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及干预措施

时间:2022-08-10 04:29:27

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分布特征及干预措施

摘要:目的:对肿瘤科放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分布特征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抽样选取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我院肿瘤科放化疗患者400例,对患者病情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分布及病原菌分布特征。结果:在400例样本中,总感染率为8.9%(35/400)。肺癌和食管癌医院感染率分别为19.2%和16.9%,位居前两位。主要的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38.9%),胃肠道(22.6%)和泌尿生殖道(21.3%)。革兰氏阴性杆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20.8%和15.8%;革兰氏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9.5%和6.3%。真菌感染占12.7%。结论: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放化疗病人感染监测,并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医院感染监测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肿瘤患者机体往往伴有原发性免疫力低下、加上长期接受放疗或化疗等治疗手段,较非肿瘤患者更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肿瘤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各级医院感染监测的主要科室之一 。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严重者往往死于终末感染。为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同时加强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本研究对2013年4月~2014年5月期间我院肿瘤科医院感染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随机抽取我院肿瘤科放疗和(或)化疗患者400例,男性232例,女性168例。

1.2 方法

医院感染的诊断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年版)进行。对肿瘤科放化疗患者的各种疾病的医院感染率、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检验,P

2 结果

2.1 肿瘤科不同疾病放化疗患者的医院感染率

结果如表1所示,不同肿瘤疾病的医院感染率不同,位居前两位的是肺癌和食管癌,感染率分别为19.2%和16.9%,显著高于其他各种疾病(P

表1 不同肿瘤疾病的医院感染率

2.2 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分布情况

如表2所示,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38.9%)、胃肠道(22.6%)、泌尿生殖道(21.3%)、皮肤软组织(8.6%)、血液(3.6%)和其他部位(5.0%)。

表2 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及构成比(%)

2.3 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

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氏阴性杆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分别占20.8%和15.8%;革兰阳性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9.5%和6.3%(见表3)。

表3 肿瘤放化疗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

3 讨论

肿瘤病人由于自身免疫力低下,同时长期使用化疗或放疗容易抑制骨髓功能使粒细胞减少,造成细菌或真菌感染,成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加上肿瘤疾病的特殊性,肿瘤科医院感染问题已成为国内外临床研究关注的热点之一 。医院感染可导致癌症患者症状加重和死亡率增加,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规律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共调查了400例不同肿瘤患者,发生医院感染35例,平均感染率为8.9%。在所有肿瘤疾病中,肺癌的感染率最高,达到19.2%;其次为食管癌,感染率为16.9%。与文献报道相符。这提示,我院肿瘤科应加强对肺癌和食管癌病人的感染监测、以降低其感染发生率。对我院肿瘤科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调查显示,居于首位的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38.9%),其次为胃肠道(占22.6%)和泌尿生殖道(占21.3%),其他常见感染部位还有皮肤软组织和血液。调查结果显示,在分离的221株病原性细菌中,革兰氏阴性菌按构成比从高到低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20.8%)、大肠埃希菌(15.8%)、阴沟肠杆菌(9.5%)、非发酵菌按构成比由高到低依次为鲍曼不动杆菌(8.6%)、铜绿假单胞菌(8.1%)、嗜麦芽假单胞菌(4.1%)、革兰氏阳性球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9.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3%)和肠球菌属(4.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氏阴性杆菌中,以ESBLs酶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AmpC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较为严重;而非发酵菌中以产MBL酶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中,耐药现象以MRSA和MRCNS较为严重。真菌感染是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且呈上升趋势。本结果显示,我院肿瘤患者真菌感染率为12.7%,其中又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67.9%)。

针对较为严重的医院感染率,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结合本院实际,我们采取的干预措施包括:①加强科室医护人员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树立规范操作的意识;②在医疗护理工作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手卫生,规范使用正确的洗手方法,医护人员手卫生是控制外源性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③严格执行医疗和护理制度,对于陪护人员和探视者进行科学管理,对容易诱发严重感染的患者实施保护性隔离措施;④监督消毒人员定期定时对病房进行消毒,以防止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入侵患者。

总而言之,肿瘤科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放化疗病人感染监测,并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怡云,姚伯程,胡红莲. 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85-487.

[2]温海琦,谌晓燕,张银辉,等.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药物敏感性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08):1728-1729+1732.

[3]薛春丽,李伟玲,申春燕.老年肿瘤放化疗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391-4393.

上一篇:1例分娩前会阴Ⅱ度裂伤行侧卧位接产的体会 下一篇:第三产程中缩宫素三种给药途径对减少产后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