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微

时间:2022-08-10 11:44:02

对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实践与探微

摘 要: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既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责任,又是以学强身、修身养性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学要承载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优良品格、提高学生综合修养的重任,就必然回归到积淀丰厚、精深博大的经典文化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华丰博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重视加强品德修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这既是教育战略指向,又是教学战术指导;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作者结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对此提出见解。

关键词: 小学语文 经典古诗文 诵读教学 实践过程

语文学科既具人文性又有工具性特点,“不仅文以载道,而且在教学中‘披文以入境’,可以产生震撼人心的教育力量”。自先秦诸子到唐宋诗词,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历代散文,这些经久不衰的古典诗词文赋是几千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精华所在,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感和心灵。小学教育是人生之旅的奠基。以培才育德为己任的学校及教师,应充分利用并有效把握小学生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的特点,通过“读诗文韵律、感诗文意蕴、悟诗文情境”等形式,积极有效地开展“传学强其身、育德正其身”的教育教学活动,为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铺路。开展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深远影响。

一、开展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积极意义

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历史性需要。“没有传承,就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实和未来”。历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既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又是中华民族精神品格的凝聚和体现;既是民族文化积淀而成的教科书,又是民族素养的长效滋养剂。炎黄子孙应把传承历史文化视为天职和己任。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发展性需要。“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成败,懂兴衰更替,以更好地开创和发展未来”。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务的中坚力量。通过古诗文诵读,可让民族精神的血液在学生身心中流淌,这是激活传统、继往开来的有力之举。三是现代学生“以学强身、启迪心智、陶情明理”的现实性需要。随着网络快餐文化的直面呈现,现代教育中传统经典文化元素越发减少,加之西方文化的不断侵袭,许多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知之甚少。与现代文化相比较,中华优秀历史文化不只是“传承”的问题,它在提高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修养和识记能力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优势功能;在启智益能、陶情明理和修身养性等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二、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的简要实践

1.潜移默化激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唯情趣论”且缺乏责任自控意识的小学生而言,教师应当寻求寓教于乐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方法,从中收获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活动效果。一是通过张贴古代文人画像,把《论语》、《三字经》、《弟子规》及唐诗宋词等经典诗文名句显现出来,丰富校园文化环境,努力做到“让每一块墙壁都在说话,让每一寸土地都能育人”,从而让小学生常见生趣、日久生情。二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段认知情况,积极开展以学习兴趣小组为主要平台的古诗文诵读活动,并利用传统节日、纪念、庆祝等契机,定期不定期地开展比赛、演讲和文艺表演等活动,为小学生提供充分的展示自我的空间,从中取得“以赛激趣促读”的效应。三是落实课时,在最低标准上保证诵读时间。如每天安排15~20分钟的时间,或每周安排一课时,用于小学生诵读经典或教师指导诵读;红领巾广播站定时播放诗词歌赋和诗词音乐,努力营造“书香满园关不住,一缕墨韵顺风来”的氛围,让小学生经常沐浴在经典文化长河之中。

2.鱼渔相授引导。“一卷在手,朗朗上口”。传统经典古诗文语言精练、意蕴可感,具有节奏美、韵律美的特点,符合小学生乐读好思的特点。教师应本着“授之以鱼”和“授之以渔”并行发展的原则,引导学生进行量的积累和质的提升,逐步赢得厚积薄发之效。如以教材中的经典古诗文教学为载体,教会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和运用方法。再如小学语文教材基本是按照主题编排的,分别渗透着“爱心、惜时、诚信、勤奋”或者其他内容,教师可根据教学进度,布置学生查询并开展补充诵读活动:在教学《只拣儿童多处行》时,学生被文中“春光无限”感染,教师可让学生广泛搜集并诵读相应的古典诗词。再者,引导学生巧背(表演背、据时背、据意背、据情境背和综合背)诗词,以逐步实现厚积薄发的目标。如“据时背”:在某教学时段,从《早春》、《春江花月夜》、《大林寺桃花》到《夏日》、《小池》,从《秋思》、《山行》到《冬景》、《江雪》,让学生遵循“春夏秋冬”的顺序一路踏歌而行,既可激活学趣,又能事半功倍。

3.陶情明理深化。小学经典古诗文诵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反复吟诵的音韵律动中,既可有效培养并强化小学生的理解力、记忆力、感悟力和思维想象力,又能让经典古诗文知识在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反刍、持续发酵,从而在潜移默化和厚积薄发中为他们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性元素,充分发挥开启智慧、增益其能、陶冶性情、明白事理和塑造优美人格等方面的综合性效应。这才是诵读教学的长远战略目标,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内涵之所在。比如:“谁言春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孩子们懂得了孝敬父母和学会感恩的意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导孩子要培养“先国后家、舍私为公”的胸怀气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告诫学生人不要一味地追寻物质主义,否则会陷入丧志的结果……一言以蔽之,常与经典为伍,多与经典同行,既可赢得“熟读唐诗”的学习效益,又能从聪慧睿智的古贤先哲身上和芬芳怡人的古诗文中获得教诲与熏陶。

总之,历经筛选并流传至今的经典古诗文,既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知识宝库,又是思想艺术宝库,我们应无比珍视并充分利用。

上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下一篇: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能力评价及教学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