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的栽培及利用

时间:2022-07-12 10:27:11

麦冬的栽培及利用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为百合科植物,别名:麦门冬、沿阶草等。以块根入药,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肝、胃、心经。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的功能。隶属保健植物系列。

一、生长习性

麦冬喜温暖,湿润的环境,稍耐寒。在-10c气温下不致冻死,在南方可露地越冬,在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土壤疏松肥沃、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生长良好,过砂或过粘以及地洼、通透性差的地方不宜种植。忌连作,轮作期3-4年为一个周期。

麦冬生长前期需要适当荫蔽,若强光直射,易引起叶片发黄,生长发育会受到影响,耐肥性强,整个生长期注意水肥供应。浙江、江苏、安徽、四川、河南、广西等省区均有种植。

二、栽培技术

1.繁殖方法

多采用分株繁殖

在4-5月份,麦冬收获时,选择叶色深绿,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挖出后抖去坭土,剪下块根做商品。将须根和根茎短截至0.5cm左右,以叶片不散开茎节断面呈白色为好。随后敲松基部,分成单株,用稻草捆把小把,剪去叶尖,把根茎放在1%保水剂及适量生根剂液中浸5min后稍晾栽种。栽后浇水1次,隔日重复1水后封根。

2.种植

麦冬忌重茬,在选地时应选前作为苜蓿、油菜、萝卜、白菜、蚕豆等地块种植。前作收获后及时整地,整地前亩施入用日本酵素菌或MN沤制处理的腐熟堆肥,加过磷酸钙30-50kg,硫酸钾10kg混合肥;在施肥方式上可2/3撒地表,撒后深耕20-25cm,1/3撒犁垡,撒后经三翻三耙,使土壤细碎,上玄下实,整平然后修成宽1.3m的高畦,畦沟宽30cm,深20cm,并与地头、地边沟相通。结合收麦冬,随剪随栽,栽时最好选晴天或阴天,在整好的畦面上按行距15-20cm,横向开沟,沟宽5cm左右,按株距8-10cm,一窝栽苗3株,覆土只能掩盖原覆土位,不要过深,过深易形成“高脚苗”,过浅成活率会减低,栽后用双脚夹苗踏实,使苗株直立稳固后浇透水。

三、田间管理

1.补苗

栽后半个月,待麦冬苗返青后,要深入田内进行逐行检查,发现死株,及时拔除,选阴天或太阳落山后补种。

2.中耕除草

麦冬栽种返苗后生长比较缓慢,杂草容易滋生,在这段时间特别注意防除杂草,一般每月中耕除草1次,杂草发生严重时也可半个月除草1次,要因杂草发生情况定夺,保证植株早分蘖、多发根。10月份后,中耕宜浅,以刮掉杂草为目的,切勿伤根。

3.追肥

麦冬喜肥耐肥,科学合理的追施N.P.K三要素,对其增产十分关键。一般要每年至少追肥3次以上,才能满足麦冬生长发育的需要,第1次在7月份,每亩施入人畜粪尿2 500kg,加腐熟饼肥50kg;第2次在8月上旬,可施人畜粪尿3 000kg,加腐熟饼肥80kg;第3次在11月份,施优质腐熟厩肥2 500kg,人畜粪尿水2 000kg,饼肥50kg和过磷酸钙50kg,硫酸钾10kg。以安全越冬,促块根生长。

4.排水、灌水

麦冬整个生长期需水量较大,尤其是立夏以后,应及时灌水,保证土壤湿度,要求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在雨季如果遇到连阴雨或暴雨天气,要及时疏通畦沟与地边沟,不使田内积水。

5.间作套种

麦冬喜弱光,忌强光直接,夏秋两季可在畦沟内套种玉米及薏苡;冬春季可套种大蒜。当麦冬正值地下块根膨大时,可避免间作。

6.掐葶蕾

麦冬在葶蕾期,每天露水下去后(晴天)需到田内掐除葶蕾,保证足够的养分向块根流转。

四、病虫防治

1.病害

麦冬上常见的病害有:黑斑病、叶斑病、线虫病、炭疽病。

(1)黑斑病(Alternaria porri)由半知菌亚门真菌交链孢菌属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叶片尖端变黄,向下蔓延,产生青白不同颜色的水渍状病斑,后变为褐色斑,后干枯,潮湿时病部可见黑褐色霉层。

防治方法:①田间有病叶出现,可立即剪除病叶,带出田外烧毁或深埋。②发病初可用1:1:100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400倍液,50%托布津可湿性粉、50%苯来特可湿性粉500-600倍液及32%克菌(乙蒜.酮)或菌无菌(乙蒜素))乳剂2 000倍液喷洒。7-10d1次,连喷2次以上。

(2)叶斑病(Sphaerulina rhodeae)由子囊菌亚门真菌亚球壳属万年青叶斑病菌引起的病害。危害叶片,发病初叶片表皮下,隐约出现淡黄色圆形斑,后扩大成不规则斑,灰白色,后期转为红褐色,中央变为灰褐色具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①科学施肥,增施磷钾。②发病初可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40%福利霜及40%福多粉600倍液,25%倾止(腈菌唑)乳剂2 000倍液喷酒,10d1次,连喷2次以上。

(3)炭疽病(Colletotrichum dematjum)由半知菌亚门真菌毛盘孢菌、黑线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初叶片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病斑,并显紫褐色轮纹状轮圈,四周现黄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背面常生有黑色小点,严重时成丛成片枯死。

防治方法:①雨后注意及时排除田内积水。②发病初叶面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600倍液或50%苯菌灵可湿性粉1 500倍液,58%赛福(甲霜.锰锌)可湿性粉600倍液,70%替若增(丙森锌)可湿性粉800倍液、70%纯品甲托(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10d1次,连喷3-4次。

(4)线虫病(Meldidogrmc sp.)由原形动物门线虫纲侧尾腺口亚纲垫刃目异皮科根结线虫属危害引起的病害,发病部位根部,受害后根须缩短,上生有米粒大小瘿瘤,根表面粗糙、开裂,呈红褐色,剖开瘿瘤可见乳白色发亮球状物。

防治方法:①实行3年以上轻作。②发现病株及时清除烧毁。③有发病史的田块在栽种前可用40%甲基异柳磷乳剂400mL,对水适量,均匀拌于15-20kg细潮土中堆闷12h,撒种植穴。也可用茶麸水淋根。

(5)块根腐烂病:为生理性病害,多因灌溉或雨后田间积水及土壤含水量过高时容易发生。

防治方法:①选择排水良好砂壤土种植。②提倡高畦高厢种植。③雨后及时排除田内积水。

2.虫害

常见虫害有蚜虫、红蜘蛛、地老虎、椰圆蚧、蝼蛄、蛴螬、金针虫等。

蚜虫、红蜘蛛:以刺吸式口吸刺吸叶片汁液,叶片上出现黄白斑点或卷曲。地老虎常在3龄后咬断刚定植的麦冬苗,半截拉入洞内。椰圆蚧以成若虫固着在叶背或茎上吸食汁液,至受害处叶面出现黄白失绿斑或叶片卷曲、黄枯。蝼蛄成若虫均可在麦冬根茎下钻成隧道危害,造成定植的植株吊死。蛴螬可把须根咬断,啃食地下块根。金针虫咬断须根,蛀食块根。

防治方法:蚜虫和红蜘蛛及椰圆蚧发生时可用20%万紫(吡虫啉)可湿性粉2 000倍液,2.5%采害(联苯菊脂)乳剂3 000倍液,25%铲蚧(杀朴磷、噻)可湿性粉1 000倍液喷洒,也可用3.2%快克螨(阿维.哒)粉剂1 500倍液喷洒。在地老虎发生的田块,可在幼虫3龄前尚未入土时用2.5%氟虎(三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脂)水剂3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4 000倍液喷打地表或周围杂草上及麦冬植株上。金针虫危害田,可在移栽时用麦麸5kg,拌300g敌百虫(对水适量融化后)中,丢种植穴。蛴螬危害田可在6月中旬—7月中旬,在田内喷布2.5%氟虎(三氟氯氰菊酯)3 000倍液。7d1次连喷3次以上,杀死成虫,减少落卵。同时在7月中旬雨前,每亩,用50亿/克白僵菌粉拌潮麦麸5-10kg撒地表,浅锄混土。

五、采收加工

麦冬在种植2-3年后于4-5月采收。将麦冬挖起,抖去泥土,摘下块根日晒,晒软后进行揉搓,反复多次(一般需4-5次),直到去尽须根后干燥为准。

六、主要成分及保健作用

麦冬块根中含有多种甾体皂苷、多种糖苷、苷元等。还含有挥发油 及钾、钠、钙、镁、铁、铜、钴、锰、铬、铅、镍、钢、锌等及28种无机元素。

现代药理证明:麦冬有明显提高心肌收缩和心脏泵血功底。有轻明显的抗心律失常的活性,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心律失常作用。麦冬水醇提物对高血糖有降低作用;麦冬的正丁醇、乙酸乙酯粗提物,山麦冬总皂苷、麦冬总氨基酸均有一定针静作用。并可抗氧化,抗疲劳,抗肿瘤,抗福射,提高肌体免疫力,并抑制抵抗百日咳杆菌,金黄色葡萄球杆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害杆菌,大肠杆菌,白色葡萄球杆菌等。但虚寒泄泻,湿浊中阻风寒咳嗽喘者禁服。

麦冬早在秦汉时已有入药记载《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金医要略》《备急千金方》《温病条辩》《伤寒论》《本草经疏》《医学入门》《月华子本草》等对麦冬的使用,药性配伍都有详尽的辩证施治。

历代名医利用麦冬味甘质润性寒,能养阴润燥,清泄肺热,故常用于温燥或燥邪化火伤肺等证。利用其甘寒质润,入胃而滋阴生津,且能润肠通便,故常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及肠噪便秘等证。利用其质润甘甜,善养阴清心,除烦安神,故常用于心热烦燥失眠。

上一篇:精品观赏椒—太空芝麻椒的盆栽技术 下一篇:喜德县脱毒马铃薯原种高产栽培技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