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科研训练培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

时间:2022-08-10 10:20:59

通过科研训练培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

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培养在于高等教育,各大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而通过科研训练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也被众多大学认同和尝试这一培养途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指出:支持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

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成立于2007年,根据学校优势学科开设了理工、机电、电信、材化生和经管五类实验班,专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拔尖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和孵化器,学院在加强本科生理论学习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积极搭建科研训练平台,经过近六年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以科研训练为主线贯穿拔尖人才培养全过程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通过科研训练培养拔尖人才的创新能力也需要循序渐进地进行。为此,我院提出了“宽口径、厚基础、广视野、强能力、高素质”的目标,突出“层次性、自主性、个性化”三个特征,结合实验班学生的知识结构及专业特点,将科研训练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中。同时实施“启新学员科研训练计划”,来激发实验班学生的创新热情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启新学员科研训练计划”分成与学生四年本科学习相对应的4个阶段,分别为“科研兴趣培养”、“科研基础训练”、“科研项目参与”、“科研能力形成”。针对不同阶段,配以不同的科目和训练内容,从低年级的科研讲座到高年级的科研实践活动,由浅入深地开展科研训练。学院还要求所有的学员在本科四年当中都要百分百的参与各类科研及学科竞赛。实验班的学生踊跃报名参加各类科研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实施5年来,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200余项。科研训练作为拔尖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得到全校师生的共识。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制约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有许多,比如教学计划、课程建设、教学手段单一、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等,因此,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是必要的。

学院从优化课程体系入手,从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和发展创新能力出发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同时实施小班化教学,加强基础课程,拓宽专业口径,适当扩大选修课比重,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在课堂教学中也注重与科研训练结合起来,倡导知名教授或者是优秀教师给实验班学生上课,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注意将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了解到各学科发展前沿,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知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比如实验班开设的程序设计课程,引入了程序设计竞赛(ACM)内容,实验班多名同学在浙江省、全国和亚洲赛区ACM竞赛中获得金、银、铜奖,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已向全校辐射。

三实施导师制,发展学生创新人格

我院以科研训练为契机,实施导师制,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学生专业导师制实施细则》、《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实验班学业负责人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的文件。通过选聘各学院的学科带头人、国家百千万人才、钱江学者、浙江省151人才、浙江省教学名师等一批学识渊博、思想活跃、经验丰富、对教学工作充满热情的教师担任实验班学生的专业导师,指导学生制定研究性学习计划和科研训练培养方案,一般3~5名学生配备一名专业导师。一年级至二年级上学期导师的职责侧重于指导学生课程学习和引导学生的科研兴趣;到二年级的下学期,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导师的职责侧重于确定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开展科学研究训练,指导学生科研实习等,且一直负责到学生毕业。

在科研训练中导师不仅帮助实验班学生解决问题,鼓励和支持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而且通过言传身教,在潜移默化中感染学生。学生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研究,在科学研究的不断探索过程中,学到了新的知识技能,遇到了许多困难,感受到了科研工作的严谨性,在实验室里可以与教授们零距离接触等等,这些对培养学生的个性特质,比如观察力、意志力、想象力等方面有着直接影响。

拔尖人才导师制这一制度实施6年来,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方面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得到了系统培养,另一方面学院对所带学生有突出创新成果的导师给予“荣誉导师”称号和奖励,也激励了导师积极投身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事业中来。

四构筑科研训练实践平台,提升学生创新技能

学院不断拓展学生科研训练形式,搭建实践平台,形成了培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多元举措。

1科研活动赛事化

学院每年都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形成了以“挑战杯”为基础,大学生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程序设计、机械设计、英语演讲比赛、创业计划等校级、省级、部级三位一体的科技竞赛体系。每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励80余人次,如2011年一名同学获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一名同学获ACM程序设计大赛亚洲区铜牌,2012年三名同学获全国机械产品数字化大赛一等奖等等。

2参与科研项目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设立了“启新学院科研立项创新经费”,鼓励各实验班学生结合所学专业内容进行科学研究,参与科研创新项目,每个项目资助1000元。近年来学院共有42个团队项目(168位同学)获得了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资助,14个团队(56位同学)获得了学校科技创新活动计划项目资助。通过实施科研项目,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开放实验室

学院依托于学校优质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专业学院的部级、省级重点实验室,每学期安排固定的实验室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实验成果的转化。仅2012年学院实验班学生就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6篇,其中SCI收入7篇,EI收入4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5项。

五建立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保障学生科研活动有序进行

1加强制度和组织建设

学院成立了由党政领导牵头的“科技竞赛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领导学院的各类科技竞赛工作。成立了“科研训练计划领导小组”,负责学院学生科研立项管理,立项课题的评选、确立和结题鉴定等工作。同时,专门制定了《浙江理工大学启新学院科研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启新学院科研立项制度办法》等一系列推动科研训练的文件,进一步保障了学院各类科技竞赛和科研项目的开展。

2构建科研训练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学院鼓励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对导师指导学生进行科研学院均给予一定的工作量补贴,同时对于所指导学生在科技竞赛中获奖、的导师给予相应的奖励。对学生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专利等,学院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给第二课堂学分的认定,每年学院推免学生到校外攻读硕士研究生,把科研训练的个人成效也作为推免的考核条件之一。

3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学校定期举办学术交流、科研项目答辩会和科研成果报告会,展示学生最新的科研成果,活跃学院学术氛围,激发更多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来。学院还积极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陆靖教授、国家“”特聘教授王际平等一批著名学者与我院学子密切互动,为他们传递各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同时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和增强了学生的科研兴趣。

目前,科研训练是我院培养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且已取得了预期效果。但提高拔尖人才创新能力任重而道远,我们应该从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科研训练对拔尖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继续强化、探索、改革拔尖人才创新能力的各种举措,切实提高人才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建中,赵剑曦,黄长沧,林树坤,高绍康.以科研训练为主线培养研究型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05(5).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Z].2012-3-16.

[3]赵韩强,赵数凯,潘洪涛.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

上一篇:高职生理想信念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下一篇:创新教育模式下的高校教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