:你只能做自己,因为其他角色都有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