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M:数字媒体的超级管家

时间:2022-03-29 05:42:19

MAM:数字媒体的超级管家

对于爱好摄影的人来说,熟悉的各种图像管理软件,有经典的ACDsee,为Google迷们所喜爱的Picasa,尼康和佳能都有与自己的数码产品相关联的图像管理器,甚至Photoshop也自带管理插件……种类繁多,举不胜举。这些软件可以完成通过硬件接口从相机中导入图像:对图像进行编目,检索查询;导出进行编辑,再应用等等,整个对图像处理的管理流程。当然,很多图像管理软件也都支持对通用视频影像资料的简单管理。但由于视频资料数据量比较大,格式众多,这些软件都缺乏管理的针对性。尤其对于专业制作机构来说,庞大的数据吞吐量,对安全性的高度要求,快速的展现,都需要有专门的系统来实现这项工作,这就是媒体资源管理系统――MAM产生的原因。

起初,在制造业,企业为了将不同部门的信息集成在一个统一的系统上,使不同部门的人员可获得完整信息,而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的管理平台。其统一性可以给企业带来许多好处减少错误、提高速度,改进效率、更完整的信息通道。企业的员工和管理人员由此能够更好的了解目前企业的业务运行状态,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这一信息管理平台被称之为――ERP(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媒资管理系统MAM可以看作是ERP在媒体企业经营中个性化管理的典型应用。

ERP在中国推广应用近20年,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和工具得到普遍认识。许多企业也从ERP的应用中得到回报。ERP的内涵在于企业效益的最大化,从这一点看,MAM与ERP是非常一致的。

媒体资产管理是在21世纪才真正进入中国的。2001年,中国电影资料馆建设了国内首个媒资管理系统。2003年,广电领域世界最大的媒资系统一国家音像资料馆一期项目完成,这也标志着媒体资产管理技术的成熟。之后,由国家音像资料馆为辐射中心,媒资系统逐渐为国内各级电视台以及各个音像影视机构采用。总的来说,媒体资产管理系统进入国内的市场时间并不长,初期主要集中在广播级领域,属于比较高端的产品。但随着专业级别的影视制作机构蓬勃发展,包括规模较小的城市电视台、企业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等。它们也同样面对与大型电视台等影视机构相同的问题视音频、图片、文档数据的保存,共享,由之带来的数据管理、数据检索以及在多媒体领域数据的二次。这些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就是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引入。

我们可以看到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完成整个工作链条分为以下几方面内容:

视频资料的数字化

在制作行业内,整个数字化的工作流程还不是十分完善。大部分的资料内容一般采取传统磁带方式进行记录和保存,其视音频质量,也就是其资产的价值,正随着时间和使用次数的增长而不断流失。而如果引入信息管理,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对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也就是录像带上的素材上载到硬盘等数字化存储介质当中。

数字化资料的存储

资料数字化之后,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存储进行。有了安全可靠的存储体系,才谈得上进一步的管理应用,所以说存储是媒资管理的核心。大数据量的媒资系统般采用在线(On-ine),近线(Near-line),离线(off-line)三级相互结合的存储模式。在线存储采用硬盘磁盘阵列为核心的共享存储技术,如FC、ISCSI和NAS。近线和离线采用数据流磁带存储。在光纤硬盘磁盘阵列中应用RAD技术进行数据的备份,几种技术的结合形成数据存储的安全。

对数据的管理

存储是系统的核心,但简单的存储不是目的。有效的管理才能为数据的共享、应用提供完善的手段。这种管理基于成熟的编目体系。目前专业级别的媒体资源管理系统都采用国家的行业标准编目体系。编目是应用端的系统,在后台针对数据的管理有一系列的服务器支持,包括管理服务器,转码服务器、策略服务器等。他们之间通过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数据的应用

有了有效的管理,我们可以享受到整个系统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有了更完备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设想。通过完善的编目体系,我们可以方便的检索到素材,这种检索甚至可以精确到一个独立的镜头。高效率的素材共享无疑能够解放制作者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为其创意插上了翅膀。

除了以上这些特点外,在系统建设方面,媒资系统一般都采用模块化的设计,通常由内容采集子系统、内容管理子系统,编目子系统、检索子系统、存储子系统和网管子系统组成。模块化的设计,便于用户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符合自身业务需求的子系统来搭建系统。这样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可以最有效地利用原有设备及网络。在软件架构上,很多媒资系统已经由c/s架构过渡到B/s架构。这样可以免除客户端的安装,方便的完成系统跨平台的检索应用。

随着影视制作行业的发展,摄录设备不断更新换代,从前期开始,拍摄的素材资料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特别是P2、蓝光等全新存储介质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制作机构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有了对媒体资源管理的实际需求。甚至很多个人用户由于自己媒体资源的不断积累,也需要一个小型的管理系统,来确保其珍贵素材不会在自己辛苦建立的硬盘文件系统中失去踪影。可以说媒体资源管理系统还只是刚刚走入我们的视野,但我们迟早都需要为我们珍爱的影像找一个真正的家。

中小规模媒体资产管理的利器

大洋iMAM

如果您对媒体资产管理系统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那么下面我们通过一款具体的产品来了解一下到底媒资系统是怎么工作的。大型的系统过于复杂,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们要介绍的这款产品主要面向中小业务规模的用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解了它,您对大型的媒资系统的应用同样尽在掌握。值得提醒注意的是,媒资系统的大小是由用户的媒资业务量而不是存储容量来决定的,小型媒资系统的存储容量同样是可以无限扩展的。

小型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也有很多,其中中科大洋公司出品的iMAM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代表性。它以资源管理器为核心,属于集多媒体资料的数字化、编目、检索、存储、管理于一体的资产管理平台,用于帮助单位企业解决富媒体(视音频、图片、电子文档、教学课件、邮件等)的集中统一存储和编目检索再利用的问题,其核心功能包括对资料的数字化采集和收集整理,对资料内容的详细编目标引,提供长期可靠的存储管理,提供方便灵活的查询检索,提供丰富多样的再利用手段等。

iMAM系统的第一印象

灵活的硬件组织

在硬件上,一般意义上的媒资系统是以中心存储为核心,通过各种中间服务器进行底层管理,以千兆交换机搭建网络平台,连接各个工作终端,为多用户并行提供上下载、编目、检索浏览等服务。如而如果您的制作团队并不需要建设这样大业务容量的系统,为求人员和资金的节省,所有这些媒资业务工作站应该根据您的实际业务情况进行取舍,甚至将整个系统全部整合到同一台计算机当中,而不 牺牲任何功能。这也是iMAM的最小单位。如图二:

不单如此,当您的媒资业务量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不断增长,需要进一步扩容的时候,iMAM亦能够根据用户的业务量,人员,资金的实际情况灵活地扩展部署。前期投入建设的系统在升级扩容之后,仍将会得到100%的利用,继续作为公司资产长期地产生价值。

完善的软件系统

与硬件相匹配,其软件系统由媒资业务系统、归档迁移系统、查询检索系统,对外应用接口四个子系统组成。媒资业务系统主要提供上载、下载、编目、导入、导出等功能,整个IMAM的前台应用操作都在此系统中完成。归档迁移系统采用分级存储架构,它将存储系统划分为在线、近线和离线三个逻辑存储区,各个存储区将根据实际应用要求配置相应的存储设备。三个存储区域由归档迁移系统统一管理调用。查询检索系统为检索客户端提供检索服务,采用B/s或者c/s方式,使用IE浏览器或者检索软件即可完成节目资料的查询检索。系统为用户提供多种检索手段和检索方式,例如参量检索,全文检索,分类检索等。对外应用接口系统支持多种对外应用模式,可以和其他一些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互联。

作为客户应用的核心,iMAM平台产品模块紧凑,功能高度集成化,一个软件界面内即可完成各项业务操作。其基于资源管理器的操作模式,符合大多数用户的操作习惯。软件包含浏览、编目、上载、下载、导入、导出、迁移功能模块,能够完成整个媒资管理的全流程。

媒体资产管理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素材的数字化处理。一般来说,制作机构需要处理的素材有视音频文件,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文件以及文档文件等。这其中,图像、文档等文件形式原本就以数字形态存储于硬盘当中;而视音频文件由于来源不同,有的以数字文件的形态存在,有的则是记录在磁带上的。将所有的数据纳入到媒资管理系统中来有两种途径对于已存在的数字文件记录进行导入操作,对于原始的磁带记录采取信号上载的方式进行数字化处理。

IMAM导入模块可将各类已有的多媒体文件快速导入系统,如视频、音频、图片,文本、Word文档等,同时支持视音频文件的多格式转码和元数据的导入。不单如此,对于硬盘上的已有素材,iMAM也可以不将其导入系统存储,而直接指向其位置,为之配置元数据描述,并支持检索浏览。对于小型制作用户来说,资源在安全存储之余,还需要快速的展现和应用,灵活的资源导入和也是为了节省制作人员的等待时间。除了硬盘导入外,也支持新型存储介质蓝光、P2卡,和传统的DVD、CD、1394接口。

上载工作站用于资料采集,特别是录像带资源的数字化。具有HDMI、SDI、分量,复合等多种接口。有直通信号和批量任务采集两种采集方式,可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和系统要求。

艰苦而又重要的工作――编目整理

将所有数据进行数字化处理并纳入到媒资系统中以后,首先面对的就是要进行编目。编目是一个庞杂而枯燥的工作,但如果没有实用的自动化编目功能和系统的编目体系,那么所有对数据的管理以及未来希望通过对其进行的二次而进行素材的有效利用都无从谈起。编目是媒资管理系统应用的基础。

IMAM提供简单编目和高级编目两种编目方式。两种编目方式都配有编目模板、自动质量检验,自动提取关键帧、自动提取视音频信息等节省时间的编目功能。

简单编目:将一些重要的,常用的编目字段置于简单编目界面中,使用户能够快速的完成某些素材的编目。特别适用于图片、文档等素材的编目,片断、场景、镜头等。

高级编目:高级编目界面集中了所有需要的编目条目和编目信息,当需要对资源进行详细的编目著录时,请选择高级编目方式。高级编目对每种编目类素材提供多种编目界面以适用于不同应用场合的需要,同时在高级编目中还提供模板编目。

媒体资产管理的核心――归档存储

我们讲过,存储是整个系统的核心,要实现三级存储,就需要对资源进行迁移归档操作。

迁移模块是查看数据归档和回迁的监控台,通过该模块可以随时对迁移任务的状态和属性进行调整和修改。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在资源管理器中选中素材,点击右键进行归档迁移操作。

另外,作为整个系统的存储核心,iMAM DYAC归档中心与iMAM资源管理器相结合,方便地为素材进行迁移归档,存储。存储系统是其他应用子系统的基础平台,具有很高可靠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支持三级(在线、近线、离线)存储方式。并能与其他用系统(如非编,新闻网络等)进行很好的结合。

在海量数据中找到你想要的――检索引擎

有了可靠的存储,如果没有有效的资源检索方式,资料仅仅安睡在存储系统中,是难以成为产生价值的媒体资产的。而要进行资料利用,必然要找出对自己有用的素材。就像每个人都熟悉的Google或者百度,在媒资系统当中也都有自己的搜索引擎。

iMAM中实现两种检索方式包含在终端系统中的C/S检索方式和相对独立的B/S检索系统。检索功能支持名称检索、全文检索及编目类检索,也可以将编目类和名称或全文结合起来检索。

iSearch检索系统主要应用于视音频检索,同时该系统还可以对其他各种格式类型的文件进行检索,包括电子文档,图片类,音乐类,工程文件,图文动画,flash等。浏览各种格式的文件(如果是视音频,图文动画,flash等可通过播放器进行浏览),浏览完成以后,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需要的文件下载到指定的位置;同时,用户也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文件先加入到工作夹中,当确实需要该文件时,再到工作夹中对该文件进行下载或者直接以Excel格式导出该文件的信息到本地机器。B/s方式通过局域网配置简单,应用方便,而且可以跨浏览器平台,为信息的检索平台扩展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通常,我们希望能够将素材整体从媒资系统中拷贝或转码出来,或者在二次编辑中实现再应用。这些再利用有不同的输出途径与素材的数字化相对应,这种途径也有两种,导出和下载。导出是将素材拷贝到相应的文件目录下,而下载是将素材记录到指定的磁带介质上。

iMAM导出模块可将视频、音频、图片、文本、Word文档等各类已有的多媒体文件快速导出系统到指定目录,同时支持转码生成多路不同格式的目标文件。

iMAM下载模块与上载模块相对应,完成正好与上载相反的工作。将需要的视音频数据通过硬件通道记录到录像带上。

至此,我们可以说完成了整个媒资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操作,这也就是媒资系统的完整工作流程。但我们也讲过系统应用的后台是管理,在iMAM系统中也有具体的模块。这就是iMAM Con-sole媒资控制台。

IMAM Console媒资控制台的作用类似于windows系统的控制面板,提供iMAM 中的所有参数修改和配置功能,实现对整个媒资系统的全面管理,包括用户权限、编目配置、存储管理等功能。用户权限管理可以设置用户角色,编辑权限策略。编目配置对整个编目的属性进行编辑,甚至编辑理想的编目界面。存储管理进行对文件的存储策略设置,以及视音频文件输入格式的设置。

在应用媒资系统之前,首先要建立用户。通过iMAM Console,进行角色的创建和定义,并赋予其相应的权限。

角色创建之后,添加用户。并为用户配置相应的角色。配置了角色后,相应的角色权限也就赋予了用户。如果用户需要有其他特殊的权限,则可以为其单配。

建立了系统用户之后,要进行素材存储的编目管理设置。编目配制模块管理媒资系统中的所有与编目有关的配置,是媒资系统中最灵活的配置之一,分为编目属性配置和编目流程配置两部分。编目属性配置管理的是具体的编目属性和编目界面,编目流程配置管理的是编目流程中的各种编目权限和匹配设置。在编目属性中,已经按照国家音像资料编目标准配置了常用的编目项,满足大多编目应用的需求。

存储管理是iMAM Console管理控制台的核心设置内容。提供了存储管理,文件类型、以及视音频参数的设置。在存储区设置中可对各种存储区和属于存储区的路径进行配置。

存储区主要分为视音频存储区,低码流存储区,关键帧存储区和非视音频数据存储区。通常对视音频存储区内的高码率素材进行归档,实现分级存储。

系统还可以定义文件类型,用于甄别不同码率不同格式的同一类型文件(比如高码流文件,低码流文件、图文素材等),方便这些文件按照需要存放在不同的路径下。设定好后,下一次采集这个范围内的文件时都会被保存到这个存储区中。

视音频参数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采集上载工作站任务配置的灵活性。借助于这个参数,每个采集上载工作站都可以设定使用自己需要的采集参数。

总的来说,由于面向的是中小型的专业级用户,大洋iMAM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并没有采用大型媒资管理系统的纯模块化设计,而是将存储,管理、终端检索、素材的上下载以及导入导出各个功能模块进行灵活的整合。这样既可以将全部功能整合到同一台计算机当中,以达到降低人力和成本消耗的目的,实现功能的高度集成;也可以根据实际业务需求,将存储管理、素材整理编目、媒体等模块单独应用,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和灵活性。

大型媒资管理系统的各个模块都配有独立的业务工作站,以提够更大的业务吞吐量,并配有大业务量所必须的严密的业务流程管理,而且其核心存储的安全性要求更高,容量需求更大。鉴于规模、性能的要求,大型媒资系统会采用双网结构,但从功能及应用上来说,与以iMAM为代表的小型媒资系统并无根本性的不同。而iMAM系统同样根据业务量的增长,灵活地组织系统,增加服务器和站点,不断扩容,甚至达到大型媒资的规模。

从目前的实际应用情况看,除了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这种传统的馆室类资料库外,中国戏曲学院和传媒大学等教育机构也陆续开始建设IMAM系统用于教学资料的;国家电网等机构的制作部门用其作为制作域资源的存储利用平台;而安全部,铁道部的媒资系统则是为了实现素材的远程交换和管理。各行各业的影视制作者已经开始寻求建设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媒资系统。如何进一步深入制作业务流程,满足各种制作者的多样化需求,恐怕是iMAM这样的小型媒资系统将要面临的挑战。

媒体资产管理关键词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

在线存储一般采用大型的SAN结构存储。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局域网)是独立于服务器网络系统之外几乎拥有无限存储能力的高速存储网络,这种网络采用高速的光纤通道作为传输媒体,以FC(Fiber Channel,光通道)+SCSI(Sre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的应用协议作为存储访问协议,将存储子系统网络化,实现了真正高速共享存储的目标。近线存储一般采用数据流磁带库,以存储部分高码流的视频素材,可以随时响应在线素材的要求。离线存储一般为离库的数据流磁带,保存海量的视音频数据。

FC光纤通道是一种跟SCSI或IDE有很大不同的接口。以前它是专为网络设计的,后来随着存储器对高带宽的需求,慢慢移植到现在的存储系统上来了。光纤通道通常用于连接一个SCSI RAID(或其它一些比较常用的RAID类型),以满足高端工作或服务器对高数据传输率的要求。FC光纤通道具有良好的升级性;可以用长距离的光纤电缆,能够达到十公里的距离;具有非常明显的带宽优势。

iSCSI技术是一种新储存技术,基于TCP/IP的协议,用来建立和管理IP存储设备、主机和客户机等之间的相互连接,并创建存储区域网络(SAN)。该技术是将现有SCSI接口与以太网络(Ethernet)技术结合,使服务器可与使用IP网络的储存装置互相交换资料。

iSCSI是FC光纤通道最有力的竞争对手。iSCSI结合了业内SCSI和TCP/IP两个最通用的协议,这给实施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增加了存储设备的资源利用。iSCSI的最大好处是能提供快速的网络环境,虽然目前其性能和带宽跟光纤网络还有一些差距,但能节省约30~40%的成本。

FC光纤通道满足了媒资系统对于大数据量传输的需要。而SCSI磁盘阵列(现在也有采用Sara磁盘阵列)主要解决了数据的海量存储和安全性的问题。冗余磁盘阵列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技术1987年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提出,最初的研制目的是为了组合小的廉价磁盘来代替大的昂贵磁盘,以降低大批量数据存储的费用(当时RAID称为Redundant Array of Inexpenslve Disks廉价的磁盘阵列),同时也希望采用冗余信息的方式,使得磁盘失效时不会产生存储数据的损失,从而开发出一定水平的数据保护技术。磁盘阵列针对不同的应用使用的不同技术,称为RAID leve,每一level代表一种技术,目前业界公认的标准是RAIDO-RAID5。这个level并不代表技术的高低,level 5并不高于level3,level也不低于level4,至于要选择哪一种RAID level的产品,纯视用户的操作环境及应用而定,与level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关系。RAIDO及RAIDI最适合PC服务器及图形工作站的用户,提供最佳的性能及最便宜的价格,以低成本符合市场的需求。RAID2及RAID3适用于大档案且输入输出需求不频繁的应用,如影像处理及CAD/CAM等,而RAID5则适用于银行、金融、股市,数据库等大型数据处理中心的OLTP应用; RAID4与RAD5有相同的特性及应用方式,但其较适用于大型文件的读取。目前的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由于其数据量大,一般采用RAID5技术。

SATA与SAS技术

随着存储技术发展,SATA以及SAS硬盘阵列在很多的在线存储的解决方案中取代了SCSI磁盘阵列,有效的降低了成本。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与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其传输速率高,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块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目前SATA Ⅱ的数据传输率则已经高达300MB/sec。SAS是新一代的SCSI技术,和SATA硬盘相同,都是采用串行技术以获得更高的传输速度。并且改善了存储系统的效能、可用性和扩充性,提供与串行SATA硬盘的兼容性。SATA和SAS硬盘也都支持RAID技术,保证存储的安全性。

说到存储,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我们平常使用的存储设备,基本上是软盘、硬盘、光盘等,但如果是大量的数据的保存,而且要使数据更为安全,就需要另一种设备――磁带机。与存储电脑数据的磁带和存储录音、录象的磁带类似,寻找某一资料,要从头向后寻找,这叫做顺序存取,而不是像磁盘那样,是随机存取。但是,磁带的存储容量很高,读写速度快。如LT04磁带,非压缩容量可达800GB,读写可达到每秒120MB。LTO(Linear Tape Open)技术即线性磁带开放协议是由HP、IBM,Seagate这三家厂商在1997年11月联合制定的,其结合了线性多通道、双向磁带格式的优点,基于服务系统、硬件数据压缩、优化的磁道面和高效率纠错技术,来提高磁带的能力和性能,现在的媒资管理系统一般都采用LTQ数据流磁带。磁带库则是基于磁带存储的高智能备份系统,它能够提供基本自动备份和数据恢复功能,它的存储容量可达到数百PB(1pb=100万GB),可以实现连续备份,自动搜索磁带,也可以在驱动管理软件控制下实现智能恢复、实时监控和统计,整个数据存储备份过程完全摆脱了人工干涉。目前主流的磁带存储厂商有,QuantumAdlc、Spectra Loglc、SUN、EXABYTE、Hp和IBM。

存储迁移技术

由于媒资系统一般采用分级存储架构,存储迁移软件就成为了存储管理的核心。目前的分级存储管理软件,都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并基于面向对象的大容量数据存储迁移方式。其软件模块一般可分为存储调度服务器;近线存储设备控制器,数据迁移器,存储策略服务器;存储监控这几个部分。我国的媒资系统长久以来都采用国外公司的存储迁移软件产品,虽然也有基于其核心的二次开发产品,但始终有成本,适用性和维护的问题。03年国家音像资料馆首次采用国内公司的存储迁移软件,从低层设备控制到上层的迁移策略全部自主研发。音像资料馆建设投入使用后,经长年大数据量的迁移归档,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都得到了验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这项国内技术空白。

JVC真高清硬盘摄像机应用交流会特别报道

作为摄像机业界的领先者,JVC是最早推出高清摄像机的品牌之一。今年6月,JVC带来了业界领先的高清硬盘摄像机Everio GZ-HD6。

JVC,1927年成立于日本横滨。JVC作为全球影音技术的先驱者,经过80年的不懈努力,凭借领先的科学技术和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相继在中国及全球推出了分别针对广电及家用领域的、完整的影音产品线,不仅开拓了自己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全球网络,也因此成就了世界级优秀品牌。

随着2008高清奥运会的顺利播出,国内及国际市场对高清,全高清数字影像以及大容量、高速度数据交换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JVC以其卓越的品牌优势,领先的科学技术和研发实力,以及先进的服务理念,时刻贴心关注市场发展趋势和消费者的需求,及时推出了这款更易使用、更优质,也更符合当前消费市场需求的全高清消费级硬盘DV-――JVC Everio GZ-HD6。

重量级主角

Everio GZ-HD6是一台可以拍摄1920×1080真高清动态影像,支持1080/50P逐行扫描输出,并搭载有专业富士珑镜头的真高清硬盘摄像机。它内置3片式1/5英寸16:9逐行扫描CCD,采用业内最为成熟的MPEG-2压缩格式,满足了用户对真高清影像的拍摄需求。

JVC重塑广播电视业界信心

作为欧洲广电行业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的行业盛会,2008年9月16日,历时5天的IBC 2008顺利闭幕。展览会吸引来自全世界1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0多专业人士参加,1000多家全球广播设备及技术的制造商和供应商向与会者展示了当今全球电子传播媒体业的最新产品,包括电视广播产品、电影动画制作设备、无线电和录音音响产品、卫星与无线电通讯产品、多媒体硬件与软件、因特网的应用及技术等。JVC公司(Victor Company of Japan)是全球高品质广播、专业录放及专业显示设备主要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同时还可提供电脑成像、网络通信、数据存储解决方案。JVC欧洲专业公司在本次展会了一系列最新产品,范围涵盖高清摄录机存储、演播室切换台、监视设备、投影仪以及视频监控等诸多方面,开放的产品设计理念与务实的作风更加坚定了广播电视业界对JVC品牌的信心。

加快ProHD高清ENG摄录机“非磁带”步伐

随着高清便携式摄像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厂家以存储卡、硬盘介质取代传统的磁带介质。如果采用的是JVC GY-HD20EC1系列HDV摄像机而又想将拍摄图像记录到存储卡,以方便后期制作,那么首先可以选择本次展会JVC展示的新品MR-HD100。MR-HD100在NAB2008首次亮相,专门设计用于为JVC GY-HD201EB和GY-HD251EC系列ProHD便携摄像机提供原始文件记录。GY-HD201EB为HD201EC的升级机型,可通过1394接口输出1080i图像。你可以根据Final Cut Pro、Avid、Adobe、Grass Valley等不同的后期制作系统选择记录MOV、mpge2、MXF、M2T等不同的格式。MR-HD100内置1.8英寸,100GB硬盘,可记录多达10个小时720p内容。由于采用了广泛支持的UDF文件系统,MR-HD100支持超长的单个文件记录,突破2GB记录限制,因而就能将场音乐会记录在一个连续文件中。对于与非线性编辑设备的连接,MR-HD100提供了一个标准的USB2.0接口。

在进行自主研发的同时,JVC力求与世界级合作伙伴合作,为专业视频客户提供最佳解决方案和最广泛的选择。在本次展会JVC宣布与Sony联手支持可录制在SxS记忆卡上的XDCAM Ex专业视频文件格式。Sony和JVC都是著名的专业视频公司,两家长期以来都保持着密切合作关系。此次合作是双方合作关系的自然延续,Sony期望能有助于保证XDCAMX的继续成功。

JVC推出的KA-MR100G对接式闪存卡录像单元是第一款以原始XDCAM EX文件录制和SxS记忆卡插槽为特色的产品。KA-MR100G可通过个专门的适配器连接到现在的JVC ProHD GY-HD201/251系列专业高清便携摄像机上,摄像机无需外带IEEE 1394或其它接口。在该配置中,便携式摄像机能够将带音频的高清视频同时录制在录像带和SxS记忆卡上。JVC未来的产品均可直接与KA-MR100G相连。

需要指出的是针对GY-HD201E(B)系列摄像机,KA-MR100G可录制1080,60i/50i格式,对于其它HD系列摄像机产品录制的是720,60p/50p/30p/25p/24p格式。拓展高端节目制作产品线

对于高端演播室节目制作,JVC的GY-HD251Ec多角色摄像机可拍摄全分辨率的高清画面,借助可选的KA HD250演播室适配器,只需加装一个26芯接口,可以轻而易举地将GY-HD251 Ec转换至演播室应用模式。CY-HD251Ec使用灵活又价格低廉,在当今人们追求高品质画面的呼声下,它给出了最具性价比的解决方案。

在本次会展上,JVC展示了新型KM-H系列多格式数字切换台产品,包括二种型号:KM-H3000和KM H2500。二者均可提供强大可靠的切换功能,且价格适宜,非常适合小型演播室、播出、场馆及OBVAN(outside broadcast van户外电视转播车)需求。

KM-H3000是一款强大的具有1 2路输入,3个键控器的SD/HD-SD切换台,而KM-H250是款具有6路输入

和2个键控器的SD/HD-SDI切换台,非常适合较高级别的应用。两款产品的设计都考虑了桌面安装以及移动应用的特点。

JVC同时展示了高清多格式液晶监示器DT-V系列新的17英寸、

20英寸和24英寸机型。现在的DT-V17L3D、DT-V20L3D和DT-V24L3D三款产品叠加了波形监视器,波形监视的反应时间比画面镜头的反应时间快,是OBVAN及演播室应用的理想选择。新型波形监视器可置于屏幕四个角中的任何一角,具有“异”常提示功能,即清晰地指示可能存在问题的部位。另外,这款监视器大大缩短了输入信号和图像显示之间的延迟,从而确保真实地再现图像。

不管是KM-H系列多格式数字切换台产品,还是DT-V系列监视器,都具有比较高的性价比。与JVC公司提供的GY-HD251EC系列多角色摄像机配合,提供了经济的HD高端节目制作系统解决方案体现了JVC的理念。

大屏幕高清显示与专业监视器产品比翼齐飞

从去年开始,JVC首先推出了一系列桌面全高清监视器。随后在今年又推出了全高清的大尺寸液晶显示器以及超大尺寸的全高清投影设备。JVC在专业监视领域具有了全链路的产品线。

JVC在2008IBC展会上展示了世界上最小的4k×2k超高清投影仪DLASH4K。基于公司最新专利1.27英寸10兆像素D-LA(直驱光影放大)设备,DLA-SH4K投影图像的分辨率为业内最新全高清投影仪的4倍。DLA-SH4K所采用的D-ILA装置可提供原始像素分辨率为4096×2400的多屏显示模式,用户一次最多可观看4个全高清屏幕。同时采用新型光学设计一个可提供3500 ANSI流明亮度的825瓦氙灯,功率可调范围在825~660瓦之间。两个DLA-SH4K可以叠放在一起,增加光的亮度。高分辨率为多种播放显示需求带来全新的现实体验。

在高清显示方面,JVC三款新型GM系列大尺寸液晶显示器,支持1920×1080分辨率,高对比度,高质量图像。这些专门设计的节能型显示器包括42英寸、47英寸和52英寸几种型号,是任何数字视觉专业显示应用的理想选择,将于2009年初上市。JVC还提供与大屏幕演示相配套的数字视觉网关全套软硬件解决方案。TV-TOOLS软件是每个数字视觉网关设备的核心,确保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内传送到正确的目的地。TV-TOOLS软件有三个主要元素:设计大师(Designer)、计划大师(Scheduler)和播放器(Player),它们均可安装在网络上的任意地方。连同新型GM系列大尺寸显示器,将复杂的内容管理工具与卓越的全高清显示器结合在一起。

蓝光技术丰富视频监控产品线

作为IP及模拟闭路电视(CCTV)视频主要供应商,JVC欧洲专业公司与音频及通信系统提供商Zetron无线电通信公司合作,提供广泛的最新音视频控制室监控产品。这些产品可方便地整合在安全指挥及控制室业务中。

Zetron现隶属于日本的音响生产商健伍公司(Kenwood)。2008年初,JVC和Kenwood进行业务合并,组成了一个联合控股公司。2008年10月1日,该控股公司将被命名为“JVC KENWOQD控股公司”,而JVC欧洲专业公司仍保留其公司名称与核心业务。

JVC欧洲专业公司还推出了创新型光盘库档案解决方案WonderCube平台,它已被选用于多种应用环境,包括广播和后期制作设备、安全、工程及建筑公司,医院及诊所和大学。

WonderCube平台为媒体内容的长期存档而设计。该系统采用蓝光光盘(Blu-ray Disc)技术,有100张,200张和600张三种容量,最大存储能力为30TB;它可提供防修改数据存储,这主要得益于一次性写入的光学介质原理。同时,它还是一个非常环保的解决方案,功耗低,节省了同类档案随机存取图象设备(RAID)系统所需的大部分电力,并且只有在访问数据时才需要耗电。该系统支持AVI-MPEG4、MPEG2、DV、DivX、Quicktime Video,WindowsMedia Video等文件格式,允许进行文件存档和查询。

上一篇:中国式高清“次世代”DVD的中国之路之十四 下一篇:高清非磁带化,安全性、性价比不能丢