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教材观解读

时间:2022-08-10 07:03:05

叶圣陶教材观解读

内容摘要: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确立了“教材”是“例子”的地位,肯定了教材的“例子”作用;第二,不能仅仅停留在“例子”上,还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叶圣陶先生“无非”一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关键词:教材 例子 解读

近年来,有不少教师对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的观点有诸多误解,在“无非”这个词眼上下了不少功夫,于是轻视了教材的“例子”的作用,高喊“用教材教”的响亮口号,蔑视“教教材”的做法,致使教材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致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

我认为,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其含义有两个层面。第一,确立了“教材”是“例子”的地位,肯定了教材的“例子”作用,第二,不能仅仅停留在“例子”上,还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叶圣陶先生“无非”一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一、教材是例子,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所有的学习都是从具体的例子开始的,“学什么”这个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理性的思考,更需要把理性的思考通过具体的例子反映出来,教材因此而诞生,教材因此成为例子,成为“学什么”的凭借与文本。任何教材一经产生,就成为一种客观存在,有其客观的规定性,这些规定比较系统地反映学生需要学习的基础知识和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的。因此,教学首先要落实教教材的思想,深刻理解教材这个例子,通过例子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如,教学《一面》这篇课文,首先要理解编者的两个意图:第一,理解鲁迅先生对进步青年的关怀之情,第二,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因此,教学的时候,要在指导学生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学会课文规定的生字生词,领悟并积累优美的词句,还要教会学生进行人物描写。如何指导学生描写人物的外貌呢?我先出示《一面》中写鲁迅的外貌的句子让学生反复品读:“黄里带白的脸,瘦得叫人担心;隶体一字的胡须;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左手捏一枝黄色烟嘴,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穿着牙黄羽纱长衫。”然后讲解:这些描写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学生把这个例子读通了,理解了,就掌握了肖像描写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了。

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1、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任何创造都源于某种理解。把例子理解了,就可以根据例子的基本内容进行创造。教师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论断:“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具体施教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需要提出一些限定条件,以适度增加训练的难度,提高训练的质量。这种训练,以感知阅读为基础,需要有选择地引用课文,有条理地安排顺序,有理智地评析材料,是创造性阅读的理想形式。例如,我教《皇帝的新装》时,设计了《一个……的皇帝》的题目,要求学生用课文材料说说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皇帝,有的学生说“一个爱穿新衣的皇帝”,有的说“一个不理朝政的皇帝”,有的说“一个受骗的皇帝”,有的说“一个愚蠢的皇帝”,有的说“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每个学生都用课文中的具体材料作自己观点的依据,津津乐道。

2、正确理解教材文本的价值取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该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实际操作中,有的教师为了显示教学的创造性,没有把“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与“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统一起来,致使语文教学出现了“价值取向”与“独特体验”不和谐的现象。例如,有位老师教《三打白骨精》后让学生谈感想,有学生说:“我非常敬佩白骨精,因为他一次次失败,却没有被困难吓倒,继续努力,不泄气。”老师听后表扬学生说:“你的见解很独特。”这位学生的见解真的很独特,这一点,老师指出来了,但老师却没有指出学生的见解是错误的。白骨精狡猾善变,如果狡猾的行为被视为聪明来欣赏,丑恶被当作努力来敬佩,那学生就无法正确识别现实生活中的假、冒、骗的丑恶行为了。老师对学生的见解的肯定,偏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只有把独特体验与价值取向统一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性。要到达这种境界,就要吃透教材。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北方日光温室葡萄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有关汉语外来词的性质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