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折射》课件制作综述

时间:2022-08-10 02:53:01

《光的折射》课件制作综述

特色与亮点

《光的折射》采用“开放式”开发方案,每一模块都形成相对独立的文件,运用时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对各部件进行选择、组合。课件菜单采用XML文件结构,只需利用课件提供的编辑器进行简单编辑,即可实现课件结构的增删、顺序调整等再制作。课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研究性的学习平台,能够按照“双主”教学思想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课件还提供了思维导图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利用记忆、阅读、思维的规律,协助学生在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从而开启大脑的无限潜能。

制作背景

本课件选自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二章《光现象》第四节,光的折射是重要的光学现象,是理解透镜成像的基础,又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本课件拟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本节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几节课的学习活动做铺垫。

设计思路及内容结构

为充分体现“自主学习 、主动学习”的学习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己动手、亲身体验,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课件提供了“自学入口”和“课堂入口”两个不同的入口,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以及学习方式。

1.自学入口

(1)确立概念

首先,我通过实验观察中的“筷子弯了”、“硬币移动”(如图1)和“光线折了”三段视频让学习者对“光的折射”这一物理现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我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立“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会发生偏折”概念(图2)。

(2)实验探究

用“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研究性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交流,该工具一改“演示”模式为“体验”模式,只有在充分实验的基础上才能够看到动画的模拟,充分体现了“多媒体学习工具”这一大赛主题。在自主活动中,学生能初步探究物理规律、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敢于质疑、善于合作、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图3为拖动滑块观察入射角、折射角变化的探究实验。

图3

(3)现象解释

首先通过动画模拟“筷子弯了”(如图4)、“硬币动了”(如图5)、“海市蜃楼”(如图6)、“水变浅了”等折射现象形成的过程,并分析其原理。然后再由视频揭开光的折射秘密,引导学生对照实验数据感知物理现象,并试着解释这几种现象形成的原因。既增强了实验的权威性、真实性、可信性,又使现象的解释变得生动、形象、有趣并且一目了然。

(4)趣味实验

通过“池中叉鱼”(如图7)实验进一步验证折射现象的存在,理解明明我们“亲眼所见”的鱼就在眼前却叉不到的“怪”现象。再由“人造海市”(如图8)实验,体验海市蜃楼的神奇。最后再实验验证并模拟“当入射角大于一定角度时折射光线却不见了”的异常(如图9),为高中物理的定量研究埋下伏笔。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物理学习的实验特色,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从而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5)拓展延伸

在“分解七色光”、“透镜原理”(如图10)、“折射率”(如图11)三个实验中加深折射现象的理解,体现折射现象就在我们身边,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树立“生活走向物理,物理走向社会”的学习观,并为下一章乃至高中物理的定量研究做好铺垫。

(6)乐中有学

“光学达人”(如图12)、“神奇之光”(如图13)采用小游戏的方式检验学习效果,首先选择回答几个问题,看看你是否进化为“光学达人”了,再通过透镜的拖拖拽拽,应用反射、折射、色彩叠加原理、点亮“神奇之光”,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而又富有挑战性。

(7)自悟自得

归纳、梳理知识结构,用课件提供的思维导图工具,将所学知识结构绘出思维导图(如图14)、知识树(如图15),还可以保存为XMⅡ文件和位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了起来,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

2.课堂入口

根据教学策略不同对材料进行了必要的取舍,取消了拓展实验、小游戏等环节,而增加了“复习导入”、“重新修订”环节。充分体现出“学习工具+教学工具”的设计理念。

课件采用“开放式”设计,课件内容结构采用XML文件调用方式组织,使用者只需要通过简单的编辑,即可实现课件内容的取舍、增删、调整,使课件更加灵活,能够适应不同的学习策略和教学策略,减少了重复开发的负担。

艺术布局

整个课件以蓝色为主色调,凸显科技主题(如图16)。画面导航区、显示区、装饰区分割合理、层次分明。导航中的一级菜单位于右侧,二级菜单采用下拉式设计,用三角形位置指示当前选择,简单明了(如图17)。

在不影响精美的前提下,采用异色、异质、异形扩大需要强调部分的反差,并且将重要内容放置在显示区的明显位置,让主体引人注目。整个课件虽内容繁杂,但各节次风格、界面布局协调一致而又富于变化,在“大同”中求“小异”,遵循“单一时找变化,变化时求统一”的艺术规则。

关键技术处理

本学习工具的技术难点在于思维导图功能的实现:即实现每个节点图的创建、绘制与保存,知识树的绘制等。该工具是使用Flash CS5开发的,脚本语言采用AS3.0。AS3.0对XML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它功能强大而灵活,符合E4X标准,便于与其他程序进行数据交流。使用XML节点思想非常容易实现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部分代码如下。

1.节点结构

首先定义了如下的节点结构,记住自身以及父节点相关信息。

/* 节点编号

0 /* 父节点编号

定义 /* 节点名称

光的折射 /* 父节点名称

314 /* 父节点x坐标

230 /* 父节点y坐标

301 /* 自身x坐标

293 /* 自身y坐标

0 /* 自身移动后x坐标

0 /* 自身移动后y坐标

2.节点的产生

单击“子主题”按钮时产生一个新的节点,并随机产生其x、y坐标位置:

var xx:XML =

{fatherid}

{mtitle}

{mmaintitle}

{fatherx}

{fathery}

{selfx}

{selfy}

{selfx1}

{selfy1}

jiedian.appendChild(xx);

3.节点的绘制

复制椭圆影片剪辑并使用graphics.lineStyle(1,0x000000,1)、graphics.moveTo(fatherx,fathery)、hb.graphics.lineTo(msub.x,msub.y)三个语句从父节点到自身节点坐标处画线即可完成节点绘制。

4.节点的重绘

随机产生的节点位置可能不符合要求,我们只要拖拽节点,用白色画笔重绘原来线段造成擦出原线段的错觉,然后用绘图语句重新绘制父节点到新位置的线段即可。

5.思维导图的位图以及XML结构的保存实现

savet.addEventListener(Mouse

Event.CLICK,savejpg);

function savejpg(evt:Mouse

Event = null):void

{

var bmd:BitmapData = new BitmapData(629,447);

bmd.draw(hb);

var file:FileReference = new FileReference();

var jpg:JPGEncoder = new JPGEncoder(100);

var ba:ByteArray = jpg.encode(bmd);

file.save(ba, "myImage.jpg");

}

savexml.addEventListener(Mouse

Event.CLICK,savexmlwj);

function savexmlwj(evt:Mouse

Event):void

{

var filexml:FileReference = new FileReference();

filexml.save(jiedian.toXMLString(), "swdt.xml");

}

6.知识树的绘制

拥有了上述XML节点结构后,首先绘制父节点,然后根据兄弟数量加(减)30点计算出x坐标位置,父节点y坐标加上50得出自身y坐标,再由父节点x、y向自身x、y画线完成知识树的绘制。

评价与反思

本课件搭建了一个基于信息技术的研究性学习平台,学生能在其上进行探究、实验、交流,从而在自主地参与这些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或扩大眼界。特别是“思维导图”的引入,从关注学生的学入手,强化“学生为本、学习工具”的制作理念,课件的开放式设计也是有益的尝试。但课件制作还不够精美,某些元件立体感不强,仿真度也不高,艺术效果还不尽人意;课件结构编辑模块智能度还不够高,操作也略显笨拙。

幕前幕后

似火的骄阳抑制不住我们激动的心情,第十届NOC活动决赛如期举行,我们挥洒着辛酸的汗水,带着磨炼的辛苦,享受着成功的喜悦,相约神圣的北京。

更加宏大的规模,更加严密的组织,更加生机勃勃、催人奋进的景象,使我这个NOC的老兵感到荣幸。还是那么包容和豁达,还是那么紧张、“残酷”,还是那么有条不紊而又富有新意……我为选手们的摩拳擦掌、精湛技艺而赞叹,为评委的精彩点评而喝彩,为赛后交流的开放、高层次而陶醉。这里蕴藏着一种精神,那就是拼搏、创新精神。我在思想碰撞、感悟中反思自己的得与失,智慧的火花不断产生,新的灵感不断出现,我规划着明年作品的定位、选题与创意,我暗自下定决心,明年我还会来的。

我喜欢这块创新、超越、激人奋进的热土!

评委印象

当我看到梅传俊老师的课件《光的折射》时,心中涌现出一种迫切想欣赏完的心情。这是因为:其一我过去曾看到过不少梅老师的获奖作品,件件可以说是精品课件;其二《光的折射》这个课题的课件可以说我见过许多设计版本,不乏有精品的课件。但梅老师依然选择这个课题来设计制作课件,必然有他的亮点与创新之处,通过认真的研读,给予我的深刻印象主要有以下五点。

印象一:整个课件色调清晰明快,以蓝色渐变色设计凸显科技主题,也符合大众视觉审美情趣。框架结构,菜单导航区、显示区、装饰区分割合理、层次分明。与过去许多课件不同的布局是,梅老师将一级菜单设计于右侧,二级菜单仍采用下拉式设计,并用三角形位置指示当前选择,交互性强。课件结构简明,界面友好,可操作性强。另外,画面艺术设计上,针对课题中要突现的重要知识点内容,采用异色、异质、异形扩大其反差,并置于显示区的明显位置,使整个课件界面布局协调一致而又富有变化,在“大同”中求“小异”,符合“单一时找变化,变化时求统一”的艺术原则。

印象二:整个课件采用“开放式”设计方案,采取基于积件的设计策略,使整个课件既具有自身的完整性和相对固定性,内容却又相对开放,运用时可以像“搭积木”一样,对各部件进行选择、组合。修改时只需利用课件提供的编辑器进行简单编辑,即可实现课件结构的增删、顺序调整等再制作,使整个课件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和可移植性。另外,课件中集成的媒体多样,选材设置恰当,整体的标准也相对统一。

印象三:课件采用“自学入口”和“课堂入口”两种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性学习的平台,也可以按照“双主体”教学思想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

印象四:该课件提供的思维导图工具也是一大亮点,是在过去众多课件中所见不多的设计。思维导图功能的实现是本课件的主要技术难点,作者充分运用了Flash CS5软件进行编程设计较好地实现了这一功能。

印象五:在课件中展示的语言文字、图片等教学内容应科学,规范。特别对于非本学科教师制作非本专业学科课件时,容易出现文字,图片等教学内容的不严谨现象,应引起注意。例如,课件中的探究实验,关于折射规律的描述欠严谨(不应描述成“入射角与折射角成……比例关系”等,应正确描述成“折射角与入射角成……比例关系”)。课件中的图片涉及到光线的都应该标箭头才是。另外,课件中部分模块功能还可以改进,如内置的这个绘图工具,就这节课题上看功能性不强(本节主要是需要绘画直线功能),而此绘图工具不能实现绘画倾斜直线(光线)的功能。当然,探究实验中的表格数据的保存也是应考虑的。

肖艾 NOC活动评委/江汉油田教育集团

上一篇:信息技术与中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整合 下一篇:应用Moodle平台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