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08-10 05:26:28

小学语文“少教多学”的教学策略

“少教多学”并不是一个新的教学理念。古代教育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其中“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说的是: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看来“少教多学”的观点,几千年前,古人就在研究了!而当前基础教育教学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传授性或接受性课程占据了太多的份量,而学生缺少时间、空间,也没有精力去自己能体会教学活动,导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成为一句空话。在教育教学改革的今天,实施“少教多学”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一、“少教多学”蕴含的涵义

(1)教与学的关系上,“少教多学”从全面依靠教师的“教”转向更多地依靠学生的“学”,实现教与学的统一。教与学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少教多学”强调教师“教”的思路与学生“学”的思路尽可能有机统一起来,把分离的“教”与“学”统一起来,解决了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2)教学目标上,“少教多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目标,真正体现知识、能力、态度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少教多学”通过激发学生的主体学习,有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3)教学主体上,“少教多学”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少教多学”思想体现了教的出发点和归宿都落在学生的学上,使“教”与“学”的矛盾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4)教学时间的安排上,“少教多学”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少教多学”即是要减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时间,给学生以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敢于去想象、动手,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动机,鼓励学生形成创造意识。在“自我学习时间”内,学生可以作为“学习的主体”参加到教学之中,按个人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目的的学习。

(5)教学过程上,“少教多学”强调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教师在了解学生学情的基础上,针对学生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发现存在的问题适时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调整与选择。这样,使教的工作与学的活动构成了有机的教学关系,也使教师的教更具有针对性。

(6)教学内容上,不是教师轻松了,而是要求教师有更高挑战目标。“少教多学”突出教学内容的探究性、问题性及生活性。让学生有更宽广的时空,在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吸取更多的知识。

二、少教多学的策略

1.把握“学生多学”的要领

(1)把研读课文的时间还给学生。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教学理解为: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语文教学应当是研读课本。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领悟课文内容,学会更多的写作方法,而多数的语文教师的“讲”,取代了学生的阅读思考,这是“教师多教,学生少学”的表现之一。要颠倒这“一多一少”,我们必须把有效阅读的时间全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2)把自主学习的时间权还给学生。“少教多学”之“多学”,并不是多读书、多背教材,教师要通过“少教”将学生的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将学生引向积极学习、深度学习、独立学习的境界。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自交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主动的发展、健康的发展。

(3)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学生要多学,必须保证有独立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摆脱对教师的依赖。自主选择、自主思考、自主提问、自主领悟。如果经过学生个体思考可以习得、领悟的学习内容,应该依靠其个人能力独立完成。如今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教师讲得过多,搞“满堂灌”、“填鸭式”这一弊端,教师的“讲”侵占了学生自学的时间。而“少教多学”能科学地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比例关系。把学习活动的空间权还给学生,我们认为应当做到“统一”:在活动空间上,做到“自动”与“互动”和谐统一;在内容空间上,做到“教师引导”与“学生研学”和谐统一;在范围空间上,做到“师动”与“生动”和谐统一;在教学的维度上,做到知识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和谐统一。少教多学最终要使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达到学习的最高境界。

(4)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学问、学问,学生要问,与“多学”相伴的就是“多问”。在教学中,“提不出问题”的课也不能算是好课。高效课堂下的少教多学要求学生“有问”“善问”“会问”的课堂,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习,合作探究,课堂上给予孩子一定的学习时间,给学生留下思考、质疑的时间,教师有效地进行引导,从而更好地解决了教学重点,学生印象深刻,很好的掌握教学内容。对学生的提问必须及时地进行激励,营造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诱导学生以持久、稳定的学习兴趣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5)把学习的体验权还给学生。“少教多学”中的“少教”并不是不教,而是更高质量、更高技术含量的少教。少教多学要让学生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去积极探索发现,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见解的习惯,为课堂上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应该相信学生,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们爱学、乐学,绝大多数的知识都能学会。

2.把握“教师少教”的要领

(1)实行“五要”促使教师“少讲”。一要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脑、眼、耳、口、手、笔,以杜绝“教师什么,学生学什么”;二要提倡学生高质量的发问,以杜绝教师“满堂问”;三要减少单一“看”屏幕的时间,最好图文并茂;四要让学生动起来,把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五要给学生留出恰到好处的思考空间,学生在对话和交流中分享了彼此思考的经验和知识,学生自然而然的达到“多学”。

(2)实施“ 六讲六不讲”,促使教师“精讲”。六讲:讲好重难点;讲好规律;讲好方法;讲好易混点;讲好易错点;讲好易漏点。六不讲:不讲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讲跟教学无关的话;不讲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打消学生积极性的话;在学生思考过程中不要急于插话。减掉不必要的提醒和不必要的指导,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这也是多学的一大策略,这样会让高效课堂变得更加精彩。

少教多学是一种值得我们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只要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语文课就会在更大程度上吸引学生,语文课堂的效率就会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秉持“少教多学”,恰当的处理“少教”与“多学”的关系,逐步形成一种符合当代教育理念的教风和学风,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从而促进课程改革沿着科学、健康的道路发展。

上一篇:幼儿经典诗文吟诵教学的几点探索 下一篇: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