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言之花芬芳课堂内外

时间:2022-08-10 10:44:42

让语言之花芬芳课堂内外

现代社会口语交际的能力日益重要,在《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口语交际”的理念十分明确,这就是:“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一、巧语过渡,应对意外

请看张老师在讲述屠格涅夫的《麻雀》一文时的片段:

师:坠地的小麻雀眼看就要葬身猎狗之口,生死关头,是老麻雀用自己的身体保护了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什么爱?

生:母爱。

师:是啊,母爱最伟大――

忽然,一学生举手问:文章中并没提到这只老麻雀是母亲啊,为什么不能是父爱呢!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顿时议论纷纷。张老师望了望同学们,微笑着说:“这位同学真是善于思考,下面咱们再读一遍课文,看文中是否有我们想要的信息?”

重读课文后,学生们纷纷摇头。张老师稳定了一下情绪,微笑着问:“既然文中没透露老麻雀是母亲还是父亲,那这种爱应该是什么爱呢?”

学生们纷纷发言,有一个学生答道:“老麻雀表现出的是一种亲子之情。”话音刚落,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张老师走下讲台,握住那个回答问题的学生的手说:“是你让我们离真理更近了一步。”

张老师用巧妙的语言把问题重新过渡给学生,让全体学生一起思索,寻求答案。这样做不但培养了学生学思结合的学习习惯,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给学生口头交际能力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真情激励,兴“风”作“浪”

课堂中,教师面对学生的发言,不假思索,无所用心,或以含糊不清的“哦”“嗯”来回应学生的精彩发言,或者只会一个个地点将,漠视学生的发言内容,不但培养不了学生的口头交际能力,还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激情。如《和妈妈说说心里话》的习作课上一位教师的表现:

生1:妈妈,我总是惹你生气,我们总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我知道自己没有成为你想看到的那个人。女儿总想找机会向你道歉,却总好像说不出口。

师:嗯。谁再来说?

生2:妈妈,每当我放学回到家,第一眼看到的是您那关切的眼神和热气腾腾的饭菜;每当我最无助和灰心的时候,是您鼓励了我,才让我有了信心……

师:哦。谁还想说?

面对学生这样真情的陈述,教师只有以同样真情的激励,才能保持这种激情,产生良好而稳定的后续效应。教师该怎样真情激励呢?比如第一个学生发言后,可以这样说:“我听到了一个女儿心跳的声音,作为老师,我真的很高兴,我想,你妈妈如果听到了你的心声,眼睛也一定会湿润的。谢谢!”再如听到第二个学生叙述后,教师可以这样点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怎么也无法报答的,但只要有感恩之心,有报答之行,就应该赞赏。从你的发言中,我看到了一颗赤诚的孝心在闪亮。”

三、批评得当,暗渡陈仓

笔者在批阅作文时,发现小明的作文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于是把他请到了办公室:

“小明同学,这段时间你的语文学得不错啊,进步挺大的!这次的作文就写得很好,老师打算把你的文章作为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学习。”

小明既惊慌又难为情地说:“啊?老师,不要了,我写得不怎么好……”

我故作不解地说:“为什么呢?你看,这一段文字写得多形象,尤其是‘桀骜不驯’一词用得多好啊,可以说说你当时的思路吗?”

“……”露馅了,小明无言以对。

我继续追问:“怎么了,是不记得了,还是不好意思啊?”

看来实在瞒不下去了,小明只好老实交代:“不是,老师――我从作文书上抄了些……”

果然不出所料,我严肃地问小明:“哦,那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我觉得同学们的文章都写得很好,自己写得太差很丢人,所以就抄了些。”小明惭愧地低下了头。

我语重心长地说道:“原来你是怕写得不好没面子啊,谁一生下来就是作家呀?要相信自己,多学多练,以后一定能写出优秀作文的。”

小明诚恳地说:“老师,我错了,以后我一定自己写,保证再也不抄了。”

面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没有声色俱厉地直接加以批评,而是欲擒故纵,先“表扬”小明的进步,继而说要将他的文章作为范文让全班同学学习,然后一问接着一问,步步试探,促使学生“不打自招”,主动承认了错误。最后再用鼓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有信心去克服困难,不断进步。

四、春风化雨,加油鼓劲

初中学生年龄大都在12―15岁之间,他们的内心都比较敏感。教师与他们交流时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伤害到他们敏感而脆弱的心灵。

刘海是王老师花了不少心血的学生,这次考试看到刘海的成绩还是排在班内15名开外,焦急的王老师认为应该狠狠地刺激刺激他了:“这次考试人家七班进入年级前百名的就有21人,可你呢?同样的老师、同样的时间,在班内还闯不进前15名呢,更别说年级的排名了!不跟别人比,就说你同桌孔军吧,学习多踏实,进步多快!再看看你,一个大小伙子不脸红啊?”训得来了兴致,老师又加上了句:“我就感到奇怪了,你父母还是老师呢,怎么你就这么不开窍?”

王老师本是一片好心,可责备的话语加上严厉的语气,很容易使学生意会为老师对他不满或是不屑。一旦产生这种感觉,一张自我防护的网就会本能地撑开,师生间的关系就会刹那间阻隔起来。如果王老师比较着说事儿时,不是一味地宣泄情绪、讽刺挖苦,而是像下面这样说呢?

“刘海,这次考试,七班进入年级前百名的就有21人,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生,敢不敢跟他们较较劲儿?你同桌孔军进步就不小,考到了全班第五名吧,怎么样?咱们一起努力,先向他看齐?你爸妈都是优秀教师,我教的学生也不能太差了,我们也做出个样儿来让他们瞧瞧。”

鼓励的话语加上商量的语气,将会让学生加入到与老师的交流中来。当学生从老师的话语中,获得了前进的动力、学习的热情,与老师倾心交流则会成为他们主动的需要。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倘若学生时常能从老师的话语中体味感动,在老师的指点下感到豁然,从老师的眼神中读到关爱,那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将日益高大,这种信赖让师生间的交流畅通无阻。

上一篇:浅析影响聋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因素及对策 下一篇:李白《将进酒》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