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程下建设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时间:2022-08-10 04:05:56

浅析新课程下建设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摘 要:针对基于活动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提出基于活动的小学数学课堂应包括:课堂导入活动、课堂提问活动、课堂结束活动等。

关键词: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结束

一、课堂导入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一般包括复习导入、演练导入、生活导入、设疑导入等多个类型,不管是哪一种类型的导入都需要教师设置相关的活动开始具体的教学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学导入是一堂新课的起始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第一,简短的导入能够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第二,巧妙的导入,可以逐渐引起学生的兴趣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复习与总结性的导入可以引导学生快速地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

第四,每个导入都帮助学生顺其自然、快速地进入课题。这是导入最直接的作用。

二、课堂提问活动

提问活动是每一个学科必不可少的活动,更是小学数学课堂比较常用的教学技能。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主要分复习式提问和启发式提问两大类。一方面,小学数学课堂的提问需发挥复习与启发作用。通过该问题的引导,学生经过讨论回答,可以促进其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另一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注意其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启发性,难易适中,要注意学生的特点及课堂时机等。

三、课堂结束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结束活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主要起到四方面的作用:

第一,归纳整理知识,使学生接受的知识系统化。例如,“圆柱的表面积”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知识点以框架图的方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学习将本堂课的知识以系统的方式进行整理。

第二,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强化,使学生快速把握课堂所学的关键。例如,“圆柱的表面积”课堂结束时,教师可以将课堂的知识点以框架图的方式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的系统化巩固。

第三,教师快速地获得反馈信息,检查本堂课程的教学效果。例如,“立体图形的认识”章节结束时,教师可以最后以“比较正方体与长方体的特点;比较圆锥与圆柱的特点。”两个问题复习课堂所讲。

第四,教师引导学生对于所学知识及情感进行拓展与延伸,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学习完“正反比例”时,教师可通过“设置练习题”结束课堂所学。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参考文献:

[1]刘彩艳.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J].才智,2010(33).

[2]谭朝祥.浅议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实施的策略与途径[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2(8).

(作者单位 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昌第三小学)

上一篇:重视互动的有效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下一篇:There be结构语法课教学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