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高清“次世代”DVD的中国之路之十四

时间:2022-08-10 03:24:23

中国式高清“次世代”DVD的中国之路之十四

从2004年开始,笔者分别购买了一台新科EVD高清碟机、一台创维HVD高清碟机和台万利达EVD2高清碟机――别笑话我是国产高清碟机的“小白鼠”,这些购买行为都是在笔者清醒的状态下做出来的。有一句老话,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先吃一口。那为什么笔者在创维HVD之后还要再买台万利达EVD2呢?并不是笔者当时不清楚EVD2=HVD,而是因为创维的那台HVD品质实在太烂,碟片没看几张,家电医院倒进过两次,为了防止这台HVD突然寿终正寝,在2006年底张宝全的EVD联盟叫喊着“2008年EVD基本替代DVD”的时候,笔者收藏了一台万利达EVD2。

EVD对笔者最有价值

在这三台“国产高清碟机”中,笔者认为最有价值的还是2004年底购入的EVD。笔者先后收藏了二、三十张EVD高清节目,包括冯小刚的系列贺岁片《天下无贼》、《甲方乙方》,张艺谋的商业大片《英雄》、《十面埋伏》,陆川的《可可西里》,顾长卫的《孔雀》,一些小众国产电影,王小帅的《青红》,章家瑞的《花腰新娘》,戚建的《天狗》,几部知名港产片,什么《头文字D》、《瘦身男女》、《七剑》、《钟无艳》:不怎么知名的港产片《黑白森林》,《虫不知》、《情牵一线》,还有一些纪录片,雅克・贝汉的《迁徙的鸟》、田壮壮的《茶马古道》i日本动画片《孙悟空》等。在那个BDHD DVD以及深圳制造的高清硬盘播放机都还没有上市的年代,这些EVD高清节目让笔者认识了主观感受中高清到底有多“清”、建立了对高清画面的视觉辨别体系。即使是购买EVD时送的那几张卡拉OK影碟,也让笔者对高清摄像机的画质、宽容度产生了直观认识,而《茶马古道》这部完全使用索尼HDCAM高清摄像机拍摄的高清纪录片,让笔者直接感受到高清电影和胶片电影的不同。

笔者一直认为,高清节目制作者一定要建立对高清的视觉感受,培养高清视觉感受要基于同一品牌型号甚至同一台高清显示终端上,并且屏幕尺寸不能太小――高清监视器并不是最合适的显示终端,目前常用的高清监视器屏幕最大是24英寸(没算索尼和松下的大屏幕监视器),小了一些,有时候比较难以评判画面清晰度(你在3英寸手机屏幕上看标清电视节目,是不是感觉特别清晰呀?);高清投影机受环境光线影响严重,它的大画面有“美化画质”之嫌,有时候高品质D9电影看起来也很“高清”。根据笔者的经验,40英寸以上的高清电视机可能是比较合适的高清显示终端,屏幕尺寸和画质都合适,而且它的使用人群最为广泛――你制作的高清节目最有可能通过这种显示终端和观众见面,让你的节目在这种显示终端上有一个最好的显示效果,你就基本上成功了。HVD不堪回首的伤心事

从画质上讲,EVD和BD影碟机相比并没有差太多――这是笔者在同一台40英寸索尼电视机比较的主观感受,当然好莱坞发行的BD电影的母版品质要好过制作EVD碟片的母版品质,这一点毋须怀疑。但是EVD核心芯片成本较高,至今还未看到过千元以下的机型。

相比之下HVD只有五、六百元,但是画质“水”了很多――HVD碟片标称960×720的分辨率,并且除了随机赠送碟片外基本上买不到HVD影碟。笔者对此疑惑了很久,后来终于想明白,HVD厂商压根儿就没有打算靠发行碟片赚钱,他们只是在销售一种将标清DVD碟片上变换到720P/1080i高清输出的DVD播放机,这样消费者在高清电视机上观看标清碟片时,画质不至于太差。这就是为什么力推HVD格式的,最初是创维等一批电视机厂商。

2004年EVD战胜HVD,成为推荐国标,靠的也是高清画质这把杀手锏。但是胜利后的EVD成了“孤独的英雄”据说生产EVD的厂商有三家,新科、SVA上广电、长虹,但是据说真正的生产者只有新科,其它两家都是贴牌,EVD定购量最大的是电视机厂商,批量采购用来播放高清电视机的演示节目。张宝全对向家庭用户推广EVD也没有太大兴趣,他关注的热点是EVD数字影院,目的是在全国建立成百上千家低成本数字影院,到那个时候无论是好莱坞,还是中影集团,都得看张宝全的脸色行事,然后就可以名正言顺地低价购买影片版权,顺便再发行一下EVD碟片――但是这只是EVD数字影院的“副产品”。

张宝全的数字院线梦想并不成功,这才产生了2006底的“EVD联盟”,才有了“2008年EVD基本替代DVD”的诳语。HVD厂商看重的是张宝全已经购买的上百部电影版权,HVD变成EVD2后,市场上终于可以购买到能够在HVD和所谓“EVD2”碟机中播放的EVD2高清影碟了,这些节目都同时发行EVD版本,笔者一张都没有买过。

CBHD,你会买吗?

2008年已经过半,“2008年EVD基本替代VD”不攻自破。在这个热闹的7月,由于CBHD(曾用名CH DVD)即将上市的新闻会,张宝全又有机会出来说话了。

CBHD,即中国蓝光高清光盘,英文全称为ChinaBlue High-definition Disc,中文简称“中国蓝光”。它是在东芝主导的HD DVD技术标准上改进而来,与HD DVD相比,主要区别在于数据调制解调码、自主开发的导航系统、AVS影音与DRA音频编码几个方面。目前有三家国内家电企业在主推CBHD,包括TCL、新科和清华同方。

2008年7月25日,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在北京举行媒体说明会,正式宣布中国蓝光(CBHD)完成产业链布局,新科、TCL、清华同方等厂商展出了各家生产的CBHD高清激光视盘机,并宣布8月份上市,预计价格3000元以下而CBHD首条母盘制作生产线在中国唱片总公司旗下的上海联合光盘有限公司建成并投产,该生产线可为碟片发行商编辑、压缩、加工15GBx2层大容量CBHD高清节目母盘,预计价格55元左右。

“CBHD,你会买吗?”估计大家都会好奇笔者这个已经“收藏”了三台国产高清碟机的家伙,是否还会买CBHD碟机。我放心地告诉大家:在目前这个价位上不会买,不管是碟机,还是碟片:不但笔者不买,相信大部分中国家庭消费者也不会买。原因有二:

其一,碟机价格。我清晰地记得,我的第一台DVD影碟机是2000年买的新科,价格是1 900多元,而大部分家庭用户购买DVD影碟机是在2002年前后,价格也降到了1000元以内。笔者对于CBHD碟机的心理预期值是1 500元,到那个时候不管CBHD成不成气候都会收藏一台,但是比1 500元多一分钱也不买,

其二,碟片价格。EVD是10元到30元,笔者认为,这个价格的下限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是合适的,CBHD碟片我的心理预期值是20元以内。同样,多分钱也不买。

笔者做这个判断,是因为2008年不是2004年笔者买EVD的那个年代,当时,基本上只能在电视机的高清制作机房里才能看到高清节目。现在不同了,高清硬盘播放机和高清片源触手可及,笔者邮购的三块250GB硬盘中就装了100部左右的高清电影;能够播放BD的PS3游戏机才2700元左右,影碟片10元到20元,高清机顶盒,无线的和有线的,都在200元内;即使不买这些专用硬件设备,在主流的电脑显示器上也可以看高清。

1500元的CBHD高清碟机,你愿意等吗?

上一篇:[存]速度、容量、数据安全,一个都不能少 下一篇:MAM:数字媒体的超级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