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厌学心理入手转化后进生

时间:2022-08-10 10:08:34

从厌学心理入手转化后进生

〔关键词〕 初中学生;厌学;表现;原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8(B)―0014―01

一、初中生厌学心理的主要表现

1.学习兴趣不浓,缺乏长远动机。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好像只是为了完成任务,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到学校“混日子”,缺乏刻苦学习的长远动机。

2.信心不足,自暴自弃。这部分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而产生自卑感 ,加上外界压力,如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同学们的嘲笑等,使之对学习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一谈起学习就心烦意乱,一进教室就情绪低落,对学习抱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3.意志薄弱,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一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从小娇生惯养,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学习上不愿独立思考,依赖老师辅导,一旦失去辅导,成绩就一落千丈,一遇到难题,就叫苦不迭,整天没精打采、意志消沉、悲观失望。

二、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

1.学生本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导致厌学心理产生的内在原因。厌学学生中一部分人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很高,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方面,他们反应迟钝、记忆速度慢,对问题不能举一反三,特别是从小学升入初中后,学科门类增多,学习内容加深,使之有不适应感。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则是由于非智力因素,如兴趣、动机、意志等方面的原因。

2.不良的家庭、学校、社会教育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导致学生厌学情绪产生的外在原因。首先,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产生厌学心理的重要原因。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其自身的规律。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拔苗助长,他们只重视孩子的分数,只看成绩名次而不顾孩子的智力水平和心理特点,不考虑孩子的能力和爱好,按照体育训练中大运动量的做法,让孩子参加各种辅导,使孩子整天处于疲劳状态,并对学习产生厌烦甚至恐惧心理。其次,缺乏必要的辅导和关心是产生厌学心理的主要原因。有些家长由于工作繁忙,没时间过问孩子的学习,很少了解孩子的思想,对孩子娇生惯养,而学习上又无人辅导,思想上无人关心,天长日久,孩子怕苦怕累,遇到困难绕道走,失去依赖就寸步难行。再次,考试焦虑、学习压力大是产生厌学心理的直接原因。当前学校中频繁的考试,使学生超负荷地学习,产生严重的考试焦虑,形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出现厌学心理。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和指责,他们很少受到表扬、鼓励和关心。这种压力一旦超出其心理承受能力,学生就会产生逆反心理或厌学心理。最后,课堂效益差是产生厌学心理不可忽视的原因。有的教师教学方法呆板、课堂效率低下,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无暇从事自己喜欢的活动,学习自己喜欢的知识,出现厌学心理。

三、纠正厌学心理的几点对策

1.创造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信心是前进的源泉,进取是成功的根本。教育的技巧就在于如何创设成功机会,满足学生高层次需要。厌学者的显著特点是丧失了信心,若教师适当地降低学习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增强,从而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厌学情绪。

2.利用多种途径,培养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学习动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兴趣一旦被激发,学生就会对某种事物给予加倍的注意,并伴随着紧张的情绪和意志努力,从而积极地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

3.讲究课堂教学艺术,满腔热情关心学生。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而不能采用单调死板、照本宣科、满堂灌输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一种枯燥无味的心理状态。因此,教师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科学的教育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争取家长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因此,在帮助学生纠正厌学心理的过程中,不能忽视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教师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途径向家长宣传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导孩子学习,如何指导孩子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承受挫折、培养自控能力等,家校配合,消除学生的厌学心理。

上一篇:教师如何做好幼儿新生入园工作 下一篇:教育管理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