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六模块”,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22-08-10 09:21:24

运用“六模块”,引领教师专业成长

六模块建构式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能学不教,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自主交流、自主发展、自主巩固、自主检测的平台,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真正把课堂的时间还给了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了学生,把交流的平台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创造的潜能在学生的身上迸发。

通过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专业成长已成为教师理解和实践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核心问题,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决定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方向和性质,教师的专业精神是六模块建构式课堂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智慧决定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质量和深度,只有使全体教师都得到专业成长,才能实现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

近年来关注教师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的成长,了解他们的专业成长现状,对于深化农村小学新课改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那如何运用“六模块”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笔者以为以下几种做法值得一试。

一、明确青年教师发展目标

青年教师是我校运用“六模块”引领专业成长工作的重点对象,具体要求是:第一阶段,学习“六模块”,懂得如何利用“六模块”的模式写教案、实施教案、听课评课、管理课堂、制作课件和应用现代教学技术。第二阶段,在“六模块”精神指引下能独立处理教材备好课,学会说课。将自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设计,以及教学环节的实施等有条理地完整清晰地叙述出来。特别是要结合教学重、难点上好研究课。第三阶段,在前两段基础上逐步明确自己的专攻方向,注重对学科教学模式的综合探索,每年开设一次研讨课或特色课,努力培养学科教学特色型教师。

二、开展针对农村实际的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研究

农村小学实施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的困难远比城市学校大。农村小学的学生,从小生活在农村,见识少,基础差,思维不够灵活,所学知识均为书本知识,对于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现象常常熟视无睹。而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所创设的不少背景并不切合农村学生实际。例如,教材中出现了许多先进的交通工具和时髦的生活用品等农村不具备的物品,给教师的教学设计带来一定困难。其实,农村小学的教学并非一味是困难,只要我们静心研究,就会发现农村小学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中还是大有可为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人们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农村小学生接触面窄,见识较少,可不少孩子头脑聪明,对知识有强烈的渴望,是长期养成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是很强。只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农村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学习创设良好的、科学的学习氛围,就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

我们曾组织“农村生活情景数学化”系列专题研讨活动。如六年级《面的旋转》一课中的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对学生来说很抽象、很枯燥,而这些知识又是学习圆柱和圆锥必要的前提。怎样让枯燥抽象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是这节课的关键。由于上这节课时正好赶上过大年,于是教师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让学生们观察点完烟花爆竹的火柴刚熄灭时有没有一个红色的小圆点。然后挥舞燃完的火柴,在舞动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由于这是生活中有趣的游戏,学生们兴趣非常高,都非常愿意去尝试,通过这个游戏,学生很快就理解了“点动成线”这个抽象的数学知识。之后教师又让学生舞动小棒,理解“线动成面”;转动做好的小旗,理解“面动成体”。通过这些小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掌握了数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有专家指出,青年教师新理念的真正来源不是“文本”,而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根据学科特点,我们利用六模块建构式课堂模式,改进教师课堂教学行为。

三、指导“每周一星”精品展示课

我校每周要推荐一堂“每周一星”青年教师精品展示课。学校规定课前研讨要明确围绕“六模块”建构式课堂研讨主题,让教师参加集体研讨时做到“四带”,即带着教学的新信息,带着教学的好资料,带着教学的真方法,带着教学的实任务。举例说明:

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一课的“巩固练习”环节设计:

1.估计一下每道题大约是几十米。(6道题)

2.列竖式计算,加*题要验算。(4道题,后两题要验算)

3.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错误的请改正过来。(3道题均是课前预设好的)

4.解决实际问题。(2道题)

请各位老师商讨练习题目出得怎么样。大家纷纷发言,说出题目的不足之处:如太过关注知识的本身,学生被动的练习时间过多,对学生积极、主动的迁移意识的培养有所欠缺……针对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情况、学生主动参与情况、三维目标落实情况和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集体研讨,在分组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再汇总各组信息,集中反馈,最后由校市级名师、骨干作重点点评。使全体教师在研讨活动中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上一篇:浅析多位数乘法计算中的进位错误类型及笔算乘... 下一篇:教师适度示弱有利于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