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作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时间:2022-08-11 12:36:28

构建作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长期以来,教师怕教,学生怕写。常常是一堂作文课下来,学生搜肠刮肚总是那么几句套话,没什么新意,更谈不上什么真情实感。教师苦闷,学生苦恼,为什么作文总是难于上青天呢?为了探索解决之道,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作文前重视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就是以体验活动为载体,为学生搭建一个实践锻炼的平台,让他们在生活中体味、揣摩、感受,在潜移默化中体验生活的乐趣,使学生形成自主写作的动机,乐于写作,善于写作。

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泉水,泉水丰盛,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也就是说作文的本质离不开生活,离不开对生活的体验。

1.活动中体验

活动是学生最喜欢的作文方式,教师要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如写《猜成语比赛》这篇作文时,笔者在作文教学前现场组织猜成语活动,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比赛时参赛人员的表情、动作、语言,以及旁观者的表情等。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观察有方向,有了亲身的体验,写起作文来文思如泉涌,都在快乐中完成了作文。

2.观察中体验

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是学生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作为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并在观察中体验生活。如写《秋天的树叶》这篇习作时,校园里到处都是树的落叶,笔者带领学生来到校园里,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去感受每一片叶的不同。对于学生发现不了的特点,教师要进行适时地讲解。学生看到满墙的爬山虎,风一吹叶子荡漾,情景很美,但是不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是感叹太美了。作为教师,笔者感觉这样的词汇太贫乏,不足以来形容它的美。因此,引导学生说:“大家看这一墙的爬山虎,像不像湖中荡起的波纹呀?”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再仔细一看,都不禁为这个比喻叫好。之后的观察中,学生大胆进行联想,作文中美妙的比喻层出不穷。

3.情境中体验

学生内心深处藏着许多美好的往事与情感,教师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帮助他们回忆往事,写出自己的个性特色。如教学《童年里最难忘的一件事》时,笔者课前做好了一个ppt,搜集了许多大家童年里都会做的事,并配上声情并茂的讲解,勾起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学生此次作文选材新颖而且真实有趣,如小时候怕打针、怕上幼儿园,装肚子疼,还有在菜花地里迷路等经历,这些都激发了他们不可遏制的写作热情。

二、作文中重视思路引领

苏教版教材重视范文引路,每单元习作都会有几篇范文,可以很好地引领学生的写作思路。在教学中,笔者也很重视对学生习作思路的引领,让学生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再优美的语句也需要有序地来组织,再好的中心也需要明确地来表达,不能头上一句,脚上一句,不讲套路。

笔者重视培养学生列提纲的能力,重视培养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如《记一次愉快的秋游》,学生观察到的内容太多,有点无处下笔。如果事无巨细,一一写到,势必没有重点,没有中心,文章写成了流水帐。在教学中,笔者帮助学生列好提纲,先写秋游前的心情;接着写秋游中所看到的美景,这里可以点面结合,先将景色概括,然后从中选择一二处印象最深的景物进行细致描绘;最后总结写秋游的感受。经过指导,学生的写作思路明朗了,写起来取舍得当了。

三、作文后重视评价反馈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好作文后,笔者特别重视评讲这个环节,评学生选材是否典型,语句是否精妙,描写是否细微,并且鼓励学生在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学生的作文在一次次评讲中进步,在一次次评讲中精彩。

如教学《智救雏燕》这篇看图想象作文时,学生写完初稿后,笔者进行评讲。有一位学生这样写到:“小燕子掉在了地上,不知从何处蹿出来一只大花猫。大花猫就要吃小燕子了,小燕子吓得直往后退。”显然,这位学生将图上内容已写得很清楚,但总感觉不够生动。于是笔者这样引导:“大花猫要吃小燕子有什么动作吗?有什么表情吗?小燕子的害怕除了直往后退,还会表现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在笔者引导下,再次展开想象,有的说“大花猫喵喵地叫着,好像在说天上掉下一顿美餐”,有的说“大花猫举起前爪就要扑上去”,有的说“小燕子的眼里流露出惊恐,浑身打着哆嗦,嘴里也叽叽地叫着,好像在说‘妈妈,快来救我呀’”……学生的想象力是丰富的,学生的作文在评价中更加多姿多彩。

总之,作文教学任重而道远,只要我们多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一定能引领学生走上喜爱作文之路。

上一篇:从语篇分析角度谈初中英语阅读技巧 下一篇:《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