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人性化护理实践与效果分析

时间:2022-08-10 05:19:01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实践与效果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妇产科人性化护理实施与效果。 方法 选择本院妇产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在妇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从心理、环境、疾病治疗过程、出院指导等各方面向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针对性护理服务,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关键词] 妇产科;人性化护理;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a)-0131-02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人性化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具有创造性、个性化、有效性的新型护理模式,体现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概念。妇产科为相对特殊的部门,应用人性化护理对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护理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1]。本次研究选择本院妇产科2009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就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90例,年龄20~56岁,平均(29.5±1.5)岁;病程3 d~11个月。产妇18例,妊娠合并症9例,盆腔炎22例,月经失调10例,子宫肌瘤13例,多囊卵巢综合征3例,宫颈炎1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在年龄、病情、病情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45例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观察组45例在此基础上行人性化护理,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2.1 人性化心理护理 妇产科患者为相对特殊的群体,心理承受能力较弱,过分担心治疗预后,易存在焦虑、烦躁、恐惧等负性心理情绪。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就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的目的、方法、远期效果向患者作简单介绍,以“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护理为指导,用良好的行为举止、娴熟的操作技能消除患者的恐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治疗依从性提高。

1.2.2 人性化环境干预 病区环境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直接影响,人性化就医环境包括软件及硬件环镜。软件环境是人文环境的体现,包括对患者人格的尊重,隐私的保护,对患者心理在各阶段的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治疗和护理的方法进行宣传指导;硬件环境的人性化是指治疗室、病区、诊室、走廊需依据妇产科患者特点进行布置,张贴相关医生简介、健康知识、检查和手术的方式方法,并制作健康宣教的资料向患者发放。

1.2.3 人性化治疗全程 做好妇科、产科手术的术前准备,包括阴道填塞、外阴冲洗、尿管留置等操作,就不同患者文化水平和思想观念的差异,采取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对患者心理需求给予最大限度的满足,操作环境中的灯光设置以柔和为主,营造温馨环境,就配合操作的方法向患者进行指导,尽量将外界的不良刺激减少,降低身体暴露部位。在操作过程中对患者有无不适感进行密切观察,如有意外需及时处理。手术本身创伤、手术室环境均可使患者出现心理应激反应,造成生理、病理的系列变化,对生命体征和情绪造成影响,护理人员应把人性化护理应用到治疗全程,从患者出发,激发起配合积极性,使其心理和生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都保持在安全和舒适的状态。

1.2.4 人性化出院指导 人性化服务的核心内容是对患者的尊重和理解,从心理到生理多个方面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尊重患者权益及需求,主动关怀其身心健康,维护其人格及尊严,在出院时做健康指导,就日常生活和饮食的注意事项向患者进行讲解,并制定随访日期,定期随访,如有异常立即回院处理。

1.3 效果评价

对两组护理质量采用自制护理质量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质量和分数呈正相关。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检测,总分< 6分为无焦虑,7~14分为可能有焦虑,> 14分为存在焦虑。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HAMA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3 讨论

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人性化护理,创造优质的护理服务,是医院改革的核心内容,也是护理学发展的方向。人性化护理是以使患者在精神、心理、生理、社会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为目的,为患者营造一个诊治、康复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加快疾病康复进程。需要护士将责任心、爱心、耐心、同情心在护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入,为一种崭新的护理模式,是护士多重角色功能的展现,对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了更高的要求[2-5]。妇产科护理对象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入院后对病区环境有陌生感,加之对检查和手术的恐惧,易有紧张心理产生,临床护理人员需主动关心和安慰患者,亲切、热情地就手术室环境向患者进行介绍,使其产生对医疗服务的信任。注意心理护理及语言沟通艺术的重要性,柔和的表情和亲切的微笑可使患者保持乐观的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在术前进行积极访视,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掌握,并依据文化水平、职业背景的不同进行针对性的健康宣教,取得家属理解并对治疗全程配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人性化护理是指在护理管理活动中运用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提高治疗效果,其对护理人员有更高的要求,在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能的同时,要从病区环境、健康宣教、心理护理等各个环节将患者的痛苦降至最低[6]。人性化护理可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促进产妇成功分娩,使医患纠纷发生率降低,向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实践,人性化护理已逐渐发展完善,是以从既往的生理角度模式向精神、心理、社会感受模式转换的新型医疗护理模式的体现。

妇产科疾病在近年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炎症、月经方面的不适及内分泌失调、妇科肿瘤均为高发疾病,使患者在心理、身体和经济上均承受着一定压力,临床护理人员运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解除患者负性心理,保持轻松、乐观的情绪,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是确保临床效果的关键。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护理质量评分及HAMA评分情况好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总之,在妇产科开展人性化护理,从心理、环境、疾病治疗过程、出院指导等各方面向患者提供人性化的针对性护理服务,在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效果的同时,降低了并发症发生率,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蒋纯艳,李思. 术前访视对手术病人生命体征影响的研究[J]. 当代护士,2005,6:4-5.

[2] 陈桂娥.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的实施及效果评价[J]. 中国误诊杂志,2006,6(18):3519-3520.

[3] 魏陶军. 人性照护理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32-34.

[4] 蒋敏,任真,徐芹. 人性化护理在乳腺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8):78-79.

[5] 张翠领,郝兰婕. 人性化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9):1457-1458.

[6] 冯庆梅. 医院人性化护理服务的内涵及实践[J]. 中国护理杂志,2007,4(7):73-74.

(收稿日期:2012-01-13)

上一篇:脑卒中患者尿失禁的护理观察与研究 下一篇:护患沟通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