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藏家与一群画家的当年往事

时间:2022-08-10 05:39:33

“你认为是什么成就了川美?”也就是不到一年前,我问了来北京办个展的何多苓这个问题。同样还是在中国美术馆,时隔几月,同样的问题给了林明哲。他们两个人给我们异常契合的答案,自由。四川美院(该专题内简称为“川美”)出了一批艺术家,是当年著名的“伤痕艺术”、“乡土艺术”的代表,如今这些思潮都已逝去,但是这些艺术家依旧是中国当代最风生水起的一批人,细细数来,罗中立、何多苓、张晓刚、叶永青、周春芽等等都是川美出来的。“现在在北京很多画家也都是川美出来的。”在何多苓看来如果说美术有地域性,那么成都的特点就是:“比较松散的,个人的角度最多。”川美不但出了一代优秀的艺术家,这种自由精神已经成为了一种传统,年轻艺术家之中不少翘楚也是出身川美。“川美现象”,圈子里的人时间久了都习惯这么说。

全国有美院,为什么是只有“川美现象”。在专题里面我们采访了每一位艺术家、批评家,每个人的答案都各有不同。几个月前何多苓的答案是:“川美很偏远,这太重要了,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川美都是相对封闭的系统,老师也都是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很快就出来,又成了老师。川美没有央美(中央美术学院)那么强大的传统压着。所以相对自由,这种自由保持了下来。”巧合的是林明哲和何多苓给出一样的答案,作为一个台湾的藏家,不得不说这20年造就了他和川美的非凡情缘,让他对川美有了深刻认识和理解。20年前,四川在林明哲的眼里可能还是中国地理上的某个偏远地域,而这20年中,他给川美的学生颁发了无数次的“罗中立奖学金”,给川美的师生、毕业的学生办过数次展览。

如今,一个藏家能做什么,他可能可以收藏一个流派画家的几十张作品。想收藏一系列著名画家的上百张作品,还是成体系的收藏,这只有机构可以做到。但是,20年前一个藏家可以做的事情,是今天无法可想的。只是在当时,去收藏川美系列的作品也同样是无法可想的,就连川美的画家自己当年都想不到原来画是可以卖钱的。

“林明哲很早就开始来内地收藏了,真的非常早,这个人很奇怪,他对很多事情都有超乎常人的判断,或者说有很超级的预见性……他的进入对中国艺术是一种震动,这么早就开始做收藏,这个人很朴素,但是很不简单。”艾轩这样评价林明哲。林明哲1987第一次来大陆,第一站是北京,在北京他结识了艾轩。“我记得林明哲当时戴着一条红领带,看起来老实巴交的,说话也不太爽利,就看,也不说话。看了一会,然后就问这张多少钱,我说多少钱,好,要了。又问,还有吗……我当时就觉得这个人很古怪,也不说话,也不还价,就这样就都买了。……结果过了没几天又来了,还是那句话还有吗,又把墙角两张习作拿走了。”就是艾轩把这个看着老实巴交又沉默寡言的台湾商人介绍给了远在四川的罗中立、何多苓等人。当时没有人来四川收作品,罗中立等人作品甚至是放在旅游区作为纪念品来卖的。就算当时何多苓等人已经在美术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杂志上报道过他们的作品。

“到川美之后就感觉很不一样,他们的画根传统的完全不同,而且风格很多样,在那个时候来说应该算是‘当代艺术’了。”林明哲回忆初入川美的时候。于此同时另一件让林明哲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当时川美艺术家的创作状态。四川的夏天,热到站着不动落下的汗水都能在脚下积成一小洼,罗中立他们都在自己很小的还是共有的画室里打着赤膊画画,没钱的时候更是就直接在床单上画画。画画对于他们是一种纯粹,和其他任何都没有关系。这无疑给了林明哲信心。

而对于川美的人来说,林明哲的到来也给了他们一种新的促动。当年当艾轩告诉罗中立林明哲要买他的画时,用画换钱对罗中立来讲还是一个挺陌生的概念。“但是那个感觉就是本能的,知道有人愿意买我的画,心里很高兴。那种高兴是一方面没有想到自己的作品还可以换钱,另一方面通过换钱有一种成就感,一种被认同感。那么远的人愿意千里迢迢跑到这个地方来买我们的作品,所以这无疑是对我们自身的一种鼓励,超过了金钱以外的一种意义在里面。”罗中立回忆道。那个时候对于四川画家来说,林明哲是一个带走他们几乎一整个画室作品,从不讲价,留下一大堆外汇卷的台湾人。而随着时间的推进,林明哲一次一次的入川,川美和林明哲之间有了一段非常之久的缘分,现在不只罗中立与林明哲相熟,可能连罗中立学生的学生也知道林明哲。

不止于他们那一代人,不止于罗中立、何多苓、程丛林、周春芽、叶永青、张晓刚……比何多苓整整小了10岁的何森也是林明哲的收藏对象。1992年林明哲创办了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当时成立私人基金会还是一件新鲜事物。收藏的作品多到一定数量,就需要一个机构来运作它们,展览、宣传等等。山艺术文教基金会至今应该已经收藏了近1万件中国和俄罗斯当代艺术作品。

林明哲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就是90年代台湾地产业普遍不景气的时候,卖过赵无极的作品、吴冠中的作品。但是就是在那个时候他也没有卖过一张四川籍艺术家的作品。在这一点上,林明哲有自己的野心和抱负。其实早年林明哲是收藏国画的,但是后来开始专攻油画,因为在他看来,国画自己怎么也拼不过国家的美术馆。但是当代艺术的油画,林明哲觉得自己能做到最好,他的收藏一开始就不是小打小闹。这个白手起家的台湾实业家很清楚自己在收藏一段美术史。

林明哲在收藏圈里早就名声在外,但是真的到了“山川蒙养20年”的展览现场,看到他装了大大小小几个厅的藏品又是另一番感受。尤其是很多如今只能再杂志上看到了早期作品,像何多苓的《雪雁》系列、《偷走的孩子》,张晓刚的《山的女儿》、叶永青的《番石榴飘香》、程丛林的《迎亲的人们》、《送葬的人们》等等。不只如此,在这些作品周围你还能看到这些画家的近作,比如张晓刚的《天堂3号》、叶永青的《小鸡》、周春芽的《桃花》……这绝对是一种巨大的视觉冲击。

20年的时间证明了林明哲的眼里,在场的作品随便拿出几张都会有漂亮的成交记录,就像艾轩说的那样,在这件事情上他确实有超乎常人的判断。就拿《第三代人》来说。当时何多苓在画这幅作品的时候,艾轩正好回成都玩,就参与了几个人物的创作。“这张我印象中好像是被林明哲买走了,他后来支持嘉德十周年拍卖,好像拍了50万,后来2006年华辰又拿出来拍,拍了300多万,被一个荷兰人买走了,他还出了一本中国油画的画册,就是用这幅作品做的封面。2011年,保利秋拍的时候,这件就拍了2000多万了。”艾轩回忆道。

林明哲,“山艺术”,“山川蒙养20年”,可以说他们同为见证者,不只是罗中立、何多苓等人,这二三十年来的创作历程与变化,也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从无到有,更是一段历史的产生。

提到山艺术的时候用“”

上一篇:徐冰 平等对待每一个人 下一篇:苏富比的国际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