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例牙周牙髓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10 03:03:06

83例牙周牙髓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德阳市口腔医院口腔内科,四川 德阳,618000)

【摘要】 目的:为进一步对做好牙周牙髓综合征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83例牙周牙髓综合征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采用针对性治疗与观察。结果:经6~12个月随访,83例(115 个患牙) 患者中显效41例(60 个患牙),占49.39%;好转32例(38 个患牙),占38.55%;无效10例(17 个患牙),占12.06%;总有效率是87.95%,结论:对于牙周牙髓综合征的患牙应查清病源,制定计划,系统治疗。

【关键词】 牙周牙髓;综合征;临床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make pulp periodontal syndrome treatment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Methods: 83 cases of pulp periodontal syndrome patients as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to the patients using targeted therapy and observation. Results: After 6 to 12 months of follow-up, 83 patients ( 115 teeth ) patients in 41 cases ( 60 teeth ), accounting for 49.39%; 32 cases improved ( 38 teeth ), accounting for 38.55%; invalid in 10 cases ( 17 teeth ), accounting for 12.06% of the total efficiency is 87.95%; Conclusion:Periodontal syndrome teeth should identify the etiology,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

【Key words】 periodontal endodontic; syndrome; clinical analysis

牙周牙髓综合征是有不同来源、不同预后的一组疾病。同时兼有牙髓炎和牙周炎的综合症状,临床表现比较复杂,疗程长,其临床治疗的预后相对较差。多见于中老年患者,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呈上升趋势。本课题主要以83例牙周牙髓综合征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83例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采用针对性治疗与观察,为进一步对做好牙周牙髓综合征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于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我医院83例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1~69岁之间,总共115个患牙。平均年龄42.36±14.61岁。其中男性为47人,平均年龄43.15±15.06岁;女性为36人,平均年龄40.39±13.12岁。1.2 研究内容及方法:1.2.1  问卷调查:以单独调查方式,采用统一选项式问卷调查表,主要包括: 社会人口学资料、生活饮食情况、疾病史等。1.2.2 诊断标准:患牙有牙髓炎及根尖周炎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如冷热刺激痛、自发痛、夜间痛、咀嚼痛、叩击痛等;同时伴有牙周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如深牙周袋、牙周脓肿、牙松动。X线片可见牙周膜间隙增宽,牙槽骨不同程度的吸收,及根分叉、根尖周等病变。1.2.3治疗方法 根管治疗对牙髓无活力的患牙,尽可能及时进行常规根管治疗;对于牙髓尚有活性者,可在局麻下进行。在根管治疗过程中,根管预备尽可能彻底,尽量完善根管消毒,并严密完成根管充填,防止超填、欠填,杜绝漏填。

牙周治疗根据患牙的牙周病变程度,分别选用龈上洁治、龈下刮治、牙周袋内冲洗上药、调牙合等。必要时采取牙周翻瓣术等牙周手术治疗。

对合并性病变及由牙髓病变引起牙周病变,病程长、症状重和牙周袋较深而牙髓活力迟钝的牙齿,采取牙髓牙周综合治疗。1.2.4 疗效标准:显效:主观症状消失,牙周袋探诊深度(PD)接近或恢复到正常值,牙周探诊无出血,X线片显示牙槽骨有重建,根尖周病变已消失或基本消失。

好转:主观症状减轻,牙周袋变浅,牙周探诊无出血,咀嚼功能有一定改善,X线片显示原有病变未见明显改变。

无效:主观症状加重,牙周袋加深,不能行使咀嚼功能,X线片显示骨吸收破坏区扩大。1.3 质量控制 根据本次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结合牙周牙髓综合征临床的特点,科学设计实验方法、保证质量及对患者的保密性。1.4 统计分析 选取拟分析的因素,分别予以分级和数量化。将问卷调查内容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统一录入计算机,建立 SPSS数据库,通过计算机逻辑校对和抽样复核确保资料录入的准确性。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2 结果

经6~12个月随访,83例(115 个患牙) 患者中显效41例(60 个患牙),占49.39%;好转32例(38 个患牙),占38.55%;无效10例(17 个患牙),占12.06%;总有效率是87.95%,见表1。

表1 83例患者临床治疗情况[n(%)]3 讨论

牙髓与牙周组织均起源于中胚叶组织,有密切的组织联系,成为生理与病理状况相互影响的基础[1]。牙髓病和牙周病都是感染性疾病,细菌、毒素和组织炎性产物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发生联合病变.牙髓牙周主要交通途径是根炎孔,侧副根管,感染的牙髓与牙周临床指数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另外,牙本质小管一端连接牙骨质,一端通达牙髓,特别是在牙周病的情况下,牙骨质破坏,牙本质小管直接暴露于牙周袋内,细菌及其他代谢产物,也可经牙本质小管渗透进入牙髓,成为牙髓、牙周感染的来源。

牙周牙髓综合征是发生于牙髓、牙周组织的联合病变,由于多伴有严重的牙周损害,临床治疗的预后相对较差。对于牙周牙髓联合病变,须针对初始病因制定治疗计划。治疗中对于患牙有牙周袋,而牙髓尚有活力的,是否进行牙髓治疗,须谨慎处理。经牙周治疗效果不佳,活力迟钝的牙齿,X线片示牙周病变波及到根尖的1/3时,不宜保守,应进行完善的牙髓治疗。及时去除炎症的牙髓组织,可阻止其对牙周组织的进一步损害。由于牙髓炎症扩散到牙周的途径不仅仅是主根管和侧支根管,牙颈部的牙本质小管同样是感染扩散的重要途径[2]。积极去除牙周病的致病因素,包括牙周洁治、去除龈上和龈下牙石、菌斑、调黯,都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重建。

牙周牙髓综合征早期行牙周治疗时首先应控制菌斑。控制菌斑是治疗牙周病的必要措施[3],其认真确实的菌斑控制可以预防牙周病进一步发展,它贯穿在牙周病治疗的整个过程。所以牙周病的治疗菌斑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嘲。经过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去除牙周袋内的慢性炎症组织,对临床早期出现牙周牙髓综合征,牙髓症状较轻者,患者不愿接受开髓治疗的情况下,可以取得有效治疗。但在牙髓症状典型而行单纯牙髓治疗未行牙周治疗,没有去除根本的病因,虽然因行牙髓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但牙周病因未得到及时的处理,牙周病可继续发展,所以临床治疗有效率偏低。

本研究发现牙周牙髓综合征采用综合治疗有效率达到87.95%,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法.明显好于单纯的牙周或牙髓治疗。在综合治疗前要注意根据患者临床表现[4],认真分析患者的年龄,发病过程,患牙病变的程度,系统完善的牙髓、牙周及全身综合疗法有利于全面去除牙周、牙髓的病变,而且有利于牙周组织的重建,使疾病得以治愈。参考文献[1] 张举之.口腔内科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265-267.[2]曹采方.牙周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35-145.[3] 林 江.对牙周病患者进行菌斑控制管理的研究[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10):583-564.[4] 高 翔.86例牙周牙髓综合征的临床分析[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9,19(12):689-690

上一篇:高脂血症与脂肪肝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护士分层管理模式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