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0 11:03:15

物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物理科学作为社会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缺少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的时代的自然科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例如,光在汽车中的光学知识就有以下几点:

一、汽车驾驶室外面的观后镜是一个凸镜

利用凸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和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使看到的实物小,观察范围更大,而保证行车安全。

二、汽车头灯里的反射镜是一个凹透镜

它是利用凹透镜能把放在其焦点上的光源发出的光反射成为平行光射出的性质做成的。

三、汽车头灯总要装有横竖条纹的玻璃灯罩

汽车头灯由灯泡、反射镜和灯前玻璃罩组成。根据透镜和棱镜的知识,汽车头灯玻璃罩相当于一个透镜和棱镜的组合体。在夜晚行车时,司机不仅要看清前方路面的情况,还要看清路边行人、路标、岔路口等。透镜和棱镜对光线有折射作用,所以灯罩通过折射,根据实际需要要将光分散到需要的方向上,使光均匀柔和地照亮汽车前进的道路和路边的景物,同时这种散光灯罩还能使一部分光微向上折射,以便照明路标和里程碑,从而确保行车安全。

四、轿车上装有茶色玻璃后,行人很难看清车中人的面孔。

茶色玻璃能反射一部分光,还会吸收一部分光,这样透进车内的光线较弱。要看清乘客的面孔,必须要从面孔反射足够强的光透射到玻璃外面。由于车内光线较弱,没有足够的光透射出来,所以很难看清乘客的面孔

五、除大型客车外,绝大多数汽车的前窗都是倾斜的。

当汽车的前窗倾斜时,车内乘客经玻璃反射成的像在车的前上方,而路上的行人是不可能出现在上方的空中的,这样就将车内乘客的像与路上行人分离开来,司机就不会出现错觉。大型客车较大,前窗离地面要比小车高得多,即使前窗竖直装,像是与窗同高度,而路上的行人不可能出现在这个高度,所以司机也不会将乘客在窗外的像与路上的行人相混淆。

再如下面一个例子

五香茶鸡蛋是人们爱吃的,尤其是趁热吃味道更美。细心的人会发现,鸡蛋刚从滚开的卤汁里捞出来的时候,如果急于剥壳吃蛋,就难免连壳带肉一起剥下来。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刚出锅的鸡蛋先放在凉水中浸泡一会,然后再剥,蛋壳就容易剥下来。

一般的物质(少数几种例外)都具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可是,不同的物质受热或冷却的时候,伸缩的速度和幅度各不相同,一般说来,密度小的物质,要比密度大的物质更容易伸缩,伸缩的幅度也大。传热快的物质,要比传热慢的物质容易伸缩。鸡蛋是硬的蛋壳、软的蛋白蛋黄组成的,他们的伸缩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温度变化不大,或变化缓慢均匀的情况下,还显不出什么;一旦温度剧烈变化,蛋壳和蛋白的伸缩步调就不一致了。把煮的滚烫的鸡蛋立即浸入冷水里,蛋壳温度降低,很快收缩,而蛋白仍然是原来的温度,还没有收缩,这时就有一小部分蛋白被蛋壳压挤到蛋的空头处,随后蛋白又因为温度降低而逐渐收缩,而这时蛋壳的收缩速度已经很慢了,这样就使蛋壳和蛋白脱离开来,因此剥起来就不会连壳带肉一起下来了。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物理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物理规律本身就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总结和抽象。

物理学存在于物理学家的身边。勤于观察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做礼拜时悬挂在教堂半空中的铜吊灯的摆动引起了他极大的兴趣,后来反复观察,反复研究,发明了摆的等时性;勇于实践的美国物理学家富兰克林,为认清“天神发怒”的本质,在一个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日子,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司空见惯的风筝将“上帝之火”请下凡,由此发明了避雷针。

今天,人类所有的令人惊叹不已的科学技术成就,如克隆羊,因特网、核电站、航空技术等,无不是建立在早年科学家们对身边琐事进行观察并研究的基础上的,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上一篇:“给力”的互动教学 下一篇:让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