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计算机学科学生通识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8-10 03:49:03

关于计算机学科学生通识教育的思考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20-0077-02

摘 要:通识教育是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剖析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并结合软件学院针对复旦学院新生开展通识教育的多项举措,说明如何利用良好的大学氛围,推进计算机学科的通识教育,以实现全面育人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计算机学科;复旦大学;复旦学院;软件学院;通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通识教育的发展渊源及其涵义

无论在欧美或者我国,通识教育都能找到其发展的历史渊源。在欧美,自古希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精神而起,通识教育在美国迅速找到了发展的土壤。1928年的“耶鲁报告”,1945年的“哈佛红皮书”,乃至哈佛大学在300年的历史中围绕通识教育进行的几次大改革,都印证了通识教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每一次发展与改革中,通识教育都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在推进通识教育改革的同时,高校对大学理念、教育使命和培养目标等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

在我国,通识教育又被称为“博雅教育”,其含义是“广博而优雅”。20世纪初,通识教育的理念为一些学者所关注,但因当时社会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行。改革开放以来,通识教育才渐渐回到教育界的视野之中,特别是90年代以来,通识教育为很多学者所关注,也渐渐地成为高等教育界的热门话题。千禧年之后,很多高校纷纷以实际的改革措施实践着通识教育的理念,高等教育界进入了一个对通识教育反思改进的阶段。

通识教育的“通”从学习内容方面来理解,是指受教育者除了接受专业知识的学习之外,还需要进行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涉猎,即所谓文理渗透,各学科彼此交融。就学习的目的而言,通识教育强调对人格的培养,重在提高人的全面综合素质,包括社会责任感、人生价值观、以及科学创新精神等。就学习的过程而言,通识教育更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强调其主动性,更凸显“人的解放”的过程。

2 国内高校推行通识教育的举措

通识教育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正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复旦大学作为国内知名高校,其倡导推行通识教育的理念已有20多年的历史。自20世纪80年代苏步青、谢希德校长倡导的学生全面发展,学校要培养文理相通的交叉型、复合型人才,到90年代倡导的“通才”教育,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为目标,再到后来按学科大类构建了综合教育、文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三大课程板块等的改革,都为全面实施通识教育创造了条件。2005年复旦学院的成立,对国内高校的通识教育来说,是一种制度性创新。复旦学院不仅是一个教学单位,也是一个学生管理单位。学院下设教学、学生工作和导师办公室,并组建了四个书院:“腾飞书院”、“克卿书院”、“任重书院”、“志德书院”。每个书院的名字都有自己的典故,比如“志德学院”是为了纪念复旦创始人、第一任校长马相伯,其名志德,字相伯。取其意,明志且道德高尚。“克卿书院”是为了纪念医学院创办者颜福庆,其字克卿。这些方面看似平凡,却易于强化学生对学校历史的认同感。复旦学院的成立,对通识教育的学制做了定量规定,即所有本科新生入校后,原则上不分专业,统一接受一至两年的通识教育(一般为一年,但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为两年)。除此之外,还推出两大重要举措:一是建立了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二是成立了通识教育研究中心。在机制保障以及内容完善的基础上,通识教育的实施步伐自然而然就加快了。

新机制的形成需要探索,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复旦学院的成立,为通识教育的推进带来了曙光,但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比如2005年第一批进入复旦学院的学生,打乱学科专业后被安排到各个书院,一个宿舍的学生基本上来自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这样的住宿安排有其合理之处,不分文理,不分专业,易于促进不同学科学生之间的交流。但实际上也带来了很多问题,比如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年级一般还是会有和专业课程相关的内容,除了课堂听课之外,课后还需要花较多时间做lab和project。相比之下,同一宿舍的文科生课程压力稍小一些,因此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也就比较充裕。这样一来,如果自控力不够强,再加上想从高中紧张的学习状态中放松出来的心态,部分理工科学生一年级往往就在浑浑噩噩中度过,成绩自然不理想。这些学生到二年级进入具体专业之后,课程危机就成了棘手问题。实践中发现了这些问题,自2006年之后,复旦学院将不分文理的住宿安排调整为文理大类基本一致的住宿安排,即相近学科的学生尽可能住在一起。这样大学科之间的学生仍然可以进行不同专业知识的交流,而且学业压力基本相近,更有利于平稳过渡到二年级以后的专业学习之中。

3 计算机学科的通识教育

上面谈到复旦大学推行通识教育的一些举措,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良好的学校大氛围固然重要,但如何结合自己学科的特点,扬长避短,促进学生的通识教育,也是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的问题。在此,结合复旦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就软件学院实际开展的一些工作来做具体介绍。

复旦学院的成立,从工作内容来说,将原本属于院系的工作“分”了出去,比如对一年级新生的学籍管理。但从工作职责上,院系的责任并没有减轻,反而变得更为重大,因为对于新生的培养将直接关系到大学四年的整体教育质量。因此,软件学院除了认真执行学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制度举措之外,根据专业特点,从制度保障和内容管理等层面入手,针对一年级本科生给予了较多的关心和关注。

(1) 推行小班导师制度

为了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在复旦学院专职、兼职和特约导师组成的庞大导师团之外,软件学院拥有自己的导师队伍,该队伍当中的每位成员均具有博士学位,部分老师具有副教授职称。他们除了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之外,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为一年级新生搭起沟通的桥梁。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均不超过20名,对学生的教育基本上能够达到全面关注、全程覆盖的程度。导师们采取经常性谈心的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情况、学习情况,指导学生合理选课,并对课程的学习进行引导。除此之外,还在学生的心理调适、学习目标、发展道路、能力拓展等方面进行个性化的、切实有效的关心指导,并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发展目标,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工作、学术科研等活动。

通识教育强调对一个人知识、能力和人格的培养,简而言之,就是希望通过良好的教育培养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学生,使其不仅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而且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奉献和服务精神,善于与他人共事,能够适应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要求和竞争要求,能够为社会所用。因此,围绕上述目标并依据学科专业特点,导师们开展了多项切实有效的工作,比如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软件程序竞赛,网页设计大赛等;在锻炼学生的社会能力方面,指导学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等活动。

(2) 扩大机房文化的影响力

每个学院都有自己的文化,也都有自己宣扬学院文化的方式,比如复旦学院的每个书院都有自己秉承的内容,从这四个书院的院训对联上就可以看到,志德书院的院训对联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而后游于艺;修其身齐其家治其国,必先正其心”;腾飞书院为“乾始坤承,通彻古今上下,总是鸢飞鱼跃;静虚动直,浑忘物我内外,无非月满潮平”;克卿书院为“读书面对圣贤,当知所学何事;立志胸存社稷,但求无愧于心”;任重书院为“力学如为山九仞,高须加一篑;行仁若法海十分,满尚纳千流”。这些院训均取材自著名书院,如志德书院院训取自南昌友教书院,该院训一方面体现学校文化精神和对学生的道德要求,另一方面旨在制造一个博雅的读书氛围,激励学生努力奋斗。

文化精神、爱国荣校的主题内容作为通识教育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其意义非同小可。对于软件学院来说,因教学需要,配有自己的专用机房,机房全天候向学生开放,机房的存在,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课程实验需要的相关软件和硬件的实验环境,学生可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验进展情况在机房开展实验,更为重要的是,机房营造了一个和谐友好、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在这里,有同龄的伙伴,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随时可以提供辅导帮助的机房管理员老师,其积极上进,团结进取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常来坐坐,愿意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因为在这里总能发现和找到不断向前的动力和源泉,总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机房文化成为学院文化的一个缩影,因此机房文化建设在学院通识教育的实施中也显得极其重要。

(3) 开展学院领导亲生会

为使一年级新生对学院有更多的认识和了解,在通识教育中对专业学习保持一种正确的态度,以便平稳过渡到二年级之后的专业学习,学院院长、副院长、学生工作负责人等领导每个学期都会通过座谈会、班级讲座、社团活动等方式,走近学生,向学生传达学院的育人理念,培养目标及教育定位。同时,为更好地推进学院人才培养工作,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学院提供了很多条件支持和鼓励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以促进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主体的多元化,形成有意义、有实效、有活力、有创新的育人体系。比如学院出资建设了学生琴房,并购买了多种音乐设备,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4) 丰富校区文化生活

复旦学院针对一年级新生开展了很多切实有效的活动,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推进通识教育的实施。比如举办大师级的人文社科类、自然类讲座,组织艺术社团活动,安排校外参观访问、组织志愿者服务社会等等,这些内容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服务社会、奉献自我意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对于软件学院来说,由于一年级新生的学习和生活区域在邯郸校区,二年级将转入张江校区,因此除了需要针对专业特点举办相关活动以推进通识教育之外,还有另一问题需要关注,即如何加强两个校区学生之间的沟通了解,建立并增强他们之间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为此,学院开展了校区间的双向交流活动,比如让大一新生参观新校区,感受新校区,并通过切实行动参与新校区的建设。让高年级学生通过面对面的学业指导、交流,增加与新生的感情等。

除了通过上述一些方式加强对一年级新生的通识教育之外,软件学院还针对其他年级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开展了很多工作,包括课程体系、师资力量建设、企业合作、国际合作等等,希望通过这些切实有效的途径将通识教育进行到底。

4 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通识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很多人的努力,包括高校领导、高校教师,甚至需要社会各界给予关心和支持。对于计算机学科来说,除了可以利用良好的大学氛围之外,更需要针对学科自身的特点,在推进通识教育的过程上,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参考文献

[1] 熊思东.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改革及其给我们的启示[J].教育论坛,2007,(7).

[2] 秦绍德.学习与探索:复旦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和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6,(15/16).

[3] 苗文利.中国大学通识教育二十年的发展现状及理性省察[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4] 檀钊.高职院校应慎行通识教育[J].高校教育管理,2007,(4).

[5] 乐毅.90年代以来我国通识教育研究的缺憾与偏颇[J].现代大学教育,2007,(3).

[6] 郭旭.论大学通识教育[J].高教高职研究,2007,(11).

上一篇:我校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应用型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