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课堂:从新技术走向远古

时间:2022-08-10 10:26:36

灵动课堂:从新技术走向远古

古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分量,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由于古诗讲究平仄、押韵,用字凝练,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来说能够很好地理解并背诵都有一定困难。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用新技术学习古文化,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避免由于晦涩的古文而使老师讲解吃力、学生听课困倦,而且还能为师生带来全新体验的轻松教学模式,使经典古诗的教学魅力无穷。以下是我在低年级古诗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一点感触。

一、丰富课堂,展现古诗生动形象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语文学科后,使得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生动、形象、开放、丰富。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巧妙地将课堂开放到大自然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在不知不觉中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其学习热情。采用多媒体展示古诗意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多感官地参与学习,降低了教学字词句的难度,激发了学生学古诗、读古诗的热情。

例如,我在教《咏柳》一课中先使用课件展现春天的各种画面。小朋友们露出了对美丽春景的惊叹之声。教师适时引导小朋友用多种方式来赞美春天,一时间学生的有关知识全被唤起,赞美春天的儿歌、童谣、古诗从他们稚嫩甜美的语调中涓涓流淌。教师适时把握时机,从春天里飘舞的柳树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咏柳”。有了信息技术支撑的导入,成功地引导学生从直观的、有趣的话题开始,进入了文本的学习。

教学中,我还立足对教材中人文因素即文本情趣的深度挖掘,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在以情激趣、以趣诱知、情知和谐的教学艺术流程中充分展现古诗教学的人文趣味和文化精神,使学生在人文的教学过程中理解与体验、感悟与思考。指导学生欣赏课件中的彩图,通过直观形象的感知,进行朗读;再通过教师动情地描绘诗意,借助语言文字体会意境美;第三步播放课件画面,创造一个生动的情境,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动情朗读;最后入境美读,自然熟读成诵,学生在美读中自然而然地升华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开放课堂,激发学生主动探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西方有句谚语:“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很多学生坐在教室里,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却不等于他们都能主动学习,愿意积极地汲取知识。而现代信息技术最大的优势和特点,就是能激发学生探究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产生新思考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高昂的学习情趣、探究兴趣,对学习原先根本读不懂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投入更高的热情。

课堂上,我在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身心特点的基础上,将设计精美且易于操作的课件呈现给学生。学生立即被“画面”所吸引,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被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他们好奇地发现了怎样认识生字朋友、怎样去了解古诗的意思、怎样欣赏古诗朗读、怎样评价自己和小伙伴的学习情况、可以怎样配乐背诵……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在学习和探究中有了许多的创新和发现。教学中可以发挥互动优势,让学生自己管理学习任务。即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学习什么,确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学生戴上耳机,独立自主地选学电脑中提供的多首古诗。在这几首古诗中,除了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绘制了文本的精美动画彩图,还在古诗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设计了几个图标,用来辅助学生“欣赏古诗诵读”、“听古诗的意思”、“朗读背诵”、“小组互评”等,再配以悠扬的古典音乐,使原本枯燥的古诗学习入情入境,情趣相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情况自主选择相关类型的古诗,用图标决定自己喜欢的古诗拓展阅读,使古诗学习完全在一种尊重个体、尊重需要的氛围中快乐地进行。像这样,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方式更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独特的发展,尊重每个学习主体,更有利于达到因材施教。在采用任务驱动、自主探究等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教师作为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借助多元的评价方法,着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另外,我利用电脑中的图文和声音向学生提供了一种机器人帮助识字的方法,更符合低年级小朋友的认知特点,使学生克服了在生字面前的畏难情绪,识字读诗变得趣味无穷。我们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遵循其认知规律,综合了多媒体形、声、色并茂的特点,使学生对枯燥的识字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信息技术为课堂插上了一双灵动的翅膀,丰富了课堂内容,创设了一个民主、平等、自主、探究的师生合作氛围,使学生乐学、爱学。古诗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信息化,使教学做到直观性和抽象性相结合,使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诗歌,使课堂氛围融洽,内容深刻。

(作者单位:常州市武进区寨桥小学)

上一篇:扮靓自己的角色 下一篇: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