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小麦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8-10 09:50:59

太原市小麦常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 小麦是太原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由于种植结构的改变和气候影响,小麦病虫害在我市逐年加重发生,给小麦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根据我市小麦病虫害发生特点及为害情况,及时开展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发展小麦生产,稳定小麦产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小麦;病虫害;症状诊断;综合防治

小麦病虫害是小麦生长发育期间常发性自然灾害,每年危害程度不同,从而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因此,根据太原市的生态条件和小麦历年常见病虫害发生种类、特点、发病症状以及为害情况,及时开展有效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提高小麦产量,保证小麦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见病害及其防治

1.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分条锈病、叶锈病和秆锈病三种,是我国小麦上发生面积广,危害最重的一类病害。?我市以小麦条锈病为主,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条锈病、叶锈病主要危害小麦。秆锈病小麦变种除侵染小麦外,还侵染大麦和一些禾本科杂草。

(1)症状与诊断

①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叶鞘、茎秆少见。初期在病部出现褪绿斑点,以后形成橙黄色的粉疱,即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长椭圆形,与叶脉平行排列成条状。后期长出黑色、狭长形、埋伏于表皮下的条状疱斑,即冬孢子堆。

② 小麦叶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叶鞘、茎秆少见。发病初期出现褪绿斑,以后出现桔红色粉疱(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桔红色,在叶片上不规则散生。后期在叶背面和茎秆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至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其有依麦秆纵向排列的趋向。

③ 小麦秆锈病:为害部位以茎秆和叶鞘为主,也为害叶片和穗部。夏孢子堆较大,长椭圆形至狭长形,深褐色,不规则散生,常全成大斑,孢子椎周围表皮撒裂翻起,夏孢子可穿透叶片。后期病部长出黑色椭圆形至狭长形、散生、突破表皮、呈粉疱状的冬孢子堆。

(2)防治方法

① 选用抗锈良种;在条锈菌越夏区及周边地区实施药剂拌种和适期晚播。拌种可用三唑类农药,如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用药量为种子量的0.3%;

② 合理、均匀施肥,避免过多施用氮肥;

③ 抽穗—灌浆期,当麦田病叶率达0.5%-1.0%时进行药剂防治。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g,或12.5%禾果利可湿性粉剂20-30g,或12.5%速保利可湿性粉剂12-32g,对水50kg喷雾。种植高感品种麦田可进行二次防治。

2.小麦白粉病

小麦白粉病是我国大部麦区的重要病害。白粉病病菌能侵染小麦叶片、茎秆和穗部,在有利条件下每周可繁殖一代,因而小麦生育期再次侵染次数多;过量施用氮肥和加大种植密度均有利于白粉病发生。

(1)症状与诊断

该病可侵害小麦地上部各器官,但以叶片和叶鞘为主,严重时颖壳与芒亦可受害。初发病时,叶片出现1-2mm的白色霉点,后逐渐扩大为近圆形至椭圆形白色霉斑,霉斑表面有一层白粉(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遇外力或振动立即飞散;后期病部霉层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病斑上散生有针头大小的小黑粒点(病原菌的闭囊壳)。

(2)防治方法

①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如京9428、京冬8号、太10604号、等。

②根据品种特性和地力合理密植,播种时药剂拌种,防止秋苗发病。每100kg小麦种子用25%的粉锈宁120g,或用15%的烯唑醇或15%的戊唑醇100-150g拌种。拌种应干拌且拌匀,不能过量也不能湿拌。

③小麦拔节期是白粉病药剂防治的关键时期,防治药剂每亩用50-60g的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用30g的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30g的12.5%腈菌唑对水50kg喷雾。如果发病重可在第一次施药后10d再施药1次。

3.小麦纹枯病

该病是小麦产区的重要病害,近年,由于品种、栽培制度、肥水条件的改变,病害逐年加重,病区由南向北不断扩大。发病早的减产20%—40%,严重的形成枯株白穗或颗粒无收。该病可危害整个小麦生育期,播种后造成烂芽,苗期造成死苗,拔节期是发病的高峰期,表现眼斑花秆和叶鞘枯死,严重时后期倒秆或形成枯白穗。

(1)症状与诊断

① 烂芽 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

② 病苗枯死 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

③ 花秆烂茎 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

④ 枯株白穗 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此外,有时该病还可形成病侵交界不明显的褐色病斑。

(2) 防治方法

①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病品种;

② 避免早播,适当降低播种量,雨后及时排水,施肥均匀,不偏施氮肥;

③ 用种子重量0.2%的33%纹霉净(三唑酮加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用种子重量0.03%-0.04%的15%三唑醇(羟锈宁)粉剂、或0.03%的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0.0125%的12.5%烯唑醇(速保利)可湿性粉剂拌种。播种时土壤相对含水量较低则易发生药害,如每1.5kg种子加1.5mg赤霉素,就可克服上述杀菌剂的药害;

④ 翌年小麦拔节期,每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7.5g对水100kg或20%三唑酮乳油20—25g对水60kg,或50%利克菌200g,对水100kg喷雾,防效比单独拌种的提高10%—30%,增产2%—10%。此外还可选用33%纹霉净可湿性粉剂或50%甲基立枯灵(利克菌)可湿粉400倍液。于小麦拔节孕穗期叶面喷洒力克麦得每亩用药量15mL,对水15—25kg。

二、常见虫害及其防治

1.小麦蚜虫

(1)概况:危害我省小麦的主要有麦长管蚜和麦二叉蚜2种。防治麦蚜的适宜期是小麦孕穗至灌浆期。

(2)防治方法:当平均每百株小麦有蚜虫500头以上,或者有蚜株率大于25%时,应及时打药防治。每亩用25%蚜螨清乳油50mL,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mL,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15g,手动喷雾器加水50-75kg,机动喷雾器加水10-15kg喷雾防治。

2.小麦红蜘蛛

(1)概况:危害小麦的红蜘蛛,主要有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受害严重的小麦不能抽穗,枯萎而死。

(2)防治方法

防治指标:当条播小麦单行33cm长,有麦圆蜘蛛200头或麦长腿蜘蛛100头时,应及时用药剂防治。

① 合理耕作:深耕灭茬,耙耱镇压,中耕除草,均可杀灭大量红蜘蛛。

② 药剂防治:每亩用73%克螨特乳油1 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8-10mL,或40%氧化乐果乳油50-100mL,手动喷雾器加水50-75kg喷雾。起身拔节期于中午喷药效果最好;抽穗后气温较高天气则应于上午10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喷药。

3.地下害虫

(1)概况:在我省小麦主要生产区,蝼蛄、蛴螬和金针虫均有发生。

(2)防治方法

防治指标:蛴螬1 000头/亩;金针虫1 000头/亩、蝼蛄100头/亩。

①土壤处理: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0.3kg,加水1-2kg,拌细土25kg制成毒土,犁地前均匀撒施地面,随犁地翻入土中。

② 药剂拌种:播种前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mL或40%辛硫磷乳油20mL对水0.5-1kg,拌麦种10kg。

③ 苗期防治:每亩用40%辛硫磷乳油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300mL加水1-2kg拌细沙20kg顺垄撒施,撒后浇水。

上一篇:喜德县脱毒马铃薯原种高产栽培技术拉 下一篇:直播稻田杂草稻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