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骆驼泉

时间:2022-08-10 03:46:45

遥远的骆驼泉

听着西宁清真寺里悠远的唤礼声,我们赶往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去拜访这个神秘的民族。

循化位于青海省东部,由西宁出发,经过四个多小时的车程,我们进入循化境内。循化的确在青海省有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在车子的行进当中,一些红褐色的山在我们两边滑过,它们像西游记传说中的火焰山,带给人一种燃烧的影子,这也使我们对撒拉族更增添了一丝神秘。临近循化县城,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有朋友告诉我们说当见到黄河与白骆驼雕塑,就到了中国惟一的撒拉族自治县循化。天色已晚,戴上撒拉人待客的伊斯兰帽,徒步进入循化,也算是我们对撒拉族朋友的第一声问候。

骆驼泉畔撒拉族

撒拉族源远流长,其先民最早居住在中亚撒马尔罕一带。大约是在元代,他们从撒马尔罕迁徙到青海,迄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在循化,最闻名的就是骆驼泉了,只要是撒拉族人,无论老幼,都对它充满敬意。因为它见证了撒拉族先人的整个迁徙过程。

传说很久以前,居住在中亚撒马尔罕的撒鲁尔人为了躲避国王的降罪,在尕勒莽和阿合莽两兄弟的率领下,向东方寻找新的乐土。当时,一峰白骆驼和骆驼背上一部手抄的《古兰经》是他们的全部家当。

他们翻过白雪皑皑的天山,历经千辛万苦,最后到达了青海循化。第二天清晨,人们看见白骆驼变成了石头,一股清泉从它的背里喷出,蓄成一池。从此,撒拉族的先民就定居在这里,这眼泉也就顺理成章的被称作了“骆驼泉”。这眼泉水至今还在流淌,而这条幽静的道路仍然透露出前人走过的历史。

撒拉族人对那段历史至今记忆非常深刻,骆驼泉附近一座清真寺旁的墓地就是当年带领族人迁徙来青海的尕勒莽和阿合莽两兄弟安息的地方。撒拉族人把心目中的英雄埋在清真寺旁,当年白骆驼背上的那本珍贵的《古兰经》就存放在街子村清真寺里,他们让古老的经书世世代代陪伴在两兄弟身边。

作为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古兰经》是撒拉族人心目中的圣物。当年那本骆驼背上的《古兰经》就更是被撒拉族人像生命一样保存至今。大概虔诚的撒拉族人每次礼拜时,心中都默念着《古兰经》和白骆驼为他们带来的福。虽然那本珍贵的《古兰经》就放在街子村清真大寺里面,但想见到它并不容易。我们几经申请,并由5个不同的人同时到场用各自的钥匙打开连在一起的五把锁后,我们才得以见到这本《古兰经》。

《古兰经》装在一个大柜子里,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已经非常破旧。羊皮的书面上,岁月的印痕清晰,一页页的纸张已经呈现黄褐色,想是经过许多人的抚摸。据阿訇告诉我,这本《古兰经》在国际上展出的时候,轰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还有某个阿拉伯国家,曾经想用上亿美金来买这本《古兰经》。的确,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又能想到这样一个地处偏僻的民族,竟然保存着阿拉伯世界的珍宝。

撒拉族人由中亚迁徙到循化,经过700多年的传承,依然保留着中亚人的一些特征。他们鼻梁较高,眼窝较深,男子须发浓,一般都身材高大,妇女肤色较浅,与周围的藏族、回族、蒙古族、土族等民族有一定的差异。

撒拉族人的建筑特色还保留着中亚的特征,石头的拱门,伊斯兰风格的装饰、雕刻,都依稀地透露出他们当年在中亚的生活。只是由于地域的原因和受到明代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的建筑有了一些变化。就像许多座古老的清真寺,虽然在功能和文字上与中亚地区没有任何区别,但木质的结构和飞檐式的建筑形式,已经非常中国化了。

行走在循化,就会发现撒拉族的民居,与青海的山水是真正融为了一体。黄土的墙,木质的大门,清真文字的雕刻都表现出了撒拉族人的审美情趣。撒拉族人的大门和房屋一般都雕梁画柱,十分醒目,所有镂刻的画纹图案均为花卉树木和阿拉伯文书法,古朴素雅,清新庄重。在堂屋的正中墙壁上,均挂有用阿拉伯文书写的伊斯兰教经文条幅,多为祖辈相传,年长日久,颜色灰暗,显得古色古香。在条幅下方,一般人家都有对置四方桌子,上摆座钟、茶盏、玻璃瓶等器物,作为待客之用。

撒拉族人住的房屋多是土木结构的平顶房,一家一院,多是四合院,又称作“庄廓”。各家院墙大门有东西向的,亦有南北向,随出入方便而定。进入大门就是撒拉族人的四方庭院了,一般院落都比较宽大,不少人家的庭院中还辟有一个正方形的小花圃,圃中种有芍药等花草,把庭院装扮得十分美观雅致。不少人家的庭院里还栽有苹果、梨、葡萄等果树,既绿化了环境,也能在不同季节品尝到新鲜的水果。

撒拉人在青海长期的生活中,与周围的一山一水一土紧紧地融为了一体。伊斯兰教的信仰也使他们和当地的回族有了很多的接触与融合。在生活上他们严守着自己的教规,在艺术中聪明的撒拉人却吸收了许多青海回族的创作方式,创造出了许多属于自己的舞蹈与歌曲。撒拉曲、撒拉“花儿”、宴席曲、民谣、劳动号子这些演唱艺术形式格调优美,旋律动人,节奏明快,成为撒拉族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娱乐形式。

在街子村,我们拜访了有循化“花儿王”之称的韩占祥,听他为我们演唱了古老的撒拉花儿。

一对儿尕脚门坎上站

肩背上搭的是扣线

给小阿哥绣一个满腰转

人多处显你的好手段

黄河上渡过了半辈子

好把家,哎吆

浪尖上耍了个划子

我维的花儿是人尖子

真好看,哎吆

人活得甩了个梢子

悠远古老的花儿,让我们这些外来者的心仿佛打开了另一扇门,听到了一个来自遥远民族对自然、对天地的古老认知。

结缘黄河

循化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处,九曲十八弯的黄河从这里经过。相传,当年的白骆驼就是听到黄河的涛声才停下脚步,而它背上的泉水也来自于黄河。因此,大部分的撒拉人都居住在黄河两岸。

北出循化县城不足一里,就是黄河。一条钢索,横跨南北。黄河有一百多米宽,从钢索下缓缓流过,清澈的河水映衬着高原的蓝天和雄伟的积石山。积石山大峡谷长达百里,伟大的黄河不知经过多少万年的冲击,才劈开了一条道路滔滔东去。

终日与黄河为邻,居住在两岸的撒拉人也就有了黄河的性格。“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千年前李白咏叹的黄河在青海循化温顺了许多。这里远远看上去山势低缓、水流平稳,只有到了近前黄河的雄伟壮丽才会真正显现出来,这大概也和撒拉人沉稳、果敢的性格相同吧。

上一篇:学会八招 名片帮你推销 下一篇:地沟油“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